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胶带固定部的胶带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506发布日期:2020-03-17 15:1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具备胶带固定部的胶带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带座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插入胶带座的胶带卷沿胶带的解绕方向相反的方向逆向旋转的胶带座。



背景技术:

在密封装有物品的箱子等时,一般通过在箱子的盖子部位的切开部分粘接胶带卷,从而连接在一起进行密封。

上述箱子密封方式一般利用滚筒方式的胶带座通过作业者的手工作业完成。

但是,现有技术的滚筒型胶带座,因刀片(刀刃)部位水平设置,在切割胶带时切削力无法有效传递至胶带,不能一次性切割胶带,从而存在需要施力数次才可以切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的申请人曾开发出使切割器刀片部分形成规定的倾斜以提高切削力的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10-1649461号“胶带座”。

在图1a、图1b中表示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提高了切削力的胶带座1。

图1a表示在上述胶带座1上插入粘接胶带的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胶带卷2插入具备于胶带座1下端的圆形的滚筒10’,当作业者沿所希望的粘接部位移动胶带座时,则在旋转的同时解绕胶带卷2,而解绕的胶带2被导辊20导引解绕并粘接于粘接部位,当粘接部位结束时,在相应位置利用切割器刀片按所希望的长度切割胶带。

另外,图1b表示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胶带座1中去除胶带卷2的形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插入胶带卷2的滚筒10’的表面光滑,以在使胶带卷2无阻挡地顺利插入的同时,能够使胶带卷2顺利旋转。

但是,因为滚筒10’表面没有任何阻挡,插入滚筒10’的胶带卷2能够进行双向旋转。

因此,如图1a所示,胶带卷2正常是沿a箭头方向旋转解绕,但也可向b箭头方向即逆向进行旋转。

若胶带卷2逆向旋转,则从胶带卷2引出被切割的前端部重新卷入胶带卷2一侧粘接于胶带卷2,在之后使用时,需找到粘接于胶带卷的前端部并将其从胶带卷2揭开拉紧重新粘接于大片使用,从而相当繁琐。

上述繁琐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而对迅速完成上带作业造成很大的妨碍。

另外,当胶带卷2逆向旋转时,胶带无法顺利解绕,在切割胶带卷2时在错误的位置被切割,从而存在无法切割所希望的长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在插入胶带座的滚筒的胶带卷旋转时,避免发生逆向旋转,防止胶带被切割的前端部重新缠绕胶带卷粘接的现象产生,从而可迅速容易进行上带作业的胶带座。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胶带座,包括插入胶带卷的滚筒,用于使所述胶带卷进行旋转以解绕胶带并切割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开部,在所述滚筒中的部分区间沿着与胶带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被切开而形成;突出部,由被所述切开部切开的部分向上突出而形成;突起部,以规定高度突出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上表面,且长度方向与所述切开部被切开的方向平行。

优选为,所述突起部朝向所述胶带卷旋转的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优选为,所述突起部的高度从长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递减,以形成规定角度的倾斜。

优选为,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所述突起部。

优选为,所述突出部具有弹性,以进行沿上下方向的往返运动。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备胶带固定部的胶带座,在胶带卷旋转解绕时避免发生逆向旋转,防止胶带的切割的前端部重新缠绕于胶带卷粘接的现象,从而可迅速容易完成上带作业。

另外,因无需额外的零件和材料,从而较之现有技术,在不增加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或提高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可防止逆向旋转。

另外,即使胶带卷的直径存在细微的差异时,可不受影响地加以利用,防止逆向旋转,从而不用考虑胶带卷的直径差异,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现有技术的胶带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备胶带固定部的胶带座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放大表示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为滚筒中插入有胶带卷时突起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a、图5b为当将直径不同的胶带卷插入滚筒时,从正面观察突起部的各状态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2、2’:胶带卷

10、10’:滚筒

110:切开部

111:开放部

112:闭合部

120:突出部

130: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或权利要求书中,在说某个部分“包括”某个构件时,除非有预期相反的记载,不限于至包括该构件,还可包括其他的构件。

下面,通过特定实施例说明实现具备胶带固定部的胶带座的一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备胶带固定部的胶带座的整体结构图。

一个方面,与现有技术的胶带座的构成类似,但与现有技术不同,包括切开插入胶带卷2的滚筒10的一侧部分区间的切开部110。

所述切开部110在构成滚筒10的圆形的壁面中,将一定的区间沿与粘接胶带旋转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切开形成。

在此,形成作为通过所述切开部110与滚筒10的壁面分离区分的结构的突出部120。

所述突出部120壁滚筒10的壁面更向外突出,从而与滚筒10的壁面区别突出形成。

另外,在突出部120上表面,具备以规定的高度突出形成的突起部130,该突起部130将沿与所述切开部110切开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

所述突起部130在胶带卷2被插入时,在通过突出部120确保胶带卷2无阻挡地插入的同时,在胶带卷2插入之后,与胶带卷2的卷内侧接触。

所述切开部110、突出部120级突起部130形成用于防止较低卷2的逆向旋转的固定部。

图3为放大表示固定部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切开部110中被切开的部分从滚筒10的壁面一侧末端开始切开,向另一侧末端方向横穿切开,在到达另一侧末端前的位置结束,从而使另一侧一部分区间不被切开。

