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3751发布日期:2020-07-24 16:23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链提升机,具体是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图1,现有的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调节装置,其包括有壳体1和设于壳体1内的尾轮机构、配重箱3和滑轨机构。尾轮机构包括有尾轮轴2、设于尾轮轴2中部的尾轮21和设于尾轮轴2上尾轮21两侧的2个配重轮22,尾轮轴2横向设于壳体1内的下部、其两端活动连接有轴套20。配重箱3设于壳体1内尾轮机构的上方。滑轨机构包括有滑轨4和活动设于滑轨4上的连接杆40,2根滑轨4竖向对称设于尾轮轴2的两端附近,连接杆40的一端固定连接配重箱3、另一端固定连接尾轮轴2的轴套20。配重箱3及尾轮机构可同步沿滑轨机构的滑轨4上下滑动实现配重调节。现有这种配重调节装置具有尾轮密封效果良好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输送粉末状物料,大幅度减少了环境污染。其不足在于:1、当提升机来料不稳定时,尾轮21不能自动调节,易发生链条单边物料偏载;2、因受力不均匀对尾轮轴2的轴套20磨损严重,不利于提升机稳定运输。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提升机尾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包括有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尾轮机构、配重箱和滑轨机构;所述尾轮机构包括有尾轮轴、设于尾轮轴中部的尾轮和设于尾轮轴上尾轮两侧的2个配重轮,所述尾轮轴横向设于壳体内的下部、其两端活动连接有轴套;所述配重箱设于壳体内尾轮机构的上方;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有滑轨和活动设于滑轨上的连接杆,2根滑轨竖向对称设于尾轮轴的两端附近,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配重箱、另一端固定连接尾轮轴的轴套;配重箱及尾轮机构可同步沿滑轨机构的滑轨上下滑动实现配重调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壳体上方的自动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导杆、顶横杆、下活动横杆、弹簧和连接竖杆。

2根固定导杆对称设置、其底端竖直连接壳体,顶横杆端连接于2根固定导杆的顶端之间构成固定架,下活动横杆活动设于固定架内顶横杆的下方,至少2根弹簧竖向设于顶横杆和下活动横杆之间,2根连接竖杆对称设置,连接竖杆的底端活动穿入壳体内连接配重箱、顶端连接下活动横杆;连接竖杆及下活动横杆随壳体内的配重箱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弹簧压缩或伸展以缓冲配重箱及尾轮机构配重调节时的冲击力。

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调节丝杆和上活动横杆,顶横杆上具有对称的2个竖向穿孔,2根调节丝杆分别活动穿过顶横杆的2个竖向穿孔,调节丝杆上位于顶横杆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螺母和下螺母,上活动横杆活动设于固定架内调节丝杆与弹簧之间,转动上螺母和下螺母可调整调节丝杆的上下位置,下移调节丝杆可使上活动横杆压紧向弹簧以增加弹簧的弹力,上移调节丝杆可使弹簧伸展以减小弹簧的弹力。

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调节机构中固定导杆的内侧具有竖向导槽,上活动横杆和下活动横杆的两端分别活动置于2根固定导杆的竖向导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调节机构的弹簧缓冲配重箱及尾轮机构配重调节时的冲击力,避免提升机在输送物料过程中发生弹跳,有效提高了提升机尾轮运转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自动调节机构中的调节丝杆实现对弹簧弹力的调节,有效确保自动调节机构对配重调节时的缓冲作用。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固定导杆的竖向导槽引导上活动横杆、下活动横杆的上下移动,有效确保自动调节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调节装置。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箱上移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丝杆上移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2至图5,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包括有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尾轮机构、配重箱3和滑轨机构和设于壳体1上方的自动调节机构。

所述尾轮机构包括有尾轮轴2、设于尾轮轴2中部的尾轮21和设于尾轮轴2上尾轮21两侧的2个配重轮22,尾轮轴2横向设于壳体1内的下部、其两端活动连接有轴套20。

所述配重箱3设于壳体1内尾轮机构的上方。

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有滑轨4和活动设于滑轨4上的连接杆40,2根滑轨4竖向对称设于尾轮轴2的两端附近,连接杆40的一端固定连接配重箱3、另一端固定连接尾轮轴2的轴套20。

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导杆5、顶横杆51、下活动横杆52、弹簧6、调节丝杆7、上活动横杆54和连接竖杆53。

2根固定导杆5对称设置、其底端竖直连接壳体1,顶横杆51端连接于2根固定导杆5的顶端之间构成固定架,固定导杆5的内侧具有竖向导槽50,顶横杆51上具有对称的2个竖向穿孔。

