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6355发布日期:2019-12-27 15:5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杯体运送的机械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设备中的进杯抓杯机构大多为单臂抓杯,效率低下,且进杯机构经常出现卡杯等意外状况,影响生产效率,浪费生产成本,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包括弧形滑道分杯机构和机械手两个部分,该弧形滑道分杯机构包括固定架,弧形轨道,固定安装在弧形轨道上的高料位检测装置和低料位检测装置,分料仓和分料气缸,所述固定架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料仓,该分料仓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料气缸,该分料气缸固定连接有分料推板,该分料推板穿过分料仓与分料仓滑动连接,该分料仓远离分料气缸一端的侧端面固定开设有进料口,分料仓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上端面开设有出料口,进料口固定连接有弧形轨道,该弧形轨道包括弧形轨道本体和弧形上盖板,该弧形轨道本体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凹槽该进料凹槽内的侧端面上端开设有盖板卡槽,该盖板卡槽内滑动插入安装有弧形上盖板,弧形轨道侧端面临近分料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低料位检测装置,弧形轨道侧端面远离低料位检测装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高料位检测装置,所述固定架底端临近处设有机械手,该机械手包括支撑架,升降气缸,旋转气缸,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支撑架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气缸,该旋转气缸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抓料固定板,该抓料固定板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轨道设有弧度,弧形轨道开设的进料凹槽设有与弧形轨道同样的弧度,该进料凹槽设有的盖板卡槽设有与弧形轨道相同的弧度,且弧形上盖板设有与弧形轨道相同的弧度。

进一步的,所述高料位检测装置和低料位检测装置都设有检测头,该检测头固定安装在弧形上盖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上盖板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弧形上盖板的检测凹槽,该检测凹槽包括上检测凹槽和下检测凹槽,上检测凹槽固定开设在高料位检测装置的正下方的弧形上盖板上端面,下检测凹槽固定开设在低料位检测装置正下方的弧形上盖板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固定连接有抽真空固定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与动力电池塑料外壳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解决部分杯型无法有序存放的问题,提升机存量大,减轻劳动强度,极大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包括弧形滑道分杯机构1和机械手2两个部分,该弧形滑道分杯机构1包括固定架11,弧形轨道12,固定安装在弧形轨道12上的高料位检测装置13和低料位检测装置14,分料仓15和分料气缸16,所述固定架11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料仓15,该分料仓15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料气缸16,该分料气缸16固定连接有分料推板17,该分料推板17穿过分料仓15与分料仓15滑动连接,该分料仓15远离分料气缸16一端的侧端面固定开设有进料口,分料仓15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上端面开设有出料口19,进料口固定连接有弧形轨道12,该弧形轨道12包括弧形轨道12本体和弧形上盖板10,该弧形轨道12本体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凹槽121该进料凹槽121内的侧端面上端开设有盖板卡槽122,该盖板卡槽122内滑动插入安装有弧形上盖板10,弧形轨道12侧端面临近分料仓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低料位检测装置14,弧形轨道12侧端面远离低料位检测装置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高料位检测装置13,所述固定架11底端临近处设有机械手2,该机械手2包括支撑架21,升降气缸22,旋转气缸23,第一真空吸盘24和第二真空吸盘25,支撑架21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气缸22,该升降气缸22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气缸23,该旋转气缸2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抓料固定板26,该抓料固定板26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真空吸盘24和第二真空吸盘25。

