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收纳壳体及袋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6835发布日期:2019-07-17 05:2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袋收纳壳体及袋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袋收纳壳体及袋供给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收纳多个袋的袋收纳壳体及袋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包装机,该包装机具备:能够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袋重叠多个而贮存的袋储存器;能够吸附袋的取出机构;搭载有取出机构的往复移动机构;将袋的上部开口的开口机构;以及投入滑槽。投入滑槽向开口了的袋的内部引导物品(期望部件)。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包装机中,通过折叠薄片而形成为长方形,以仅其一边开口的方式对底部与侧部全部进行热熔敷,由此构成袋。袋储存器成形为u字型,以u字的开口部朝上的方式配置。在袋储存器的u字的底部形成有由比袋的长方形稍小的面积构成的抽出孔。取出机构使吸盘进入到抽出孔,使吸盘与袋储存器的底部的袋的中央附近抵接并利用吸盘来吸附袋。取出机构使吸附了袋的吸盘后退,通过抽出孔而从袋储存器取出袋,将取出后的袋向开口机构搬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袋收纳壳体具有壳体主体和保持部。

壳体主体收纳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多个袋的袋束。

壳体主体具有:

中心部,其位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中心;

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其位于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

取出口,其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部与第一端面之间的位置处开口,用于取出多个袋中的各个袋。

保持部位于壳体主体的第二方向上的中心部与第二端面之间,在壳体主体内保持袋束。

本公开的袋供给装置具有取出机构,该取出机构从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多个袋的袋束中取出多个袋中的位于第一方向的一端的一个对象袋。

取出机构具有捕捉对象袋的捕捉部和使捕捉部移动的移动部。

在利用在第一方向上与对象袋对置而配置的捕捉部捕捉到对象袋的状态下,利用移动部使捕捉部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由此从袋束中取出对象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袋供给装置及装袋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框图。

图3是应用了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的柜台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5a是将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的盖关闭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b是将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的盖打开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图5a的vi-vi线剖视图。

图7a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b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c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a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b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袋供给装置及装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立体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的装袋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b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的装袋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c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的装袋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的排出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b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的排出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a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中的保持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b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中的保持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c是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中的保持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包装机中,仅在袋储存器内堆积有多(许多)个袋。因此,例如,在向袋储存器设置多个袋时,为了避免多个袋散开,需要慎重地处理袋。其结果是,在袋的处理中耗费精力。

(1)概要

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及袋供给装置2用于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参照图5a、图5b、图6)。装袋装置3例如是被导入到便利店、超市、百货店、药店、家电卖场、家装中心等零售店的店铺而进行顾客所购入的商品的装袋的系统。这里所说的“装袋”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商品91(参照图3)收容到(放入)袋7中的作业。“袋”是具有供商品91进入的大小且用于使商品91进出的袋口的袋即可,例如是聚乙烯制或聚丙烯制的购物袋(所谓的采购袋)。

装袋装置3例如设置于店铺的收银台或装袋台等,进行放置于在载置面311(参照图11a)上设置的规定的装袋空间s1(参照图11a)内的商品91的装袋。由此,顾客仅通过将购入的商品91放置于装袋空间s1,就能够收取收容于袋7的状态下的商品91。因此,顾客或店铺的从业员(店员)通过使用装袋装置3就能够省略装袋的作业的精力及时间。

袋收纳壳体1与袋供给装置2一起使用,是用于储存袋供给装置2向装袋装置3供给的袋7的器具。袋收纳壳体1能够将袋7集中为多个(例如最大100个)来收纳。袋供给装置2从储存有多个袋7的袋收纳壳体1逐一地取出袋7,将取出后的袋7作为“对象袋”向装袋装置3供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袋收纳壳体1及袋供给装置2与装袋装置3及销售系统4(参照图3)一起构成用于在零售店等店铺中支援顾客的购物的购物支援系统100(参照图3)。换言之,购物支援系统100具备袋收纳壳体1、袋供给装置2、装袋装置3以及销售系统4。

销售系统4是用于进行商品91的销售处理的系统。这里所说的“销售处理”是指,从卖主(店铺)向买主(顾客)转移商品91的所有权、且买主向卖主支付与此相对应的等价报酬(货款)的行为(买卖)所需的各种处理。例如,获取顾客在店内拾取的商品91的商品信息的获取处理、及从顾客受理希望购入的商品91的指定的订购处理等包含在销售处理中。

在购物支援系统100中,通过使销售系统4与袋供给装置2及装袋装置3协同配合来实现下述那样的功能。

即,在被导入了购物支援系统100的店铺中,在顾客在店内拾取一个或多个商品91且收容于购物篮92(参照图2、图3),并将购物篮92放置于装袋空间s1(参照图11a)的状态下,通过销售系统4来进行商品91的结算等。销售系统4在顾客通过销售系统4进行商品91的结算等的期间,使装袋装置3工作来进行商品91的装袋。在装袋装置3中的装袋结束后,销售系统4配备于下一次的装袋,使袋供给装置2工作而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由此,顾客拾取商品91并通过销售系统4进行商品91的结算等之后收取装袋了的状态下的商品91这一系列的流程,能够结束购物。结果是,在顾客在店铺购入商品91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店员的介入。其结果是,根据购物支援系统100,能够减轻在顾客的购物中指派的店员及顾客的精力。

(2)详细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袋供给装置2及具备它们的购物支援系统100详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导入购物支援系统100的店铺,以便利店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聚乙烯制的购物袋(所谓的采购袋)作为袋7的例子。这里,向装袋空间s1放置商品91的主体不限于顾客,也可以是店员。例如,关于放置在收银台内的烟草等商品,不是顾客而是店员向装袋空间s1放置商品91。

(2.1)购物支援系统

这里,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购物支援系统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购物支援系统100具备袋收纳壳体1、袋供给装置2、装袋装置3、销售系统4及购物篮92。

销售系统4具有管理装置41、供给单元42、显示装置43、输入装置44、声音输出部45及结算单元46。供给单元42、显示装置43、输入装置44、声音输出部45及结算单元46均是管理装置41的周边装置,与管理装置41连接。

管理装置41接收从购物篮92发送的商品信息。这里所说的“商品信息”是用于识别商品91的信息(商品识别代码),例如是在日本使用的jan(japanesearticlenumber)代码等。此外,管理装置41例如构成为能够与由pos(pointofsales)终端构成的店铺终端进行通信。在管理装置41中,能够基于从购物篮92接收到的商品信息来进行针对商品91的结算处理。另外,管理装置41与袋供给装置2及装袋装置3电连接,构成为能够控制袋供给装置2及装袋装置3。

