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558发布日期:2018-06-23 00:3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皮带线都是单向传输性质,皮带线与皮带线间的物料传递只能是同平面内或同一个方向内实现。反向传输的皮带线需要在连接点增加物料机械传输装置,制造成本高、需具备一定技能的人员才能使用,机械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设备实现反向传输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承接结构,承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其中,承接结构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承接结构的至少部分具有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的原始位置,和用于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的传输位置。

进一步地,承接结构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相连接;承载部,承载部与连接部的第二端相连接,承载部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

进一步地,承载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的第二端,以使承载部具有原始位置和传输位置,当工件落入承载部后,承载部由原始位置运动至传输位置。

进一步地,承载部与连接部铰接。

进一步地,承接结构包括:转动部,转动部穿设在承载部与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承载部具有前端和后端,前端位于承载部靠近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侧,后端位于承载部远离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侧;当承载部位于原始位置时,前端翘起,以使工件落入承载部;当承载部位于传输位置时,后端翘起,以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

进一步地,连接部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连接部相对地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的两侧。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多个,多个连接部沿第一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可选择地与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部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承载工件,容纳槽的槽口朝向第二输送线的入口。

进一步地,容纳槽为多个,第一输送线为多个,多个容纳槽与各个第一输送线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容纳槽为U型槽。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能够方便地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其中,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承接结构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承接结构的至少部分具有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的原始位置,和用于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的传输位置。在具体输送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工件的反向输送,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传输方向相反,第一输送线上的工件送入到承接结构上,调节承接结构从原始位置转换到传输位置,从而将工件送入到第二输送线,工件随着第二输送线传送,以此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能够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设备实现反向传输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承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输送设备的承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输送设备的承接结构的俯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输送设备的承接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0、承接结构;31、连接部;32、承载部;321、前端;322、后端;323、容纳槽;33、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请参考图1至图4,输送设备包括: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承接结构30,承接结构30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其中,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具有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的原始位置,和用于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的传输位置。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30,能够方便地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其中,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具有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的原始位置,和用于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的传输位置。在具体输送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工件的反向输送,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传输方向相反,第一输送线上的工件送入到承接结构30上,调节承接结构30从原始位置转换到传输位置,从而将工件送入到第二输送线,工件随着第二输送线传送,以此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30,能够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设备实现反向传输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针对承接结构30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承接结构30包括:连接部31,连接部31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相连接;承载部32,承载部32与连接部31的第二端相连接,承载部32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承接结构30由连接部31和承载部32组成,其中,连接部31的第一端与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相连接,承载部32与连接部31的第二端相连接。在工件从第一输送线输出后落入到承载部32上,然后通过承载部32将工件送人到第二输送线。

为了能够使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具有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的原始位置,和用于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的传输位置,承载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31的第二端,以使承载部32具有原始位置和传输位置,当工件落入承载部32后,承载部32由原始位置运动至传输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31的第二端,从而可以使承载部32具有原始位置和传输位置。在工件处于第一输送线上时,承载部32位于原始位置,当工件落入承载部32后,承载部32由原始位置运动至传输位置。

为了能够使承载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31的第二端,承载部32与连接部31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部32与连接部31铰接,从而可以使承载部32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31的第二端,以使承载部32具有原始位置和传输位置。在工件处于第一输送线上时,承载部32位于原始位置,当工件落入承载部32后,承载部32由原始位置运动至传输位置。

针对承接结构30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承接结构30包括:转动部33,转动部33穿设在承载部32与连接部31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接结构30上设置有转动部33,其中,转动部33穿设在承载部32与连接部31上,承载部32相对于转动部33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承载部32具有原始位置和传输位置。在工件处于第一输送线上时,承载部32位于原始位置,当工件落入承载部32后,承载部32由原始位置运动至传输位置。

为了能够使承载部32在原始位置和传输位置之间运动,如图1所示,承载部32具有前端321和后端322,前端321位于承载部32靠近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侧,后端322位于承载部32远离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侧;当承载部32位于原始位置时,前端321翘起,以使工件落入承载部32;当承载部32位于传输位置时,后端322翘起,以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32具有前端321和后端322,其中,前端321位于承载部32靠近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侧,后端322位于承载部32远离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承载部32位于原始位置时,前端321翘起,从而可以使工件完全落入承载部32。当工件完全落入承载部32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承载部32翻转至传输位置,当承载部32位于传输位置时,后端322翘起,从而可以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32的后部相对于前部要较重,从而以使承载部32位于原始位置时,前端321翘起,从而可以使工件完全落入承载部32。

为了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连接部31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连接部31相对地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的两侧。

优选地,连接部31为多个,多个连接部31沿第一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31可选择地与第一输送线的支撑架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长度变换,为了使承载部32适应不同长度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通过沿第一输送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部31,针对不同的需求将不同的连接部31设置在第一输送线上。

为了能够保证工件稳定地落入承载部32,承载部32上设置有容纳槽323,容纳槽323用于承载工件,容纳槽323的槽口朝向第二输送线的入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部3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容纳槽323,其中,容纳槽323的槽口朝向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从而可以将工件稳定地送入到容纳槽323内。

优选地,容纳槽323为多个,第一输送线为多个,多个容纳槽323与各个第一输送线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323为多个,第一输送线为多个,第二输送线为多个,多个容纳槽323与各个第一输送线以及第二输送线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323为两个。

优选地,容纳槽323为U型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均为皮带线。

针对本发明的输送设备,使用时,先确保皮带线(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通电运转。

利用皮带线传输动力,零件尾部先掉入翘板结构(承载部32),待零件全部落下,利用翘板结构远离第二输送线的入口的一端较重,零件自动落入下层传输皮带线(第二输送线)上,跟随皮带线开始反向传输。

使用此结构时确保传输的零件总长度不超过翘板尾部挡板长度,保证零件可由上层皮带线落入下层皮带线。

此结构的支撑点在后端重,前端轻的位置,确保零件到达线尾后可自然滑入翘板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30,能够方便地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其中,第二输送线设置在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承接结构30的至少部分具有用于承接第一输送线输出的工件的原始位置,和用于将工件送入第二输送线的传输位置。在具体输送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工件的反向输送,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传输方向相反,第一输送线上的工件送入到承接结构30上,调节承接结构30从原始位置转换到传输位置,从而将工件送入到第二输送线,工件随着第二输送线传送,以此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30,能够实现工件的反向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设备实现反向传输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输送设备通过在第一输送线的出口与第二输送线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承接结构30,物料可在双层皮带线间进行传送,并实现方向调转,物料从线头上皮带线后又可以在线头下线,形成一个循环流,降低传输线制造成本和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