2根调节丝杆7分别活动穿过顶横杆51的2个竖向穿孔,调节丝杆7上位于顶横杆5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螺母71和下螺母72。3根弹簧6竖向设于顶横杆51和下活动横杆52之间。上活动横杆54活动设于固定架内调节丝杆7与弹簧6之间。下活动横杆52活动设于固定架内顶横杆51的下方。上活动横杆54和下活动横杆52的两端分别活动置于2根固定导杆5的竖向导槽50内。2根连接竖杆53对称设置,连接竖杆53的底端活动穿入壳体1内连接配重箱3、顶端连接下活动横杆52。

板链提升机运行时,壳体1内配重箱3及尾轮机构同步沿滑轨机构的滑轨4上下滑动实现链条的配重调节。参考图4,当连接竖杆53及下活动横杆52随壳体1内的配重箱3向上移动时,弹簧6压缩以缓冲配重箱3及尾轮机构配重调节时的冲击力。当连接竖杆53及下活动横杆52随壳体1内的配重箱3向下移动时,弹簧6伸展以缓冲配重箱3及尾轮机构配重调节时的冲击力。

当提升机发生偏载时,受力大一侧对弹簧6压力就越大,弹簧6的反作用也就越大,从减小了偏载对链条的运行影响。

当需要调节弹簧6的弹力时,可转动上螺母71和下螺母72调整调节丝杆7的上下位置,下移调节丝杆7使上活动横杆54压紧向弹簧6以增加弹簧6的弹力,参考图5,上移调节丝杆7使弹簧6伸展以减小弹簧6的弹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包括有壳体(1)和设于壳体(1)内的尾轮机构、配重箱(3)和滑轨机构;所述尾轮机构包括有尾轮轴(2)、设于尾轮轴(2)中部的尾轮(21)和设于尾轮轴(2)上尾轮(21)两侧的2个配重轮(22),所述尾轮轴(2)横向设于壳体(1)内的下部、其两端活动连接有轴套(20);所述配重箱(3)设于壳体(1)内尾轮机构的上方;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有滑轨(4)和活动设于滑轨(4)上的连接杆(40),2根滑轨(4)竖向对称设于尾轮轴(2)的两端附近,连接杆(40)的一端固定连接配重箱(3)、另一端固定连接尾轮轴(2)的轴套(20);配重箱(3)及尾轮机构可同步沿滑轨机构的滑轨(4)上下滑动实现配重调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于壳体(1)上方的自动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导杆(5)、顶横杆(51)、下活动横杆(52)、弹簧(6)和连接竖杆(53);

2根固定导杆(5)对称设置、其底端竖直连接壳体(1),顶横杆(51)端连接于2根固定导杆(5)的顶端之间构成固定架,下活动横杆(52)活动设于固定架内顶横杆(51)的下方,至少2根弹簧(6)竖向设于顶横杆(51)和下活动横杆(52)之间,2根连接竖杆(53)对称设置,连接竖杆(53)的底端活动穿入壳体(1)内连接配重箱(3)、顶端连接下活动横杆(52);连接竖杆(53)及下活动横杆(52)随壳体(1)内的配重箱(3)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弹簧(6)压缩或伸展以缓冲配重箱(3)及尾轮机构配重调节时的冲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调节丝杆(7)和上活动横杆(54),顶横杆(51)上具有对称的2个竖向穿孔,2根调节丝杆(7)分别活动穿过顶横杆(51)的2个竖向穿孔,调节丝杆(7)上位于顶横杆(5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螺母(71)和下螺母(72),上活动横杆(54)活动设于固定架内调节丝杆(7)与弹簧(6)之间,转动上螺母(71)和下螺母(72)可调整调节丝杆(7)的上下位置,下移调节丝杆(7)可使上活动横杆(54)压紧向弹簧(6)以增加弹簧(6)的弹力,上移调节丝杆(7)可使弹簧(6)伸展以减小弹簧(6)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机构中固定导杆(5)的内侧具有竖向导槽(50),上活动横杆(54)和下活动横杆(52)的两端分别活动置于2根固定导杆(5)的竖向导槽(50)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链提升机尾轮配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其包括壳体和设于该壳体内的尾轮机构、配重箱和滑轨机构;尾轮机构包括尾轮轴、尾轮和配重轮,滑轨机构包括滑轨和连接杆,配重箱及尾轮机构可沿滑轨滑动实现配重调节;特别地还包括设于壳体上方的自动调节机构,其包括固定导杆、顶横杆、下活动横杆、弹簧和连接竖杆;2根固定导杆对称设于壳体上、其顶端连接顶横杆构成固定架,下活动横杆活动设于顶横杆的下方,弹簧竖向设于顶横杆和下活动横杆之间,2根连接竖杆对称设置、其底端活动穿入壳体内连接配重箱、顶端连接下活动横杆;弹簧压缩或伸展以缓冲配重调节时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提升机尾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乾;肖世林;胡齐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0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