供给单元42是向顾客供给特定的商品(例如烟草)的装置。显示装置43是朝向顾客进行各种显示的装置。输入装置44是例如通过手势检测等而受理顾客的操作的装置。此外,输入装置44包含麦克风,具有对输入到麦克风的声音信号实施声音识别及含义解析的处理的功能。因此,顾客也能够进行利用声音的操作(声音输入)。声音输出部45包含扬声器,是利用声音朝向顾客提示各种信息的装置。

即,销售系统4通过将显示装置43、输入装置44及声音输出部45用作用户接口,从而能够通过显示或声音向用户提示各种信息,或者受理顾客的操作(包含声音输入)。但是,基于销售系统4的信息的提示由显示和声音中的至少一方实现即可,可以由显示与声音中的任一方实现,也可以由显示与声音的组合实现。

购物篮92内置有电路块,该电路块包含蓄电池和接受来自蓄电池的电力供给而动作的各种电路及模块。购物篮92不仅仅收容商品91,还具有与销售系统4(管理装置41)进行通信的通信功能及读取商品91的商品信息的功能。购物篮92例如使用条形码阅读器或图像传感器等来读取商品信息。由此,购物篮92能够在收容顾客在店内拾取的商品91的同时,从商品91读取商品信息并向销售系统4发送。

装袋装置3能够针对进入到购物篮92的状态下的商品91进行装袋。即,顾客将在店内拾取的商品91放入到购物篮92,且将商品92连同购物篮92向后述的装袋空间s1放置,由此能够使装袋装置3进行商品91的装袋。因此,顾客无需为了装袋而将商品91从购物篮92取出,能够简单地进行使用了装袋装置3的商品91的装袋。在购物篮92收容有多个商品91的情况下,装袋装置3能够将这多个商品91一起进行装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顾客通过销售系统4进行商品91的结算等的期间,管理装置41与销售系统4协同配合地控制装袋装置3,以进行商品91的装袋。例如,装袋装置3将在销售系统4中开始或完成了结算处理作为触发,而开始商品91的装袋。

袋供给装置2从储存有多个袋7的袋收纳壳体1逐一地取出袋7,将取出后的袋7作为“对象袋”向装袋装置3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装置41与装袋装置3协同配合地对袋供给装置2进行控制,以使得始终向装袋装置3设置(配置)一个袋7。即,装袋装置3构成为使用从袋供给装置2供给的一个袋7来进行装袋,装袋装置3每进行一次装袋就配备于下一次的装袋,将新的袋7逐一地从袋供给装置2向装袋装置3供给。换言之,袋供给装置2将在装袋装置3中完成了装袋作为触发,开始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

袋收纳壳体1构成为能够将袋7集中多个来收纳。袋收纳壳体1在收容于规定的壳体收容空间s2(参照图1)的状态下使用。即,通过将收纳有至少一个袋7的状态下的袋收纳壳体1配置于壳体收容空间,从而能够利用袋供给装置2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袋7。袋收纳壳体1能够从壳体收容空间s2取出,在从壳体收容空间s2取出了袋收纳壳体1的状态下进行向袋收纳壳体1的袋7的补充等。

然而,如图3所示,除了购物篮92之外,购物支援系统100例如设置于在店铺的收银台设置的一个柜台8周边。即,在柜台8周边设置有袋收纳壳体1、袋供给装置2、装袋装置3及销售系统4。这样的柜台8也可以相对于一个店铺设置有多个。

在图3的例子中,袋收纳壳体1、袋供给装置2、装袋装置3及管理装置41内置于柜台8。这里,关于袋收纳壳体1,以能够取出的状态收容在设定于柜台8的内部的壳体收容空间s2内。

在柜台8形成有在上表面8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开口的凹处82。凹处82形成装袋空间s1。在图3的例子中,购物篮92放置在凹处82内(即装袋空间s1),但由于顾客在店内移动时手持购物篮92或载置于购物车而使用购物篮92,购物篮92未固定于固定位置。在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在凹处82的里侧,配置有回收购物篮92的回收装置83。在凹处82的下方设置有装袋装置3。

这里,购物篮92例如构成为底板能够滑动。由此,购物篮92的底部能够开闭,能够将收容在购物篮92内的商品91从购物篮92的底部排出。此外,凹处82的底面由能够开闭的挡板821构成(参照图1)。在将挡板821敞开的状态下,位于凹处82的下方的装袋装置3的载置面311(参照图10)从凹处82的底面露出。因此,在将挡板821敞开的状态下,若将放置于装袋空间s1的购物篮92的底板敞开,则购物篮92内的商品91被向装袋装置3的载置面311上排出。在“(2.4)装袋装置”的栏中详细进行说明,但装袋装置3针对放置于载置面311上的商品91进行装袋。因此,能够进行购物篮92内的商品91的装袋。

在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袋供给装置2配置在装袋装置3的右侧。在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袋收纳壳体1(壳体收容空间s2)配置在袋供给装置2的右侧。

供给单元42以位于柜台8的上方的方式从顶棚悬挂。显示装置43固定于供给单元42的下表面,例如构成为通过光雕投影技术向屏幕投射影像。这里,显示装置43向柜台8的上表面81中的、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位于凹处82的右侧的区域投射影像。即,柜台8的上表面81中的凹处82的右侧的区域成为显示装置43的屏幕。输入装置44设置在柜台8的上表面81上且从正面观察柜台8时位于屏幕的里侧。在输入装置44一体地设置有声音输出部45。

上述的购物支援系统100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及形状等只不过是一例,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装袋装置3及凹处82也可以配置在柜台8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左端部或右端部)。此外,在柜台8形成有凹处82也不是购物支援系统100所必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柜台8的上表面81上设定有装袋空间s1。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强调,则设为以柜台8的上表面81成为水平面的朝向设置有柜台8来进行说明。即,与柜台8的上表面81正交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铅垂方向)。此外,以下,将柜台8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进深方向(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铅垂方向)设为“z轴方向”来进行说明。即,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此外,在区分z轴方向的正向与负向的情况下,以图1的方向为基准,将z轴方向的正向设为“上方”、将z轴方向的负向设为“下方”来进行说明。同样地,在区分x轴方向的正向与负向的情况下,以图1的方向为基准,将x轴方向的正向设为“右方”、将x轴方向的负向设为“左方”来进行说明。同样地,在区分y轴方向的正向与负向的情况下,以图3的方向为基准,将y轴方向的正向设为“前方”、将y轴方向的负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附图中的表示“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箭头只不过是为了说明而表记的,并不伴随实体。但是,这些方向并非意在限定购物支援系统100的使用时的方向,例如,也可以在柜台8的上表面81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倾斜的状态下使用购物支援系统100。

