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稳停的教学实训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080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速稳停的教学实训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训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减速稳停的教学实训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楼层停靠需要通过减速并停止乘客载仓实现,而常规的乘客载仓减速方式是通过乘客载仓上的撞弓与导轨上的撞弓开关碰撞来获取减速信号的。

授权公告号CN 204980679 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梯减速控制系统,利用红外线感应输出信号来控制电梯减速。但是,该实用新型要求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感应器安装时候保持严格对应,安装难度较大,因此不适合在教学实训电梯模型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容易、成本低廉且能达到演示减速控制功能的教学实训电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速稳停的教学实训电梯,包括井架、轿厢、主控板、实训操作台,在所述井架顶部设置曳引机,所述轿厢在井架内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架按模拟楼层每层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U型减速感应开关,所述轿厢的立柱上设置侧板,所述侧板的上下移动轨迹位于各U型减速感应开关的U形槽内,所述U型减速感应开关与主控板通讯连接。

所述U型减速感应开关包括两侧分立正向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感应器的位置相互匹配。

所述侧板是遮挡铁片。

所述横梁设置在所在模拟楼层的1/2高度处。

在所述井架的顶层模拟楼层和底层模拟楼层上设置有U型保险感应开关,所述U型保险感应开关与主控板通讯连接、且与U型减速感应开关轴线重合,所述U型保险感应开关包括两侧分立正向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感应器。

所述曳引机上绕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连接轿厢,另一端连接对重装置,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框、对重块,所述对重框上配置滚轮,所述井架设置一对立柱,立柱设置有导向板部,所述滚轮可在导向板部上滑动。

对重框为长方形框,相邻的铝型材之间通过二号三角角板固定连接。

所述对重框的两侧梁固定有三号三角角板,三号三角角板的直角边上安装所述滚轮。

所述对重框顶上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对重框通过一号三角角板固定连接,所述曳引机上的钢丝绳索紧在升降块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作为教学用电梯模型,能够实现减速稳停,红外线的发射与吸收设计比以往实用新型专利更加简单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教学实训电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教学实训电梯轿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教学实训电梯对重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教学实训电梯对重框的滚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教学实训电梯的电梯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一种减速稳停的教学实训电梯,包括井架1、轿厢2、主控板(图未示)、实训操作台(图未示),在所述井架顶部设置曳引机10,所述轿厢在井架内上下移动,所述井架按模拟楼层每层设置有横梁34,所述横梁上设置U型减速感应开关35,所述轿厢的立柱上设置侧板36,所述侧板的上下移动轨迹位于各U型减速感应开关的U形槽内,所述U型减速感应开关与主控板通讯连接。

所述U型减速感应开关包括两侧分立正向设置的红外发射器351和红外感应器352,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感应器的位置相互匹配。

所述侧板36是遮挡铁片。

所述横梁设置在所在模拟楼层的1/2高度处。

在所述井架的顶层模拟楼层和底层模拟楼层上设置有U型保险感应开关37,所述U型保险感应开关与主控板通讯连接、且与U型减速感应开关轴线重合,所述U型保险感应开关包括两侧分立正向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感应器。

所述曳引机上绕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连接轿厢,另一端连接对重装置,对重装置设置在电梯的背面,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框20、对重块29,所述对重框上配置滚轮,所述井架设置一对立柱,立柱设置有导向板部,所述滚轮可在导向板部上滑动。

对重框同时配备有一号三角角板21、二号三角角板22、三号三角角板23,所述对重框为由4根铝型材组成的长方形框,相邻的铝材之间通过二号三角角板以及螺栓相连,对重框顶上设置有升降块28(铝型材),所述升降块与对重框通过一号三角角板21以及螺栓相连,曳引机上的钢丝绳索紧在升降块上。对重块29固定在对重框的底梁上。井架的一侧设置一对立柱26,用于对重框的上下滑动导向,立柱26设置有导向板部261,对重框20的两侧梁固定有三号三角角板23,三号三角角板的另一侧安装有滚轮24,滚轮伸向立柱,并在其导向板部261上滑动。一、二、三号三角角板均是角铁加工制成。

所述一号三角角板上设置圆孔,螺栓穿过一号三角角板的圆孔将一号三角角板分别与升降块、对重框上梁固定连接。所述二号三角角板上设置圆孔和腰型孔,螺栓穿过二号三角角板的圆孔/腰型孔将二号三角角板分别与对重框上梁/下梁、对重框侧梁固定连接,腰型孔的设置使螺栓的安装调整范围更广,操作更为便捷。

三号三角角板的两直角边上也设置有圆孔和腰型孔,其中一直角边上分别在圆孔和腰型孔上穿插有螺栓,两螺栓末端分别安装滚轮,两滚轮将立柱的导向板部夹持,使对重框滑动更稳妥。电梯模型运作时,对重装置随电机的拉动而升降,滚轮既能有效地支持对重装置的升降又能限制对重装置的前后位移。

在所述轿厢上设置的一号门11、二号门12。门移动装置,所述门移动装置包括电机(图未示)、一对滑轮4、皮带3、一号门固定装置5、二号门固定装置6,所述皮带绕在所述滑轮上,所述一号门固定装置固定在滑轮的下侧皮带32上且随皮带同步移动,二号门固定装置6安装在滑轮的上侧皮带31上且随皮带同步移动,所述轿厢还设置减速控制器8、停止关门控制器9和停止开门控制器7。

电梯工作时,红外感应器按一定频率接收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当轿厢上下移动从而使遮挡铁片挡住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时,U型减速感应器发出信号,主控板控制曳引机开始减速,并使得轿厢在到达所在模拟楼层时,稳定地停止在合适的高度位置上。由于U型减速感应器设置在所在楼层的中间位置,因此,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当主控板收到U型减速感应器的减速信号时,都能将轿厢稳定地停止在合适的高度位置上。

为了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在顶层模拟楼层和底层模拟楼层上设置U型保险感应开关,其作用是万一电梯无法正常停止而轿厢上冲至顶或俯冲到底时时,U型保险感应开关能及时发出信号,主控板使电梯总电源关闭。

为了防止感应开关失效,在顶层模拟楼层和底层模拟楼层上的U型减速感应开关设置两套,只要任意一个U型减速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主控板均控制电梯减速。同理,在顶层模拟楼层和底层模拟楼层上的U型保险感应开关也各设置两套,只要任意一个U型保险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主控板均控制电梯总电源关闭。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