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2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零件,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实现将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要想将秸秆通过处理后实现回收再利用,最容易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采用相应的秸秆颗粒制造设备将秸秆制作成颗粒状的肥料,这就需要采用相应的运输设备将打碎的秸秆送至相应的秸秆颗粒加工点,但在运输的过程中,传统用于运送的皮带在运送的过程中,一旦受到震动,必然会导致皮带上的秸秆脱落,进而导致送料效果极差。



技术实现要素:

现为了克服上述传动皮带运输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带体,所述带体的上端横截面呈v字形,在承载细小秸秆运输时,使得细小秸秆始终位于带体上中部,保证了运输过程中难以因震动而导致脱落。所述带体上端沿前后方向排布有成v字形的卡槽,卡槽的效果是增大承载硬带与承载硬带上的细小秸秆之间的摩擦。带体下端为平面,带体下端焊接有两组卡块,两组卡块用于连接相应的链条,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承载硬带以及秸秆进行运输。

所述承载架上左侧、右侧均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下端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延伸板。延伸板下端与带体相抵合。推板以及延伸板能够有效地保证秸秆运输的稳定性。并通过气缸推动推板,即控制两个延伸板之间的间距,达到在受到大的震动条件下,将秸秆夹紧运输,以达到保持稳定运输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带体以及v字形的卡槽,保障对秸秆的稳定承载,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通过推板以及延伸板的设置,有效地保障了秸秆运输的稳定性和防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包括承载架3,所述承载架3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带体1,所述带体1的上端横截面呈v字形,在承载细小秸秆运输时,使得细小秸秆始终位于带体1上中部,保证了运输过程中难以因震动而导致脱落。所述带体1上端沿前后方向排布有成v字形的卡槽1a,卡槽的效果是增大承载硬带与承载硬带上的细小秸秆之间的摩擦。带体1下端为平面,带体1下端焊接有两组卡块2,两组卡块2用于连接相应的链条,通过链条传动带动承载硬带以及秸秆进行运输。

所述承载架3上左侧、右侧均安装有气缸4,所述气缸4连接有推板5,所述推板5下端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延伸板6。延伸板6下端与带体1相抵合。推板5以及延伸板6能够有效地保证秸秆运输的稳定性。并通过气缸4推动推板5,即控制两个延伸板6之间的间距,达到在受到大的震动条件下,将秸秆夹紧运输,以达到保持稳定运输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细小秸秆的承载硬带,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有带体,所述带体的上端横截面呈V字形,在承载细小秸秆运输时,使得细小秸秆始终位于带体上中部,保证了运输过程中难以因震动而导致脱落。所述带体上端沿前后方向排布有成V字形的卡槽,卡槽的效果是增大承载硬带与承载硬带上的细小秸秆之间的摩擦。带体下端为平面,带体下端焊接有两组卡块。本发明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带体以及V字形的卡槽,保障对秸秆的稳定承载,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通过推板以及延伸板的设置,有效地保障了秸秆运输的稳定性和防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缪其堂;计求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为飞翔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5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