(2.2)袋收纳壳体

接着,参照图4~图6对袋收纳壳体1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

袋收纳壳体1收纳袋束70,该袋束70具有分别在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重叠的多个袋7。袋束70在多个袋7重叠的状态下将多个袋7的至少一部分相连。由此,各个袋7不会散开,能够在多个袋7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处理。即,袋收纳壳体1并非将多个袋7单独地收纳,而是能够将多个袋7作为捆束的袋束70而集中地收纳多个袋7。袋束70所具有的袋7的个数能够适当变更,但作为一例,将100个袋7捆束而构成袋束70。

袋收纳壳体1具备壳体主体11和保持部12(参照图5b)。壳体主体11收纳袋束70。保持部12在壳体主体11内保持袋束70。

这里,壳体主体11具有中心部113、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以及取出口13。中心部113在壳体主体11中位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中心。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位于第二方向的两端。在袋收纳壳体1收容于壳体收容空间s2的状态下,x轴方向(左右方向)成为第一方向,z轴方向(上下方向)成为第二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z轴方向来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1的下端面是第一端面111,上端面是第二端面112。

取出口13是用于取出多个袋7中的各个袋的口,在壳体主体11的z轴方向上的中心部113与第一端面111之间的位置开口。另一方面,保持部12位于壳体主体11的z轴方向上的中心部113与第二端面112之间。即,如图5a所示,在通过中心部113沿z轴方向将壳体主体11分为两部分的情况下,取出口13位于第一端面111侧的区域z1,保持部12位于第二端面112侧的区域z2。换言之,取出口13与保持部12相对于壳体主体11的中心部113位于z轴方向上的彼此相反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1还具有本体114和盖115。本体114及盖115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盖115在x轴方向上与本体114之间形成收纳袋束70的空间。本体114与盖115在x轴方向上组合而构成壳体主体11。这里,盖115构成为相对于本体114能够开闭。即,盖115构成为能够在和本体114之间收纳袋束70的关闭位置与敞开袋束70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1在y轴方向的一端部具有一对铰链结构14,通过一对铰链结构14将盖115与本体114连结。此外,壳体主体11在y轴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一对锁定结构15,构成为通过一对锁定结构15能够将盖115保持在关闭位置。因此,壳体主体11成为以y轴方向的一端部为轴而能够使盖115开闭的所谓的横向打开的结构。图5a示出盖115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图5b示出盖115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取出口13形成在壳体主体11中的x轴方向的一个面。这里,在壳体主体11中的右侧面形成有取出口13。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15的z轴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小于本体114的z轴方向的尺寸,盖115以不覆盖本体114的下部(第一端面111侧的端部)的方式与本体114组合。因此,在壳体主体11中的x轴方向的一个面,取出口13在盖115的下方开口。

袋束70具有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多个袋7连结的分离部701。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701与各个袋7中的袋口71的中央部分连结。在分离部701与多个袋7彼此之间,形成有用于从分离部701分离各个袋7的切割线702。在切割线702上例如实施了穿孔等的加工,以使得切割线702处的袋7的分离变得容易。另外,优选分别在多个袋7的表面实施压花加工。由此,在袋束70的状态下相邻的一对袋7彼此容易分离,容易从袋束70取出一个袋7。此外,通过在袋7的表面实施压花加工,利用真空吸附盘进行的袋7的吸附变得容易,对此详细后述。

保持部12构成为,对袋束70的分离部701进行保持,通过将多个袋7分别从分离部701分离而解除袋7的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保持部12具有销121和承受件122。销121从本体114中的与盖115对置的对置面突出。承受件122由合成橡胶等弹性体构成,是在中央形成有孔的圆盘状的构件,配置在盖115中的与本体114对置的对置面。通过销121贯穿分离部701的孔,从而利用分离部701将袋束70保持于保持部12。此外,在盖115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销121插入到承受件122的孔,从而防止分离部701从销121上脱落。

总之,保持部12以利用承受件122在与本体114之间夹着分离部701的方式来保持分离部701。图5b中,以双点划线示出分离部701中被承受件122按压的区域。因此,在将盖115敞开的状态下,即在盖115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解除了保持部12对袋束70的保持,能够进行袋束70的更换或补充。另外,多个袋7分别经由切割线702而与分离部701连结,因此,通过切割线702从分离部701分离,由此,解除了保持部12对各个袋7的保持。

这里,如图5b所示,袋束70中的多个袋7在袋口71朝向上方(z轴方向的正向)且各个袋口71闭合的状态下以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收纳于袋收纳壳体1。在多个袋7的各个袋中,在袋口71中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提手74,且袋口71中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经由切割线702而与分离部70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中,利用本体114与盖115来夹入以这样的状态收纳的袋束70。因此,在多个袋7的各个袋中,例如抑制了空气从袋口71进入而使侧周部73沿x轴方向扩宽的情况,抑制了袋束70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的膨胀。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袋收纳壳体1能够集中地收纳多个袋7。而且,袋收纳壳体1利用保持部12对具有多个袋7的袋束70进行保持,因此,抑制了多个袋7在袋收纳壳体1内散开。此外,能够从袋收纳壳体1中的相对于壳体主体11的中心部113而位于z轴方向上的保持部12的相反侧的取出口13逐一地取出袋7。即,至少一个袋7从形成于壳体主体11中的右侧面的取出口13露出。由于取出口13位于壳体主体11中的下端部,因此,袋7的底部72侧的端部从取出口13露出。因此,在通过某些机构捕捉到从取出口13露出的一个袋7的状态下,将该袋7向下方(z轴方向的负向)拉伸,由此能够解除由保持部12进行的保持,通过取出口13将一个袋7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

这里,本体114具有从上方覆盖袋口71中的一对提手74间的区域的一对檐部16。一对檐部16被保持部12沿y轴方向分为两部分。

另外,盖115在以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沿x轴方向与袋束70对置的位置处,具有沿x轴方向贯穿的透孔1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115上形成有三个透孔17。通过设置透孔17,与不存在透孔17的结构相比,降低了盖115与袋7之间的摩擦阻力,容易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袋7。

壳体主体11还具有从z轴方向的两端面(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沿z轴方向突出的一对限制突起116。一对限制突起116分别在y轴方向上形成得较长。利用一对限制突起116,在使袋收纳壳体1相对于壳体收容空间s2进出时,袋收纳壳体1的移动方向被限制在y轴方向上。