所述弧形轨道12设有弧度,弧形轨道12开设的进料凹槽121设有与弧形轨道12同样的弧度,该进料凹槽121设有的盖板卡槽122设有与弧形轨道12相同的弧度,且弧形上盖板10设有与弧形轨道12相同的弧度,所述高料位检测装置13和低料位检测装置14都设有检测头3,该检测头3固定安装在弧形上盖板10的正上方,所述弧形上盖板10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弧形上盖板10的检测凹槽101,该检测凹槽101包括上检测凹槽102和下检测凹槽103,上检测凹槽102固定开设在高料位检测装置13的正下方的弧形上盖板10上端面,下检测凹槽103固定开设在低料位检测装置14正下方的弧形上盖板10上,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4和第二真空吸盘25固定连接有抽真空固定管2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由弧形滑道分杯机构1和机械手2两块组成,使用理杯机与本装置的弧形轨道12固定连接,理杯机将理好的杯体流出,杯体杯口朝上进入与理杯机对接好的弧形轨道12,杯体在真空气压向前吹的作用力下沿轨道向前移动,弧形的轨道可以防止杯体与杯体之间卡位,且弧形轨道有助于杯体的移动,杯进入弧形轨道,当低料位检测装置14持续检测到有杯体时,信号输入给plc控制系统,plc控制分料气缸16运行,将连续的杯体搓开,不让杯体发生堆叠;接着升降气缸22伸出,控制第一真空吸盘24通真空,将杯体吸住,杯体被吸住之后,升降气缸22缩回,旋转气缸23控制抓料固定板旋转,杯体转至模具板上方,升降气缸22伸出再次伸出,第一真空吸盘24断真空使杯体进入模具板内,杯体放入模具板的同时,第二真空吸盘25通真空,往复刚才的运行逻辑,杯体被快速高效的放入模具板内;当主机停下后,抓杯机构会停止运行,弧形滑轨12内杯体堆积到高料位检测装置13时,信号反馈给plc,前方理杯机停止运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包括弧形滑道分杯机构(1)和机械手(2)两个部分,该弧形滑道分杯机构(1)包括固定架(11),弧形轨道(12),固定安装在弧形轨道(12)上的高料位检测装置(13)和低料位检测装置(14),分料仓(15)和分料气缸(16),所述固定架(11)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料仓(15),该分料仓(15)侧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料气缸(16),该分料气缸(16)固定连接有分料推板(17),该分料推板(17)穿过分料仓(15)与分料仓(15)滑动连接,该分料仓(15)远离分料气缸(16)一端的侧端面固定开设有进料口,分料仓(15)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上端面开设有出料口(19),进料口固定连接有弧形轨道(12),该弧形轨道(12)包括弧形轨道(12)本体和弧形上盖板(10),该弧形轨道(12)本体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凹槽(121)该进料凹槽(121)内的侧端面上端开设有盖板卡槽(122),该盖板卡槽(122)内滑动插入安装有弧形上盖板(10),弧形轨道(12)侧端面临近分料仓(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低料位检测装置(14),弧形轨道(12)侧端面远离低料位检测装置(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高料位检测装置(13),所述固定架(11)底端临近处设有机械手(2),该机械手(2)包括支撑架(21),升降气缸(22),旋转气缸(23),第一真空吸盘(24)和第二真空吸盘(25),支撑架(21)上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气缸(22),该升降气缸(22)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气缸(23),该旋转气缸(2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抓料固定板(26),该抓料固定板(26)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真空吸盘(24)和第二真空吸盘(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12)设有弧度,弧形轨道(12)开设的进料凹槽(121)设有与弧形轨道(12)同样的弧度,该进料凹槽(121)设有的盖板卡槽(122)设有与弧形轨道(12)相同的弧度,且弧形上盖板(10)设有与弧形轨道(12)相同的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料位检测装置(13)和低料位检测装置(14)都设有检测头(3),该检测头(3)固定安装在弧形上盖板(10)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上盖板(10)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弧形上盖板(10)的检测凹槽(101),该检测凹槽(101)包括上检测凹槽(102)和下检测凹槽(103),上检测凹槽(102)固定开设在高料位检测装置(13)的正下方的弧形上盖板(10)上端面,下检测凹槽(103)固定开设在低料位检测装置(14)正下方的弧形上盖板(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4)和第二真空吸盘(25)固定连接有抽真空固定管(2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进杯抓杯机构,包括弧形滑道分杯机构和机械手两个部分,该弧形滑道分杯机构包括固定架,弧形轨道,固定安装在弧形轨道上的高料位检测装置和低料位检测装置,分料舱和分料气缸,该机械手包括支撑架,升降气缸,旋转气缸,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本发明有效的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设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红;姬芳;史晨泽;陶建荣;张健宝;宋明;孙召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神翌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19.1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