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立柱导向卡子。
背景技术:
海洋平台在陆地建造时,需要将预制好的结构片吊装到平台上进行总装。有时候平台上已经安放好了立柱,对应的结构片在相应的位置开设孔洞,吊装时需要将孔对准立柱,然后缓慢放下,使立柱穿过孔洞。由于预留的孔洞与对应的立柱尺寸接近,使这一高空操作难度很大,特别是当有多个立柱需要穿孔时,吊装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传统施工中尚无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吊装时,要实现使立柱准确穿过对应的结构片孔洞,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柱导向卡子,包括至少一套锥形结构,每套锥形结构均包括一对斜体、一对撑杆,一个连接件及一个推力锥;所述一对斜体均为斜面工字钢,具有相对的斜面和竖直面,设置于所述立柱顶端的相对两侧,所述斜体的斜面朝外,竖直面朝内,在所述立柱顶端形成尖顶;所述一对撑杆相对设置于所述一对斜体的竖直面之间,用于在水平方向顶住斜体;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一对撑杆的相交处,用于连接两侧撑杆的相对的端部;所述推力锥位于所述连接件中心,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可旋转下移将两侧撑杆向相反的方向外推。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形成水平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孔,第三孔和所述水平通孔连通,形成三通结构;所述两个撑杆的相对的端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内,所述推力锥由所述第三孔插入。
更具体的,所述推力锥整体为柱状,一端为手持部,另一端为圆台形的锥部,锥部和手持部之间为圆柱形的螺纹部,螺纹部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锥部较小的底面为所述推力锥的端面,锥部的较大的底面与所述螺纹部的径向尺寸一致;两个撑杆的相对的端部分别由连接件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穿入但不接触,有间隙,两个撑杆的相对的端面不平齐,而是呈相互对称的斜坡状,使得两个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之间的间隙呈梯形,一侧间距较大,相对的另一侧间距较小;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径向形状和尺寸与推力锥的螺纹部的径向形状和尺寸相同,且推力锥的螺纹部的径向尺寸显著大于两个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的较小的间距,但不大于两个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的较大的间距,连接件的第三孔内壁设有与推力锥的螺纹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两个撑杆间距较大的一侧邻近所述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开口处,间距较小的一侧远离所述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开口处;推力锥的锥部由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开口处插入,通过旋转手持部,使螺纹部向第三孔内部移动,将两侧的撑杆向外推。
更具体的,推力锥的锥部的侧面的倾斜度与两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的坡度相同,且所述锥部的径向尺寸设计为:所述螺纹部被所述手持部旋转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下移时,所述锥部可沿两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下移。
优选的,所述斜体带有磁性,通过磁力吸附于所述立柱顶部。
优选的,所述撑杆与所述斜体抵接的一端为分叉结构,在不同位置的多个点顶住所述斜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立柱顶端安装导向卡子,使立柱顶端呈现尖顶,便于对准结构片上的孔洞,引导结构片下放套住立柱,使立柱顺利穿孔,提高了立柱穿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导向卡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推力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柱导向卡子,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套锥形结构,每套锥形结构均包括一对斜体1,一对撑杆2,一个连接件3及一个推力锥4。
一对斜体1均为斜面工字钢,具有相对的斜面和竖直面,带有磁性,吸附于立柱10顶端的相对两侧,斜体1的斜面朝外,形成类似锥形的形状,竖直面朝内。
一对撑杆2均为圆管状,有多种长度可选,相对设置于两个斜体1的竖直面之间,用于在水平方向顶住斜体1,使斜体1在立柱10顶端固定得更加牢固。
所述连接件3设置于所述一对撑杆2的相交处,与两侧撑杆3的相对的端部连接。
所述推力锥4位于连接件3中心,与连接件3螺纹连接,可旋转下移将两侧撑杆2向外堆。
具体的,连接件3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形成水平通孔,连接件3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孔33,第三孔33和所述水平通孔连通,形成三通结构。第三孔33可以是底部封闭,也可以是上下相通的通孔。