另外,壳体主体11还具有把手117。把手117从壳体主体11中的y轴方向的一端面突出。把手117例如在从壳体收容空间s2取出袋收纳壳体1时使用。

如图6所示,壳体主体11还具有按压部18。按压部18从x轴方向的至少一方对袋束70中的多个袋7的提手74进行按压。图6是图5a的vi-vi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18从盖115中的与本体114对置的对置面突出。此外,在本体114中与按压部18对置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陷118。由此,袋束70中的多个袋7的提手74被按压部18按压而压入到凹陷118内。其结果是,抑制了袋束70中的多个袋7的提手74因自重而垂下的情况,提手74难以散开。

另外,壳体主体11在本体114中的与袋束70对置的对置面具有缓冲材料19。缓冲材料19例如由合成橡胶等片状的弹性体构成。利用缓冲材料19,由后述的袋供给装置2的捕捉部21进行的袋7的捕捉变得容易。

(2.3)袋供给装置

接着,对袋供给装置2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

袋供给装置2是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的机构。以下,将处于袋供给装置2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并向装袋装置3供给之前的状态的一个袋7作为对象袋700(参照图7a)来进行说明。袋供给装置2以相对于装袋装置3中的支承部31(参照图10)及引导部32(参照图10)覆盖袋口71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的对象袋700的方式动作。关于装袋装置3,在“(2.4)装袋装置”的栏中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袋供给装置2具备取出机构20、开袋机构5以及设置机构6。图1是从后方(y轴方向的负向)观察柜台8的图,是将柜台8的一部分剖切而能够观察到内置于柜台8的袋收纳壳体1、袋供给装置2、及装袋装置3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图。图1中,适当省略了在以下的说明中并不是必须的部件的图示。

取出机构20从具有多个袋7的袋束70取出多个袋7中的位于x轴方向的一端的一个对象袋700。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供给装置2从收纳于袋收纳壳体1的状态下的袋束70取出对象袋700。具体而言,在形成于柜台8的框架80的壳体收容空间s2内收容有“(2.2)袋收纳壳体”的栏中说明的袋收纳壳体1的状态下,袋供给装置2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成为对象袋700的一个袋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从袋收纳壳体1中的形成于右侧面的取出口13取出袋7,因此,取出机构20以与取出口13对置的方式从壳体收容空间s2观察时配置在右方。由此,取出机构20能够将多个袋7中的位于右端的一个袋7作为对象袋700而取出。

这里,取出机构20具有捕捉部21和移动部22。捕捉部21用于捕捉对象袋700。捕捉部21例如是真空吸附盘,与袋收纳壳体1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吸附对象袋700的吸附面。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移动。移动部22至少在捕捉位置与翻转位置之间,使捕捉部21相对于柜台8的框架80相对地移动。这里所说的“捕捉位置”是在x轴方向上与对象袋700对置时的捕捉部21的位置,如图7a那样,是与收容在壳体收容空间s2内的袋收纳壳体1的取出口13对置的位置。即,在捕捉部21处于捕捉位置的状态下,从取出口13观察时捕捉部21位于右方。另外,这里所说的“翻转位置”是如图7b那样z轴方向上的捕捉部的朝向相对于捕捉位置翻转的位置。取出机构20兼用作使z轴方向上的对象袋700的朝向翻转的翻转机构,对此详细后述。

开袋机构5是以使由取出机构20取出的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的方式将对象袋700打开的机构。即,在袋束70的状态下,多个袋7以在各个袋口71闭合的状态下沿x轴方向重叠的方式收纳于袋收纳壳体1。因此,关于由取出机构20取出的对象袋700,也处于袋口71闭合的状态。对此,袋供给装置2针对向装袋装置3供给的、即覆盖于装袋装置3的对象袋700,利用开袋机构5来进行将袋口71扩宽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袋机构5具有第一吸附盘51和第二吸附盘52。第一吸附盘51及第二吸附盘52在捕捉部21处于翻转位置的状态下位于对象袋700的侧周部73的x轴方向的两侧。第一吸附盘51及第二吸附盘52例如分别是真空吸附盘,捕捉部21处于翻转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对象袋700对置的对置面成为吸附对象袋700(侧周部73)的吸附面。开袋机构5通过使从x轴方向的两侧吸附了对象袋700的侧周部73的状态下的第一吸附盘51及第二吸附盘52以相互分开的方式移动,由此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

设置机构6是通过将由取出机构20取出的对象袋700在对象袋700的袋口71朝向下方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于引导部32而向装袋装置3设置(准备)对象袋700的机构。这里,设置机构6通过将由开袋机构5打开的状态下的对象袋700从上方覆盖于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从而设置对象袋7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机构6具有预备打开部61和第二升降部62。第二升降部62使引导部32相对于柜台8的框架80沿z轴方向相对地移动。即,通过第二升降部62使处于由预备打开部61打开了袋口71状态下的对象袋700的下方的引导部32上升,从而从对象袋700的袋口71插入引导部32。预备打开部61在引导部32与对象袋700的袋口71之间,在引导部32从下方朝对象袋700的袋口71插入之前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预备打开部61至少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到能够供引导部32插入的大小。

以下,参照图7a~图8b对袋供给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7a~图8b中,示意性地表示袋供给装置2的动作,适当省略了第一升降部33等的图示。另外,在图7a~图8b中,以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移动后的各部分的状态。

首先,如图7a所示,取出机构20在捕捉部21处于捕捉位置的状态下对收纳于袋收纳壳体1的多个袋7中的位于右端(x轴方向的一端)的一个袋7进行捕捉。具体而言,由于对象袋700的底部72侧的端部从袋收纳壳体1中的配置于下端部的取出口13露出,因此,捕捉部21通过从右侧吸附对象袋700的底部72侧的端部来捕捉对象袋700。在捕捉部21捕捉(吸附)对象袋700时,移动部22从捕捉部21与对象袋700接触的位置进一步将捕捉部21向对象袋700侧暂时压入。由此,由捕捉部21进行的吸附的可靠性提高。

然后,取出机构20在由配置于捕捉位置的捕捉部21捕捉到对象袋700的状态下,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朝与x轴方向交叉(这里为正交)的z轴方向的负向(下方)移动。由此,取出机构20从袋束70取出对象袋700。此时,在袋收纳壳体1内,对象袋700的底部72侧的端部被向下方拉伸,在切割线702处将对象袋700从分离部701分离,由此,解除了由保持部12进行的对象袋700的保持。由此,能够从取出口13取出对象袋700。即,取出机构20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到从袋收纳壳体1的取出口13露出的一个袋7(对象袋700)的状态下的捕捉部21沿z轴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从取出口13拉出对象袋700。

