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负重平移的双转轴组合缆控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406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可负重平移的双转轴组合缆控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千斤顶,尤其是一种可负重平移的双转轴组合缆控千斤顶。



背景技术:

因目前尚无可负重平移的千斤顶,故在进行某些规格的地下排水管道的水泥预制管铺设时,要六、七名精壮技工依靠滑轮组加撬杠操作,有时两节管子的对接口稍有偏离,就要重新撬移管子的水平位置再度试接,往往一个组接要如此反复多次方能成功,十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提高相关工程的施工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负重平移的双转轴组合缆控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这种千斤顶由一套基架组合和一套力臂组合外加一条缆绳组成;基架组合中有一个俯视呈“t”字形的底盘和两块焊接于“t”字形底盘的“一竖”部位后段上侧面两边沿的展翼形角钢构件,在该“t”字形体的“一横”体靠前沿部位设有一个卧式凹口,凹口的湾内装有一根与本“一横”体平行的转轴,两块展翼形角钢式构体按“7”字形相背而立,两者的后背间留开一道供组合于本基架组合上的力臂循序活动的沟槽,并从两块角钢式构体朝着本组合的底盘上的凹口方向的头端向前延伸出一段与本角钢式构体的竖立面厚度和高度相当的立壁,两段相对应的立壁上各设一个相互对应的“u”字形立式凹口,在两块展翼形角钢式构体的四只外露角区块的下方各设一只万向轮;力臂组合是一个俯视呈“t”字形、侧视呈向上折成一只钝角的板块状构体,该构体的“t”字形体的“一横”体靠前沿部位设有一个卧式凹口,凹口的湾内装有一根与本“一横”体平行的转轴,本“一横”体后侧是本力臂组合中“t”字形体之“一竖”体中的一段颈体,颈体后方接续着本力臂组合中的臂股,颈体与臂股的交接处即本力臂组合的钝角折角处,在本折角处两侧竖立面相应的角内区位各设一根向侧外平伸的圆轴,在本力臂组合的卧式凹口的一只内角的后侧壁上表面设一只栓缆扣;力臂组合通过其结构上的圆轴搁置于基架组合上的立壁上的“u”字形立式凹口中,将一条缆绳的一头栓定于栓缆扣上,缆体则顺着力臂组合的转轴上缘引向基架组合转轴的前缘再以弹簧的缠绕形式缠绕于上下两根平行相处的转轴外缘,最后将缆绳的另一头引出并装于附设于本千斤顶构体外的拽拉装置上。

本发明用如下方法实施:1、用钢材制作基架组合,先用一块长32cm、厚2cm、俯视呈“t”字形的板材制作底盘,本“t”字形体的“一横”处纵长4cm、横宽22cm,在“一横”体的前沿设置一个纵深3cm、横宽20cm的卧式凹口,在凹口的两侧股体距头端1.5cm的横侧面上各设一个直径为1.5cm的相互对应的组装孔,并在其间装上一根长19.8cm、直径1.5cm的可转动圆轴;本“t”字形体的“一竖”部分长30cm、宽18cm,在其后段的上侧面靠着两边沿处各焊接一条长25cm、高宽均为3.5cm、厚度为1cm的“7”字形展翼形角钢构件,两条角钢以16cm的间距相背而立,在其上部平面体的每只外展直角间下侧各装置一只万向轮,万向轮的最低位比底盘的最低位低0.5cm;将两条展翼形角钢构件靠近底盘凹口一端的竖立面各向凹口方向延伸出一段长1cm、高3.5cm的立壁,在每一立壁跟相关的展翼形角钢体之竖立面交接的区间各设置一个“u”字形立式凹口,凹口宽1.5cm,其底缘距底盘上平面0.5cm;2、用钢材制作力臂组合,力臂组合为一只俯视呈“t”字形、侧视为一个上翘成钝角状的板构,其统一厚度为3cm,其“t”字形体的“一横”体纵长4cm,横宽22cm,在“一横”体的前沿设置一个纵深3cm、横宽20cm的卧式凹口,在凹口的两侧股体距头端1.5cm的横侧面上各设一个直径1.5cm的相互对应的组轴口,并在其间装上一根长19.8cm、直径1.5cm的转动轴,又在本凹口后区一只内角的后壁上侧面设置一只2cm圆径的栓缆扣;其“t”字形体的“一竖”部位总长28cm、宽15.9cm,其中紧联着本“t”字形体之“一横”处的一段纵长2cm,跟相关的“一横”体在同一平面上而形成一段颈体,其后续的26cm长度段为力臂的臂股,臂股在与颈体的交接处形成一个上翘成137°的钝角体,在钝角体的两侧立面底区相应地设置两根向外空间平伸的、直径1.49cm、长1cm的圆轴,臂股的末端为一个向下倾斜43°的坡面。将力臂组合通过圆轴组合于基架组合的“u”字形立式凹口中,再将一条缆绳的一头栓定于力臂组合的栓缆扣上,再将缆绳按弹簧的形态缠绕于基架组合和力臂组合的两根转轴的外缘,最后将缆绳的另一头引到设置于本千斤顶构体外的拽拉器上。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是,可将本千斤顶置于距地面不超过7cm的水泥预制管下侧,将水泥预制管的头端抬升4.5cm以内并可作负重平移,可凭两名操作工将水泥预制管的送接端精准而轻松地一次送到位,能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基架组合部分结构图;图2为力臂组合效果图;图3为万向轮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非应用状态图;图5为本发明应用状态图。图中,1是展翼形体上侧平面,2是万向轮组装口,3是“u”字形凹口,4是可转动圆轴,5是力臂坡面,6是圆轴,7是栓缆扣,8是转动轴,9是万向轮立轴,10是插销口,11是万向轮球形轮,12是插销,13是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将图2所示的力臂组合通过圆轴6置于图1所示的基架上所设的立壁上的“u”字形凹口3中,将图3所示的万向轮通过万向轮立轴9装置于万向轮组装口2的下侧,在插销口10中插上插销12以定位,最后将缆绳13的一头栓在栓缆扣7上,将剩余缆绳先从转动轴8的上缘拉出,再向下绕过可转动圆轴4的下缘再往上缠绕至转动轴8的上缘,如此仿照弹簧的形态缠绕上多圈,最后将缆绳的另一头拉至设置于本千斤顶构体外的拽拉器上。应用时,将本发明的力臂的坡面一头从准备送接的水泥预制管的横侧推至该管体的送接端下侧最低位处,卡紧后拉动缆绳联结于拽拉器上的一头使力臂的头端坡面5顶着相关水泥预制管抬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可负重平移的双转轴组合缆控千斤顶,由一套设有转轴和万向轮的基架组合和一套设有转轴的力臂组合外带一条缆绳构成,基架组合的上侧中段设有一个用作两套组合体挂合的“U”字形凹口,力臂组合是一个向上翘的钝角形构体,其钝角体的两侧竖面设有一对相互对应的圆轴;力臂组合通过圆轴挂合于基架组合的“U”字形凹口上,一条缆绳以弹簧形态缠绕于上、下两根转轴上再引至一台拽拉器上。本千斤顶的组合高度在7cm以下,可用于距地高度在7cm以内的水泥预制管的抬升平移,可凭两名操作工将原需六、七名精壮技工费时费力才能完成的水泥预制管的组接工序精准轻松地完成。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爱芳
技术研发日:2017.11.14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