更具体的,推力锥4整体为柱状,一端为手持部41,另一端为圆台形的锥部42,锥部42表面光滑,锥部42和手持部41之间为圆柱形的螺纹部43,螺纹部43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锥部42较小的底面为所述推力锥4的端面,锥部42的较大的底面与所述螺纹部43的径向尺寸一致;两个撑杆2的相对的端部分别由连接件3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穿入但不接触,有间隙,两个撑杆2的相对的端面不平齐,而是呈相互对称的斜坡状,使得两个撑杆2的相对的两端部之间的间隙呈梯形,一侧间距较大,相对的另一侧间距较小;连接件3的第三孔的径向形状和尺寸与推力锥4的螺纹部的径向形状和尺寸相同,连接件3的第三孔内壁设有与推力锥4的螺纹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推力锥4的螺纹部的径向尺寸显著大于两个撑杆2的相对的两端部的较小的间距,但略小于两个撑杆2的相对的两端部的较大的间距;两个撑杆2间距较大的一侧邻近所述连接件3的第三孔33的开口处,间距较小的一侧远离所述连接件3的第三孔的开口处;推力锥4的锥部42由连接件3的第三孔33的开口处插入,通过旋转手持部41,使螺纹部43向第三孔内部移动,将两侧的撑杆2向外推,从而将斜体1在立柱10顶端固定得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撑杆2与所述斜体1抵接的一端为分叉结构,在不同位置的多个点顶住所述斜体1。
更具体的,推力锥4的锥部42的侧面的倾斜度与两撑杆2的相对的两端部的坡度相同,且所述锥部42的径向尺寸设计为:所述螺纹部43被所述手持部旋转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下移时,所述锥部42可沿两撑杆2的相对的两端部下移。
实际使用时,先将斜体1搁置在立柱10顶端,斜面朝外,然后根据立柱10的直径,连上合适长度的撑杆2,将撑杆2插入连接件3,再操作推力锥4,将撑杆2外推充分顶住斜体1。
本实施例之立柱导向卡子安装方便,能使立柱顶端呈现尖顶,便于对准结构片上的孔洞,使立柱顺利穿孔。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斜体、撑杆、连接件及推力锥;所述斜体为斜面工字钢,用于固定于所述立柱顶端,竖直面朝内,斜面朝外,形成锥形;每一所述撑杆与一个所述斜体的竖直面水平抵接,用于在水平方向顶住所述斜体,使所述斜体在所述立柱顶端固定得更加牢固;所述连接件设置于相对的两个撑杆的交点处,将所述两个撑杆的相对的端部连接;所述推力锥位于所述连接件中心,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用于旋转下移将所述两个撑杆向其抵接的所述斜体的方向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形成水平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三孔,第三孔和所述水平通孔连通,形成三通结构;所述两个撑杆的所述相对的端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内,不接触有间隙,所述推力锥由所述第三孔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锥整体为柱状,一端为手持部,另一端为圆台形的锥部,锥部和手持部之间为圆柱形的螺纹部,螺纹部的外表面设有螺纹,锥部较小的底面为所述推力锥的端面,锥部的较大的底面与所述螺纹部的径向尺寸一致;两个撑杆的相对的端部分别由连接件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穿入但不接触,有间隙,两个撑杆的相对的端面不平齐,而是呈相互对称的斜坡状,使得两个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之间的间隙呈梯形,一侧间距较大,相对的另一侧间距较小;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径向形状和尺寸与推力锥的螺纹部的径向形状和尺寸相同,且推力锥的螺纹部的径向尺寸显著大于两个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的较小的间距,但不大于两个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的较大的间距,连接件的第三孔内壁设有与推力锥的螺纹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两个撑杆间距较大的一侧邻近所述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开口处,间距较小的一侧远离所述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开口处;推力锥的锥部由连接件的第三孔的开口处插入,通过旋转手持部,使螺纹部向第三孔内部移动,将两侧的撑杆向外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锥的锥部的侧面的倾斜度与所述两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的坡度相同,且所述锥部的径向尺寸设计为:所述螺纹部被所述手持部旋转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下移时,所述锥部可沿两撑杆的相对的两端部下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的外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体带有磁性,通过磁力吸附于所述立柱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与所述斜体抵接的一端为分叉结构,在不同位置的多个点顶住所述斜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立柱导向卡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为圆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