这里,在捕捉部21捕捉(吸附)对象袋700时,捕捉部21优选捕捉(吸附)对象袋700中的位于底部72侧的端部的贴合部75(参照图4)。即,多个袋7分别具有通过热熔敷等将一对片材(构成右侧面的片材及构成左侧面的片材)贴合而成的贴合部75。捕捉部21通过捕捉贴合部75,从而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沿z轴方向移动时,能够均匀地拉伸构成对象袋700的一对片材,容易解除由保持部12进行的对象袋700的保持。根据同样的理由,在捕捉部21捕捉(吸附)对象袋700时,优选捕捉部21捕捉对象袋700中的尽可能靠近底部72的部位。即,捕捉部21所捕捉的部位越接近对象袋700的底部72,则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沿z轴方向移动时,越能够均匀地拉伸构成对象袋700的一对片材。因此,容易解除由保持部12进行的对象袋700的保持。

取出机构20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到对象袋700的状态下的捕捉部21移动至翻转位置。由此,取出机构20针对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的对象袋700,能够使z轴方向上的对象袋700的朝向从包含在袋束70中的状态翻转。即,移动部22以如下方式动作:不仅使捕捉部21沿z轴方向移动而从袋收纳壳体1拉出对象袋700,还通过使捕捉部21移动而使被捕捉部21捕捉的对象袋700的朝向翻转。由此,取出机构20兼用作翻转机构。

在捕捉部21移动至翻转位置的状态下,如图7b所示,捕捉部21通过吸附对象袋700的底部72侧的端部,从而以袋口71朝向下方(z轴方向的负向)的倒挂姿势来保持对象袋700。在该状态下,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向右方(x轴方向的正向)直行移动。

之后,如图7c所示,开袋机构5使位于对象袋700的右方的第二吸附盘52向左方(x轴方向的负向)直行移动,在位于对象袋700的左方的第一吸附盘51与第二吸附盘52之间夹入对象袋700。在该状态下,开袋机构5利用第一吸附盘51及第二吸附盘52,从x轴方向的两侧来吸附对象袋700的侧周部73。此时,解除了由捕捉部21进行的对象袋700的吸附,将对象袋700从捕捉部21解放。开袋机构5在由第一吸附盘51及第二吸附盘52吸附着对象袋700的状态下使第二吸附盘52向右方(x轴方向的正向)直行移动,由此,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沿x轴方向扩宽。由此,对象袋700被第一吸附盘51和第二吸附盘52从x轴方向的两侧拉伸,在袋口71打开的状态下被保持。

之后,如图8a所示,设置机构6利用第二升降部62,使位于对象袋700的下方的装袋装置3(引导部32)向上方(z轴方向的正向)移动。在“(2.4)装袋装置”的栏中详细进行说明,但在由袋供给装置2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时,与由第二升降部62进行的引导部32的上升同时地,装袋装置3的第一升降部33使支承部31上升。由此,在由袋供给装置2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时,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的两方相对于柜台8的框架80相对地上升。

此时,在引导部32从下方向对象袋700的袋口71插入之前,预备打开部61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预备打开部61以将袋口71的四角(x-y平面内的四角)从袋口71的内侧扩宽的方式动作,由此,关于对象袋700的袋口71,能够确保能够供引导部32插入的大小。在该状态下,装袋装置3(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上升至规定位置,由此,如图8b所示,能够从上方将袋口71朝向下方的对象袋700覆盖于装袋装置3。由此,袋供给装置2完成了向装袋装置3的对象袋700的供给。

以下,参照图9及图10对袋供给装置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袋供给装置2具备捕捉部21和使捕捉部21相对于柜台8的框架80相对地移动的移动部22。捕捉部21及移动部22如上述那样构成取出机构20。

在图9的例子中,捕捉部21构成为,通过带驱动式的移动部22能够在捕捉位置与翻转位置之间沿双向移动。即,移动部22包含可动框221、一对滑轮222、一对带223、第一马达224、一对滑轨225以及第二马达226。

可动框221是x轴方向的两个面敞开的框状构件,构成为借助一对滑轨225及第二马达226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一对滑轮222配置在可动框221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一对滑轮222分别构成为能够以y轴为旋转轴而旋转。一对带223配置在可动框22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一对带223分别架设在一对滑轮222之间。第一马达224通过向一对滑轮222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侧)的滑轮222赋予驱动力(旋转力)而驱动一对带223。一对滑轨225固定于柜台8的框架80,将可动框221的移动方向限制在x轴方向上。第二马达226是直动马达,通过向可动框221赋予沿着x轴方向的驱动力而驱动可动框221。

捕捉部21以架设在一对带223之间的方式安装。因此,通过第一马达224驱动一对带223,从而捕捉部21在形成于一对带223的外周的沿z轴方向较长的长圆状的路径上移动。这里,捕捉部21的吸附面朝向与一对带223相反的一侧。由此,当在捕捉部21捕捉到对象袋700的状态下第一马达224驱动一对带223时,对象袋700在形成于一对带223的外周的沿z轴方向较长的长圆状的路径上移动。另外,通过第二马达226驱动可动框221,从而捕捉部21在x轴方向上直行移动。根据上述结构,实现了图7a~图7c所示那样的利用移动部22进行的捕捉部21的移动。

此外,在可动框221固定有开袋机构5中的第一吸附盘51。这里,第一吸附盘51的吸附面朝向与壳体收容空间s2相反的一侧(右侧),从一对带223之间露出。在第一吸附盘51的吸附面配置有多个吸附口511。由此,通过移动部22使可动框221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第一吸附盘51与可动框221一起沿x轴方向移动。根据上述结构,实现了图7a~图7c所示那样的第一吸附盘51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捕捉部21及第一吸附盘51分别由真空吸附盘构成,因此,通过软管23而与真空泵相连。真空泵例如收纳在柜台8中的壳体收容空间s2的左方。另外,在一方的带223安装有用于防止软管23向带223与滑轮222之间啮入的软管引导件24。

另外,如图10所示,袋供给装置2还具备包含预备打开部61、第二升降部62、连杆63在内的设置机构6。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机构6具有预备打开部61、第二升降部62及连杆63。

第二升降部62具有第二支柱621和第二臂622。第二支柱621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支柱,且固定于柜台8的框架80。第二臂622能够沿着第二支柱621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移动。第二臂622的一端部与引导部32的侧面机械地结合。第二升降部62通过使第二臂622沿上下方向移动(升降)而使引导部32升降。第二升降部62包含电动机(马达),由伸缩式或齿轮齿条式等的能够通过电动机所产生的驱动力而使第二臂622沿上下方向直行移动的适当机构实现。

