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649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纺布生产过程中,由于从动辊和主动辊之间距离较长,或者由于牵伸力不够,无纺布绕过时,容易坠落,影响无纺布的输送以及后续工艺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纺布在牵伸过程中容易松散下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以及主动辊,设定无纺布前进的方向为前方,第一从动辊位于第二从动辊的上方的后侧,主动辊位于第二从动辊的前方,第二从动辊的最低点低于主动辊的最高点,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支撑管以及承托板,所述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主动辊、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和支撑管的中心轴线均相互平行,第一出气管位于第二从动辊的正下方,第二出气管位于第二从动辊和主动辊之间,且第二出气管的最高点低于第二从动辊的最低点,第二出气管高于第一出气管,所述承托板的前端和第二出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承托板的后端和第一出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管支撑在承托板的底部,第一出气管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第一出气孔朝向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第二出气孔朝向主动辊的顶部。

无纺布在绕过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以及主动辊时,由于第二从动辊离主动辊较长,可通过承托板进行辅助穿绕,当布落到承托板上第一出气管的第一出气孔出气,将布吹往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第二出气孔将布吹往主动辊方向,从而保证穿布动作顺利进行。

进一步,为便于连接进气装置,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出气管的进气口,第二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出气管的进气口。

进一步,为了不影响第一出气孔出气,所述承托板为略微向下凹陷的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无纺布在绕过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以及主动辊时,由于第二从动辊离主动辊较长,可通过承托板进行辅助穿绕,当无纺布落到承托板上时,第一出气管的第一出气孔出气,将无纺布吹往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第二出气孔将无纺布吹往主动辊方向,解决了技术中无纺布在牵伸过程中容易松散下坠的技术问题,从而保证穿布动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放大图。

图中:1、机架,2、第一从动辊,3、第二从动辊,4、主动辊,5、第一出气管,51、第一出气孔,6、第二出气管,61、第二出气孔,7、支撑管,8、承托板,9、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无纺布自动生产线用收卷机辅助穿布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辊2、第二从动辊3以及主动辊4,设定无纺布前进的方向为前方,第一从动辊2位于第二从动辊3的上方的后侧,主动辊4位于第二从动辊3的前方,第二从动辊3的最低点低于主动辊4的最高点,机架1上还安装有第一出气管5、第二出气管6、支撑管7以及承托板8,第一从动辊2、第二从动辊3、主动辊4、第一出气管5、第二出气管6和支撑管7的中心轴线均相互平行,第一出气管5位于第二从动辊3的正下方,第二出气管6位于第二从动辊3和主动辊4之间,且第二出气管6的最高点低于第二从动辊3的最低点,第二出气管6高于第一出气管5,承托板8的前端和第二出气管6的外壁固定连接,承托板8的后端和第一出气管5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管7支撑在承托板8的底部,第一出气管5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51,第一出气孔51朝向第二出气管6,第二出气管6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孔61,第二出气孔61朝向主动辊4的顶部。

第一出气管5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出气管5的进气口,第二出气管6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出气管6的进气口。进气口均连接有进气装置。承托板8为略微向下凹陷的圆弧形。

无纺布9从第一从动辊2顶部绕过,至第二从动辊3底部,再绕至主动辊4顶部时,由于第二从动辊3离主动辊4较长,第二从动辊3和主动辊4之间的无纺布9容易松散下坠,可通过承托板8进行辅助穿绕,当无纺布9落到承托板8上时,第一出气管5的第一出气孔51出气,由于第一出气孔51朝向第二出气管6,将无纺布9吹往第二出气管6,第二出气管6的第二出气孔61将无纺布9吹往主动辊4方向,从而保证穿布动作顺利进行。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