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938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加工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是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

一般来说,在纺织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便是纺线,为了保证方便对纺线的供应以及运输,通常的纺线在生产加工完毕后,均是包裹在相应的纺线圆棒或方棒上,但一些纺织加工机械在进行纺织加工时,只能够使用圆棒或方棒圆棒或方棒中的任意一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纺织加工机械,如何快速地将纺线圆棒上的纺线输送至方棒上,就成了人们较为头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自后而前分别对应安装有电机、固定板以及输送带,所述电机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啮合有大齿圈,所述大齿圈前端面上以偏心方式安装有圆柱线棒。

所述固定板中心开有避让槽。

所述大齿圈啮合有三个分齿轮,三个分齿轮与小齿轮四者以大齿圈中心为圆心呈环形方向均布;三个分齿轮、小齿轮均同轴连接有带轮,四个带轮之间具有将四者传动相连的传动带。多个齿轮传动,能够使得传动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用方便,在通过输送带将方形线棒进行前后输送以及将纺线一端固定在方形线棒上的前提下,通过轮齿传动控制圆柱线棒围绕方形线棒转动,能够实现自动将纺线圆棒上的纺线输送至方棒上的效果,间接方便后续的机械纺织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自后而前分别对应安装有电机2、固定板3以及输送带4,所述电机2连接有小齿轮5,所述小齿轮5啮合有大齿圈6,所述大齿圈6前端面上以偏心方式安装有圆柱线棒7。

所述固定板3中心开有避让槽7a。

所述大齿圈6啮合有三个分齿轮8,三个分齿轮8与小齿轮5四者以大齿圈6中心为圆心呈环形方向均布;三个分齿轮8、小齿轮5均同轴连接有带轮9,四个带轮9之间具有将四者传动相连的传动带10。多个齿轮传动,能够使得传动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中,圆柱线棒7上缠绕包裹有织线,使用前,将方形线棒放置在输送带4上,然后将织线的外延伸端固定在方形线棒上。

本发明在使用时,由输送带4将方形线棒自前向后进行缓慢输送,与此同时,通过启动电机2带动小齿轮5旋转,在轮齿啮合传动作用下,圆柱线棒7随同大齿圈6共同旋转,进而能够将圆柱线棒7上缠绕包裹的织线逐渐自动向方形线棒上进行缠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线自动换绕棒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自后而前分别对应安装有电机、固定板以及输送带,所述电机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啮合有大齿圈,所述大齿圈前端面上以偏心方式安装有圆柱线棒。所述固定板中心开有避让槽。本发明在通过输送带将方形线棒进行前后输送以及将纺线一端固定在方形线棒上的前提下,通过轮齿传动控制圆柱线棒围绕方形线棒转动,能够实现自动将纺线圆棒上的纺线输送至方棒上的效果,间接方便后续的机械纺织加工。

技术研发人员:陈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无为天成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5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