预备打开部61由多个(这里为四个)翻板611构成。多个翻板611相对于引导部32在y轴方向的两侧分开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32的前方设置有一对翻板611,在引导部32的后方也设置有一对翻板611。多个翻板611分别构成为能够绕沿着x轴方向的旋转轴612进行旋转。多个旋转轴612由多个固定用具64支承。多个固定用具64固定于柜台8的框架80。多个翻板611分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待机位置”(图10的状态)与沿着铅垂方向的“工作位置”(图8b的状态)之间旋转移动。

连杆63是与第二升降部62协同配合地使多个翻板611开闭(旋转)的机构。即,当第二升降部62使引导部32上升时,经由连杆63,多个翻板611以从待机位置跳起的方式旋转,并向工作位置移动。此时,预备打开部61利用处于工作位置的多个翻板611将袋口71的四角(x-y平面内的四角)从袋口71的内侧扩宽。根据上述结构,预备打开部61伴随着引导部32的上升,以利用多个翻板611将对象袋700从袋口71的内侧打开的方式动作,实现了图8a、图8b所示那样的预备打开部61的动作。由处于工作位置的多个翻板611形成的外周形状(袋口71的内周形状)优选处于引导部32的外周形状的相似的关系。当装袋完成而使引导部32下降时,多个翻板611向待机位置移动。

(2.4)装袋装置

接着,对装袋装置3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袋装置3具有支承部31、引导部32以及第一升降部33。

支承部31形成为矩形板状。支承部31的上表面构成用于载置商品91的载置面311。这里,载置面311是角部形成为圆形的长方形状。

引导部32形成为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上表面开口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2形成为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方开口的方筒状。引导部32的开口面形成得比载置面311大一圈,引导部32沿着载置面311的外周缘而配置在支承部31的周围。这里,引导部32的上端面的内周缘的形状与载置面311的外周缘的形状处于相似的关系。

第一升降部33使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这里,将支承部31位于引导部32的上端部的状态设为第一状态。当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承部31的上表面(载置面311)与引导部32的上端面大致共面。因此,在第一状态下,支承部31成为堵塞引导部32的上表面侧的开口这样的配置。第二状态是支承部31相对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成为比第一状态靠下方的状态。

换言之,支承部31在被引导部32包围的空间内相对于引导部32相对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部33通过使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中的仅支承部31向下方移动,从而使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即,支承部31构成为在固定于固定位置的筒状的引导部32内通过第一升降部33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更详细而言,第一升降部33具有第一支柱331和第一臂332。第一支柱331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支柱,且固定于柜台8的框架80。第一臂332能够沿着第一支柱331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移动。第一臂332穿过形成于引导部32的侧面的狭缝而向引导部32的内部插入,在引导部32的内部,第一臂332的一端部与支承部31的下表面机械地结合。第一升降部33通过使第一臂332沿上下方向移动(升降)而使支承部31升降。第一升降部33包含电动机(马达),由伸缩式或齿轮齿条式等的能够通过电动机所产生的驱动力而使第一臂332沿上下方向直行移动的适当机构实现。

以下,参照图11a~图12b对装袋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a~图12b中示意性地表示出装袋装置3的动作,适当省略了袋供给装置2及第一升降部33等的图示。

图11a~图11c表示在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时、将商品91收容于袋7的过程。在图11a~图11c中,例示出塑料瓶饮料、箱装点心及罐装果汁这样的多个商品91,但商品91也可以为一个。另外,这里,作为一例,在图11b的过程中将购物篮92从装袋装置3上撤去,但撤去购物篮92的时机可以为图11c的过程,或者也可以为在此之后。

首先,当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11a所示,将袋口71朝下的袋7覆盖于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袋7的底部72由载置面311支承。装袋装置3将图11a所示的状态设为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进行待机,直至放入了商品91的购物篮92被放置于载置面311上的装袋空间(凹处8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购物篮92放置于装袋空间(凹处82内)后,首先,将构成凹处82的底面的挡板821(参照图1)敞开。然后,通过将购物篮92的底部敞开,从而购物篮92内的商品91向装袋装置3的载置面311上排出。由此,商品91隔着袋7而载置在载置面311上。此时,底部72在商品91的重量的基础上,通过后述的保持机构34的保持力而保持于载置面311。

从该状态(第一状态)起,通过第一升降部33而使支承部31相对于引导部32相对地向下方移动,从而如图11b所示,将袋7渐渐地向引导部32的内侧拉入。此时,与袋7的底部72连续的袋7的侧周部73一边被引导部32的上端面捋过一边被向引导部32的内侧拉入。因此,袋7的侧周部73通过处于支承部31的周围的引导部32而从底部72的外周缘向上方立起。

然后,当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11c所示,在被引导部32包围的空间内,袋7成为从图11a的状态翻过来的状态,商品91被收容在袋7中。此时,侧周部73成为沿着引导部32的内周面立起的状态。这里,装袋装置3构成为,在第二状态下,从载置面311到引导部32的上端面为止的高低差成为袋7的上下方向的全长以上。这里所说的“袋7的上下方向的全长”是包含袋7的一对提手74在内的全长、即从袋7的底部72到提手74的前端为止的尺寸。由此,袋7直至提手74的前端为止都收容在由引导部32包围的空间内。因此,袋7成为不仅是侧周部73、还包含提手74在内都立起的状态。

接着,装袋装置3通过由第一升降部33驱动支承部31而使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变化,从而将袋7从被引导部32包围的空间排出。

即,如图12a所示,载置面311上的袋7伴随着支承部31向上方移动而从引导部32的上表面侧的开口向上方突出。进而,通过支承部31向上方移动,袋7如图12b所示那样从被引导部32包围的空间完全排出。此时,袋7包含提手74在内而维持直立的姿势。另外,袋7从由袋供给装置2供给的图11a的状态翻过来而收容商品91,因此,在袋7上印刷有文字等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翻转印刷的袋7。

通过以上说明的动作,装袋装置3能够将放置于载置面311上的装袋空间的商品91收容到袋7中,在使袋7的提手74直立的状态下,将商品91交接给顾客。当载置面311上不再有商品91时,装袋装置3重新设置袋7,在待机状态下进行待机。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袋装置3除了具有支承部31、引导部32及第一升降部33之外,如图13a~图13c所示,还具有保持机构34。

