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844发布日期:2018-10-19 21:2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属于墨水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毛笔使用者喜欢调制带有各式各样功能的墨水,以便于在书写时,能满足不同纸件的需要。

而调制墨水就需要各种化学仪器实现这种功能,通常这些传统的毛笔使用者通常难以在零星调制墨水之前准备这些化学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能够在不打开的前提下,放入各种化学试剂,待使用时,拿起、放下若干次瓶盖即完成搅拌的过程,从而实现快速使用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瓶盖,所述瓶盖内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瓶盖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互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全封闭的圆台状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壁部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口,所述容纳槽纵截面上方的夹角为42°。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进液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瓶塞。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液口的直径不大于2mm,且数量不大于10个。

采用这种易于实验的墨瓶,能够在不打开的前提下,放入各种化学试剂,待使用时,拿起、放下若干次瓶盖即完成搅拌的过程,从而实现快速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容纳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2所示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瓶盖2,所述瓶盖内设有第一进液口3,所述瓶盖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互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全封闭的圆台状容纳槽5,所述容纳槽的壁部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口6,所述容纳槽纵截面上方的夹角β为42°。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口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瓶塞8。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液口的直径不大于2mm,且数量不大于10个。

工作原理

使用者在不打开瓶盖的前提下,拔掉瓶塞(可以直接不要瓶塞),沿着第一进液口倒入墨水,然后倒入其他添加剂,以实现需要的功能,本发明也可以倒入固体、粉末等其他物质。

需要使用时,拿起、放下若干次瓶盖即完成搅拌的过程,拿起时,墨水沿着第二进液口流出,放下时,墨水沿着第二进液口进去,如此循环,将容纳槽内的其他添加剂排出。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所述容纳槽纵截面上方的夹角为42°时,拿起、放下若干次瓶盖的过程中,墨水不容易溅出。

实施例2

图1-2所示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瓶盖,所述瓶盖内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瓶盖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互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全封闭的圆台状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壁部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口,所述容纳槽纵截面上方的夹角为42°。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进液口7。

工作原理

使用者在不打开瓶盖的前提下,拔掉瓶塞(可以直接不要瓶塞),沿着第一进液口倒入墨水,然后倒入其他添加剂,以实现需要的功能,本发明也可以倒入固体、粉末等其他物质。

需要使用时,拿起、放下若干次瓶盖即完成搅拌的过程,拿起时,墨水沿着第三进液口进去,墨水沿着第二进液口流出,放下时,墨水沿着第二进液口、第三进液口进去,如此循环,将容纳槽内的其他添加剂排出。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所述容纳槽纵截面上方的夹角为42°时,拿起、放下若干次瓶盖的过程中,墨水不容易溅出。



本技术:
中没有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实验的墨瓶,属于墨水领域,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的上端设有瓶盖,所述瓶盖内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瓶盖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互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全封闭的圆台状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壁部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口,所述容纳槽纵截面上方的夹角为4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
技术研发日:2018.05.04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