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回收筐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65717发布日期:2023-01-17 19: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回收筐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制造方法及其具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正全面展开,常见的垃圾回收容器,主要是采用带脚轮的塑料桶,其结构设计既显笨重又不合理、夸张的脚轮难派用场、宽阔的桶沿挤占容积、桶底残留物清洁困难、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桶身报废后降解困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再开发出结构简单、自身轻巧、制造容易、耐候性强、用材更加环保的一种垃圾回收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出一种垃圾回收筐制造方法,即采用竹蔑或非金属线条编织出垃圾回收筐,升级换代塑料垃圾桶,为美化环境出力。
4.本发明的另一个的目的,是为实施上述发明方法,提供出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具体结构,其结构简单、自身轻巧、制造容易、耐候性强、易于维修,报废后更容易做无害化处理。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其发明创新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如下:
6.一是伐竹制备竹蔑和竹片。采用人工或机制加工方法,制备编织垃圾回收筐所需的竹蔑和竹片;
7.二是对竹蔑和竹片实施防虫防霉变处理。采用蒸汽蒸煮法对竹蔑和竹片进行高温灭活处理后,再进行防霉剂的浸渍处理,晾干备用;
8.三是编织垃圾回收筐体。采用人工或机织法编织垃圾回收筐体;
9.四是组装干垃圾回收筐。在筐体上安装上筐脚和筐把手构成;
10.五是组装湿垃圾回收筐。在干垃圾回收筐结构基础上增装筐盖构成。
11.为实施上述发明方法,所提供的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具体结构,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而构成。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
12.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筐体采用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既轻便又环保,还方便垃圾回收操作。二是在筐底下方设置有多只带滚轮的筐脚,既优化改进了塑料垃圾桶结构,又提升了功能价值比。三是筐体可重叠码放,既节省空筐存储空间,又方便回收循环使用。四是在筐体上方选择性设置筐盖,既满足湿垃圾回收必须遮盖的需求,又兼顾到干垃圾回收无需遮盖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13.下面通过举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14.图1是本发明筐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筐脚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筐把手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筐盖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发明干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发明湿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
20.在图中,01.筐体 02.竹篾 03.非金属线条 04.开口 05.止口边 10.筐脚 11.安装孔 12.安装片 13.端板 14.底板 15.缺口 16.滚轮 20.筐把手 21.铰链装置 22.安装孔 23.衬板 30.筐盖 31.止口边 32.拉手 33.后侧面 34.筋板 35.安装片 36.中心孔 37.铰链段 38.铰链轴 40.内袋 41.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21.图1是本发明筐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02或非金属线条03编织构成,其开口04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05。
22.图2是本发明筐脚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0是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呈多只分设于筐体01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11或安装片12的端板13,与筐内侧底板14相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15,缺口15 内设置有滚轮16。
23.筐脚10直立时下端头着地,筐脚10倾斜时滚轮15着地滚动前行,即实现了本发明既能稳定着地,又能滚动前行,还可满足手推车或电动叉车高效托举作业的发明目的。
24.图3是本发明筐把手结构示意图。图中的20是筐把手,外观呈“m”形管状,其中间部位预留有铰链装置21的安装孔22,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11或安装片12的端板13,与筐体01后壁内侧的衬板23相安装连接。
25.图4是本发明筐盖结构示意图。图中的30是筐盖,外观呈凸形锅盖状,由长条形的竹篾02或非金属线条03编织构成,其开口04向下,口沿处设置有相互配对安装的止口边31和止口边05,顶部设置有开盖拉手32,在后侧面33与筐把手20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铰链装置21。
26.所述的铰链装置21,外观呈“工”字形铰链状,由条板状筋板34一端连接平板状安装片35,另一端连接带圆形中心孔36的管状铰链段37,铰链段37内设置有圆柱形铰链轴38而构成。
27.安装片35与后侧面33相安装连接,铰链轴38的两端头穿越安装孔22,与筐把手20相连接,即实现了筐盖30对筐把手20的活动安装。
28.图5是本发明干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筐体,筐体01的下方设置有筐脚10、筐体01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20。
29.图6是本发明湿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图中的01是框体,筐体01的下方设置有筐脚10、筐体01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20。框体的上方设置有筐盖30,在紧贴框体01的底部与内侧壁,活动设置有防液体泄漏的内袋40或内胆41。内袋40或内胆41能够取出清洗,从而实现了本发明湿垃圾回收筐具有防漏和方便清洗的发明目的。
30.至此,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种垃圾回收筐,将为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回收,提供出一种环保的、轻质的、筐盖可选择性设置的、适合多种作业方式和应用场景的垃圾分类回收容器。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制造方法,其发明创新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如下:一是伐竹制备竹蔑和竹片,二是对竹蔑和竹片实施防虫防霉变处理,三是编织垃圾回收筐体,四是组装干垃圾回收筐,五是组装湿垃圾回收筐。2.为实施上述发明方法,所提供的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具体结构,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筐盖,外观呈凸形锅盖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下,口沿处设置有相互配对安装的止口边,顶部设置有开盖拉手,在后侧面与筐把手中间部位之间,设置有铰链装置,所述的铰链装置外观呈“工”字形铰链状,由条板状筋板一端连接平板状安装片,另一端连接带圆形中心孔的管状铰链段,铰链段内设置有圆柱形铰链轴,安装片与后侧面相安装连接,铰链轴的两端头穿越安装孔,与筐把手相连接。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框体的上方设置有筐盖,在紧贴框体的底部与内侧壁,活动设置有防液体泄漏的内袋或内胆。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框体的上方设置有筐盖,在口沿处设置有相互匹配安装的止口边,二者分别夹持竹蔑且实现相互间的活动安装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筐,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姚本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本海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