保持机构34是将袋7的底部72保持于载置面311的机构。保持机构34构成为能够切换将底部72保持于载置面311的状态和解除保持的状态。这里所说的“保持”是指持续保持载置面311支承底部72的状态。即,底部72与载置面311接触而由载置面311从下方支承的状态被保持机构34维持。装袋装置3至少在支承部31与引导部32的相对位置关系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的期间,利用保持机构34将袋7的底部72持续保持于载置面311。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机构34通过捏取袋7的底部72来保持底部72。具体而言,在支承部31的上表面(载置面311)上的y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沿着x方向的一对保持槽312(参照图10)。保持机构34分别设置于这一对保持槽312,通过夹住被压入到保持槽312内的底部72而将底部72保持于保持槽312内。关于向保持槽312内的底部72的压入,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由从构成凹处82的底面的挡板82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翅片822进行。保持机构34具有由旋转轴341及板簧构成的按压弹簧342,通过使旋转轴341旋转,从而使按压弹簧342在进入到保持槽312内的进入位置与从保持槽312内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即,在利用袋供给装置2向装袋装置3供给袋7时,如图13a所示,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相对于挡板821相对地上升。此时,如图13b所示,在支承部31及引导部32上升至翅片822插入到保持槽312的位置的状态下,装袋装置3成为待机状态而待机。由此,底部72的一部分被翅片822压入到保持槽312内。在该状态下,按压弹簧342处于退避位置。在该状态下,当购物篮92放置于装袋空间(凹处82内)且挡板821敞开时,保持在保持槽312内残留有底部72的一部分的状态不变而从装袋装置3的上方去除挡板821及翅片822。此时,如图13c所示,保持机构34使旋转轴341旋转,使按压弹簧342从退避位置向进入位置移动。由此,在保持槽312内,成为底部72的一部分被按压弹簧342向保持槽312的侧面按压的状态,保持机构34能够捏取袋7的底部72。

(4)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便为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以下,列举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装袋装置3不仅针对放入到购物篮92的状态下的商品91,针对未放入到购物篮92的商品91,也能够进行装袋。在该情况下,顾客通过向装袋空间直接放置商品91,能够使装袋装置3进行商品91的装袋。

另外,装袋装置3的用途不局限于便利店,在便利店以外的店铺也可以设置装袋装置3。此外,例如在事务所或工厂等店铺以外的设施中也可以设置装袋装置3。

另外,装袋装置3是向袋7中收容商品91的结构即可,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购物袋,例如也可以为向环保袋或网袋等袋7中收容(装袋)商品91的结构。关于购物袋的材质,不局限于聚乙烯制,也可以为例如聚丙烯制等。

另外,购物支援系统100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与无需店员的操作而能够购入商品91的销售系统4一并使用,例如,也可以在如所谓的有人收银机那样店员存在于收银台的状况下使用。

另外,例如将装袋装置3及销售系统4集中于一个框体(柜台8)内的结构不是购物支援系统100所必需的结构,购物支援系统100的构成要素也可以分散地设置于多个框体。

另外,袋供给装置2也可以构成为将袋7翻过来向装袋装置3供给。在该情况下,袋7在翻过来的状态下设置于装袋装置3,进而翻过来收容商品91,因此,原本的袋7的外表面成为收容有商品91的状态下的外表面。因此,在袋7上印刷有文字等的情况下,无需使用翻转印刷的袋7。

另外,袋收纳壳体1优选具有对袋7的剩余张数进行计数的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若袋收纳壳体1中的袋7的剩余个数为设定值(例如五个)以下,则由通知部向店员进行促使袋7的补充的通知。

另外,装袋装置3的保持机构34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捏取袋7的底部72来保持底部72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通过真空吸附盘等的吸附而将底部72保持于载置面311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取出机构20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在与x轴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移动的例子,但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移动的方向(第二方向)也可以不与第一方向正交。即,取出机构20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在与多个袋7各自的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即可,例如,第二方向也可以是斜下方。此时,第二方向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角优选为30度以下。第二方向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角更优选为5度以下。第二方向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角越小,越容易通过切割线702将袋7从分离部701分离。

另外,捕捉部21不局限于吸附盘,例如也可以通过捏取对象袋700的侧周部73的结构等来捕捉对象袋700。

另外,捕捉部21在捕捉对象袋700中的位于底部72侧的端部的贴合部75(参照图4)的结构中,优选将z轴方向上的贴合部75的尺寸确保得比较大。由此,容易利用捕捉部21来捕捉(吸附)贴合部75,利用捕捉部21进行的袋7的捕捉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开袋机构5不局限于具有两个吸附盘(第一吸附盘51及第二吸附盘52)的结构,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吸附盘。此外,开袋机构5不局限于吸附盘,例如,也可以利用捏取对象袋700的侧周部73的结构或者从袋口71向对象袋700送入空气这样的结构等来打开对象袋700。

另外,袋收纳壳体1不局限于与袋供给装置2一并使用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人用手取出袋7这样的使用方法。关于袋供给装置2,也不局限于与袋收纳壳体1一并使用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从未收纳于袋收纳壳体1的状态下的袋束70中取出对象袋700。

另外,在使用尺寸或颜色等不同的多个种类的袋7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袋收纳壳体1来收纳不同种类的袋7。在该情况下,袋供给装置2优选构成为从多个袋收纳壳体1中随时选择一个袋收纳壳体1,从选择出的袋收纳壳体1取出对象袋700。

另外,袋束70中的按压多个袋7的提手74的按压部18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由具有弹性的辊等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辊旋转而将提手74从按压部18释放。

另外,移动部22不局限于带驱动式,例如也可以利用链条驱动式或机械臂这样的结构来使捕捉部21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袋供给装置2在利用翻转机构使z轴方向上的对象袋700的朝向翻转之后,利用开袋机构5将对象袋700打开,但不局限于该结构。即,袋供给装置2也可以在利用开袋机构5将对象袋700打开之后,利用翻转机构使z轴方向上的对象袋700的朝向翻转。

上述的各种变形例能够通过适当组合来应用。

(5)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具备:壳体主体(11),其收纳袋束(70);以及保持部(12),其在壳体主体(11)内保持袋束(70)。袋束(70)具有在各自的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的多个袋(7)。壳体主体(11)具有中心部(113)、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以及用于取出多个袋(7)中的各个袋的取出口(13)。中心部(113)位于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中心。第一端面(111)及第二端面(112)位于第二方向的两端。取出口(13)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部(113)与第一端面(111)之间的位置处开口。保持部(12)位于壳体主体(11)的第二方向上的中心部(113)与第二端面(112)之间。