即切开部110形成一侧末端开放(下称“开放部111”),另一侧末端闭合(下称“闭合部112”)的结构。

未切开的另一侧末端的闭合部分,在使通过所述切开部110形成的突出部120不在滚筒10中不完全分离而被支撑的同时,在突出部120向内外侧移动时起到轴的作用。

另外,通过切开部110形成的突出部120,沿着从切开部110的闭合部112向开放部111方向,向外侧倾斜形成,从而使位于开放部111一侧的切开部110的末端向滚筒10外侧翘起突出。

突出部120将切开部110的两侧闭合部112当做支撑杆和轴,重复向滚筒10内侧按压之后向外侧抬起的动作。

这是胶带卷2插入滚筒10的时候按压突出的突出部120,而在去除胶带卷2则通过弹性使突出部120重新复原,从而重复上述动作。

在此,在胶带卷2插入滚筒10被按压时,突出部120通过弹性产生复原的力,而该弹力向滚筒10外侧方向施加,最终通过突出部120在胶带卷2的卷内侧施加推向滚筒10外侧的力,以此固定胶带卷2。

另外,形成于突出部120上表面的突起部130,在向滚筒10插入胶带卷2时,直接与胶带卷2的内侧接触。

图4a、图4b、图4c为滚筒10中插入有胶带卷2时突起部130的放大示意图,图4a为从正面方向观察突起部130的放大示意图,而图4b、图4c为从一侧面观察突起部130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突起部130的上方末端与胶带卷2的内侧接触,将突出部120产生的弹力传递至胶带卷2。

即,在形成于突出部120上端的突起部130,施加将胶带卷2的卷内侧推向滚筒10外侧方向的力的同时固定胶带卷2。

在此,突起部130以与突出部构成垂直时为基准,沿与胶带卷2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按规定角度倾斜形成。

另外,所述突起部130一侧末端也沿与胶带卷2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按规定角度倾斜形成。如图4a所示,胶带卷2沿a箭头方向旋转,而突起部130也以与突出部120垂直的方向为基准,沿胶带卷2的旋转方向倾斜形成。

在此,因突起部130倾斜的方向和旋转方向相同,在胶带卷2旋转时,与突起部130接触的胶带卷2的内侧不会被突起部130阻挡,从而确保胶带卷2顺利旋转。

与此相反,当胶带卷2朝向b方向旋转时,即突起部130沿与倾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与突起部130接触的胶带卷2的内侧受突起部130阻挡,沿b方向的旋转变难。因此,因突起部130沿与胶带卷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可防止胶带卷2的逆向旋转。

另外,所述突起部130一侧末端也沿与胶带卷2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这对应于突起部130沿与胶带卷2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形成的情况。

若突起部130的一侧末端面平整,则因突起部130倾斜,与胶带卷2的内侧接触的突起部130的末端面的面积变得非常窄,摩擦力减少,从而降低防止逆向旋转的效果。

与此同时,因突起部一侧末端和与胶带卷2内侧贴紧的部分形成锐角,在胶带卷沿a方向(正向旋转)旋转时,反倒妨碍旋转。

与此相反,以与突起部130倾斜的方向相同的形式,以与突起部130倾斜的规定的角度相同或类似的角度倾斜形成突起部一侧末端面,从而使与胶带卷2内侧贴紧的突起部130的末端面的面积变宽。

由此,增加突起部130的一侧末端和胶带卷2的内侧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好地防止逆向旋转。

另外,因倾斜的方向与a方向(正向旋转)相同,在胶带卷2正向旋转时,不妨碍旋转。

另外,因胶带卷2的直径按不同产品存在细微的差异,在将胶带卷2插入滚筒10按压突起部130时,按压程度根据胶带卷2的直径而不同。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突起部130从长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变高的同时按规定角度倾斜,从而在按压程度不同时,也是胶带卷2容易插入固定。

图4b、图4c为将直径不同的胶带卷2插入滚筒10时,从侧面观察突起部130的各状态放大示意图,而图5a、图5b为在相同的情况下,从正面观察突起部130的各状态放大示意图,而下面将结合图4b、图4c、图5a和图5b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图4b中表示插入直径相对大的胶带卷2’时的状态,因直径相对大,胶带卷2’内侧按压突起部130的程度相对弱,突出部120向下相对少。这与图5b对应,相对于图5a,相对被按压较少,从而位于相对高的位置。

与此相反,在图4c中表示插入直径相对小的胶带卷2’时的状态,因直径相对小,胶带卷2’内侧按压突起部130的程度相对强,突出部120向下相对多。这与图5a对应,相对于图5b被按压较多,从而位于相对低的位置。

此时,突起部130从左侧向右侧方向使高度递减(请参考图4b、图4c),因此在插入直径相对大的胶带卷2’时,高度低的右侧不与胶带卷2内侧接触,形成空间30。

所述空间30在插入直径相对大的胶带,从而通过胶带卷2内侧更强力按压突起部130时,成为能够使突出部120按所述空间更向下的富余空间。

如图4b、图4c的下端所示,突出部120更强力被按压,导致突出部向下移动所述空间30的程度,空间消失,突起部130上表面与胶带卷2接触。

与本实用新型不同,若突起部130以水平形成,则不形成所述空间30或形成的小,因此,与本实用新型相比,无法容置各种大小的胶带。

另外,为防止逆向旋转,需要在胶带卷2和突起部130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因此,形成于突出部120上表面的突起部130形成一个以上为宜。

上面通过几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记载事项,可对所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另外,虽然未明示或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额记载事项可进行包含本实用新型额技术思想的各种形式的变形,这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结合附图说明的上述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