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气消防检测装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电气消防检测装置都有大量的电线,过多的线会使装置显得非常杂乱,容易弄混每个线的自身作用,会带来很多困扰,因此各类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电线的过于杂乱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检测的进行,若电气消防检测装置自身出现故障也不便于修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以解决线头杂乱无条理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以及测量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包括储线结构,所述储线结构包含装置线、顶板、储线空间、调控轮和标记信息夹,所述装置线连接在储存空间的内部,所述调控轮安装在储线空间的一侧,所述信息标记夹连接在储存空间的外侧,所述调控轮连接有储存空间内部的转轮,所述转轮上缠绕连接有装置线,所述装置线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固定连接在储存空间的侧板上,所述调控轮和转轮内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活动连接在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标记信息夹为可开合结构,所述标记信息夹包含有盖子、圆柱槽、放置空间和卡槽,所述盖子上设置有凸块、卡块和把手,所述凸块嵌入连接在圆柱槽中,所述卡块嵌入连接在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圆柱槽与凸块相契合,所述卡块为圆弧弹性结构,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契合。
优选地,所述卡扣内部活动连接有装置线,所述装置线的外表面与卡扣的内表面相契合。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直径小于调控轮和转轮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便捷,实用性强,该装置可安装在线头的聚集处,可将线头整理的更加有条理,将装置线的用途亦或是连接信息放置在标记信息夹中,使整个装置更加清晰明了,在电气消防检测装置自身出现故障时便于找到故障所在地进行修正,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降低因线头杂乱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可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的标记信息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储线结构;2、装置线;3、顶板;4、储线空间;5、调控轮;6、信息标记夹;7、转轮;8、卡扣;9、侧板;10、中心轴;11、盖子;12、圆柱槽;13、放置空间;14、卡槽;15、凸块;16、卡块;17、把手。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储线结构,包括储线结构1,所述储线结构1包含装置线2、顶板3、储线空间4、调控轮5和标记信息夹6,所述装置线2连接在储存空间4的内部,所述调控轮5安装在储线空间4的一侧,所述信息标记夹6连接在储存空间4的外侧,所述调控轮5连接有储存空间4内部的转轮7,所述转轮7上缠绕连接有装置线2,所述装置线2连接有卡扣8,所述卡扣8固定连接在储存空间4的侧板9上,所述调控轮5和转轮7内部连接有中心轴10,所述中心轴10活动连接在侧板9上。
具体的,所述标记信息夹6为可开合结构,所述标记信息夹6包含有盖子11、圆柱槽12、放置空间13和卡槽14,所述盖子11上设置有凸块15、卡块16和把手17,所述凸块15嵌入连接在圆柱槽12中,所述卡块16嵌入连接在卡槽14中,所述信息标记夹6用于放置装置线的自身信息,在电气消防检测装置自身出现故障时便于找到故障所在地进行修正,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所述圆柱槽12与凸块15相契合,所述卡块16为圆弧弹性结构,所述卡块16与卡槽14相契合,为了使装置的连接更加稳定,使装置的运行更加流畅。
具体的,所述卡扣8内部活动连接有装置线2,所述装置线2的外表面与卡扣8的内表面相契合,所述卡扣8可使装置线2更加有条理的缠绕在转轮7上。
具体的,所述中心轴10的直径小于调控轮5和转轮7的直径,可使缠绕装置线2更加快速,使装置的运行更加快捷。
本发明原理及设计优点在于: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该储存结构1的顶板3连接在电气消防检测装置的线头连接处,将装置线2卡在卡扣8上,在缠绕在转轮7上,在从卡扣8处出来,再去连接其他线孔,滑动调控轮5用以控制装置线的收放程度,可将装置线2整理的更加有条理,将装置线2的用途亦或是连接信息放置在标记信息夹6中,使整个装置更加清晰明了,在电气消防检测装置自身出现故障时便于找到故障所在地进行修正,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降低因线头杂乱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可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