根据该结构,袋收纳壳体(1)能够在袋束(70)的状态下集中收纳多个袋(7)。而且,袋收纳壳体(1)利用保持部(12)来保持具有多个袋(7)的袋束(70),因此,抑制了多个袋(7)在袋收纳壳体(1)内散开。此外,袋收纳壳体(1)能够从相对于壳体主体(11)的中心部(113)在z轴方向上位于保持部(12)的相反侧的取出口(13)逐一地取出袋(7)。因此,在通过某些机构捕捉到从取出口(13)露出的一个袋(7)的状态下,将该袋(7)沿第二方向拉伸,由此能够解除由保持部(12)进行的保持,能够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一个袋(7)。因此,即便在相对于袋束(70)无法在第一方向的侧方确保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一个袋(7)。因此,具有能够降低袋(7)的处理所耗费的精力这样的优点。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取出口(13)形成于壳体主体(11)中的第一方向的一个面。换言之,取出口(13)形成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壳体主体(11)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从形成于壳体主体(11)中的第一方向的一个面的取出口(13)露出的一个袋(7)沿第二方向拉伸,从而能够通过取出口(13)而将一个袋(7)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因此,容易将从取出口(13)露出的袋(7)的露出面积设定为对于捕捉袋(7)来说足够的大小以上。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收纳壳体(1)所必须的结构,例如,取出口(13)也可以形成于壳体主体(11)中的第二方向的一个面。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袋束(70)具有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多个袋(7)连结的分离部(701)。在该情况下,保持部(12)优选构成为对袋束(70)的分离部(701)进行保持,通过将多个袋(7)中的各个袋从分离部(701)分离而解除袋(7)的保持。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多个袋(7)中的各个袋从分离部(701)分离而解除保持部(12)对袋(7)的保持,因此,能够简化保持部(12)的结构。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收纳壳体(1)所必须的结构,例如,保持部(12)也可以为可动式且能够切换对多个袋(7)中的各个袋进行保持的状态与解除保持的状态。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在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壳体主体(11)还具有按压部(18),该按压部(18)从第一方向的至少一方按压袋束(70)中的多个袋(7)的提手(74)。

根据该结构,抑制了袋束(70)中的多个袋(7)的提手(74)因自重而垂下的情况,提手(74)难以散开。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收纳壳体(1)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按压部(18)。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在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壳体主体(11)还具有本体(114)和盖(115)。盖(115)在第一方向上在与本体(114)之间形成收纳袋束(70)的空间。盖(115)优选构成为能够在与本体(114)之间收纳袋束(70)的关闭位置与将袋束(70)敞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袋束(70)由本体(114)与盖(115)夹住,因此,例如抑制了由于空气从袋口(71)进入而使袋束(70)沿第一方向扩宽的情况,抑制了袋束(70)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膨胀。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收纳壳体(1)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盖(115)。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袋收纳壳体(1)在第五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盖(115)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与袋束(70)对置的位置处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透孔(17)。

根据该结构,与不存在透孔(17)的结构相比,降低了盖(115)与袋(7)之间的摩擦阻力,容易从袋收纳壳体(1)取出袋(7)。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收纳壳体(1)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透孔(17)。

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袋供给装置(2)具备取出机构(20),该取出机构(20)从袋束(70)中取出多个袋(7)中的位于第一方向的一端的一个对象袋(700)。袋束(70)具有在各自的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的多个袋(7)。取出机构(20)具有捕捉对象袋(700)的捕捉部(21)、以及使捕捉部(21)移动的移动部(22)。取出机构(20)构成为在利用在第一方向上与对象袋(700)对置而配置的捕捉部(21)捕捉到对象袋(700)的状态下,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由此,取出机构(20)从袋束(70)取出对象袋(700)。

根据该结构,袋供给装置(2)能够从袋束(70)的状态下的多个袋(7)中取出一个对象袋(700)。而且,袋供给装置(2)取出多个袋(7)中的位于第一方向的一端的一个对象袋(700),因此,抑制了在取出对象袋(700)时多个袋(7)散开。此外,取出机构(20)在由捕捉部(21)捕捉到对象袋(700)的状态下,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沿第二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从袋束(70)中取出对象袋(700)。因此,即便在相对于袋束(70)无法在第一方向的侧方确保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从袋束(70)中取出对象袋(700)。因此,具有能够降低袋(7)的处理所耗费的精力这样的优点。

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袋供给装置(2)在第七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还具备开袋机构(5),该开袋机构(5)以将利用取出机构(20)取出的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的方式打开对象袋(700)。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将对象袋(700)向装袋装置(3)供给的情况等下,针对打开对象袋(700)的作业也能够实现自动化。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供给装置(2)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开袋机构(5)。

本公开的第九方式的袋供给装置(2)在第七方式或第八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还具备翻转机构。翻转机构针对利用取出机构(20)取出的对象袋(700),将第二方向上的对象袋(700)的朝向从包含在袋束(70)中的状态翻转。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将对象袋(700)向装袋装置(3)供给的情况等下,针对使第二方向上的对象袋(700)的朝向翻转的作业,也能够实现自动化。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供给装置(2)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翻转机构。

本公开的第十方式的袋供给装置(2)在第九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取出机构(20)以使第二方向上的捕捉部(21)的朝向翻转的方式利用移动部(22)使捕捉部(21)移动,由此,兼用作翻转机构。

根据该结构,相比于与取出机构(20)分开设置翻转机构的情况,能够简化袋供给装置(2)的结构。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供给装置(2)所必须的结构,翻转机构也可以与取出机构(20)分开设置。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式的袋供给装置(2)在第七方式至第十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还具备设置机构(6)。设置机构(6)相对于装袋装置(3),将利用取出机构(20)取出的对象袋(700)在对象袋(700)的袋口(71)朝向下方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于引导部(32)。装袋装置(3)具有:形成有载置商品(91)的载置面(311)的支承部(31);以及沿着载置面(311)的外周缘配置于支承部(31)的周围的引导部(32)。设置机构(6)优选具有预备打开部(61)。预备打开部(61)在引导部(32)与对象袋(700)的袋口(71)之间,在引导部(32)从下方朝对象袋(700)的袋口(71)插入之前,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为至少能够供引导部(32)插入的大小。

根据该结构,在利用预备打开部(61)将对象袋(700)的袋口(71)扩宽的状态下,能够从对象袋(700)的袋口(71)顺畅地插入引导部(32)。但是,该结构并不是袋供给装置(2)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预备打开部(61)。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具有能够降低袋的处理所耗费的精力这样的优点。

附图标记说明:

1袋收纳壳体;

2袋供给装置

3装袋装置;

31支承部;

311载置面;

32引导部;

5开袋机构;

6设置机构;

61预备打开部;

7袋;

70袋束;

71袋口;

700对象袋;

701分离部;

11壳体主体;

111第一端面;

112第二端面;

113中心部;

114本体;

115盖;

12保持部;

13取出口;

17透孔;

18按压部;

20取出机构(翻转机构);

21捕捉部;

22移动部;

91商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