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3571发布日期:2020-06-12 14:0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电子商品、精密仪器等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易受到外界震动和冲击等造成损坏,因此需要在这些产品的外层包裹保护材料,以对商品起到防震、防潮、防挤压、防冲击、防摩擦等作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充气包装袋,该包装袋由多个可充气室构成,可通过进气口向充气室内充气,充气完毕后,充气室形成充气室,包裹在商品外层,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外界震动和冲击起到缓冲效果。目前的这种充气式减震袋通过内部设置的内膜形成一个单向阀结构,防止气体泄露。目前通过内膜形成单向止回阀结构均过于复杂,并且需要使用大片的膜片,后续需要与外膜进行热封,其加工工艺也较为复杂;同时,在充气过程中,内膜片构成的充气通道容易粘合在一起,气口处于封闭状态,导致无法充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包括充气袋,充气袋内设有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第一隔体、第二隔体将充气袋内部分隔成独立的第一充气腔、过渡腔、第二充气腔,充气袋上设有与过渡腔连通的充气嘴;第一隔体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一充气腔与过渡腔的第一充气孔,第二隔体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二充气腔与过渡腔的第二充气孔;过渡腔内设有平行于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的连接体,连接体宽度小于第一隔体宽度,连接体靠近第一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远离连接体一端设有伸入第一充气孔并可密封第一充气孔的第一弹性锥罩,连接体靠近第二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连接体一端设有伸入第二充气孔并可密封第二充气孔的第二弹性锥罩。

优选的,充气袋由两层相互叠加并周边热压粘结封闭的外膜构成,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的宽度与外膜的宽度相等且第一隔体、第二隔体边缘与外膜内侧热封,连接体两端与外膜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且连接体两侧与外膜内侧热封。

优选的,第一充气腔内通过热封方式形成有多个垂直于第一隔体的第一隔离线,多个第一隔离线将第一充气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充气腔,多个第一充气孔分别与多个第一子充气腔连通。

优选的,第二充气腔内通过热封方式形成有多个垂直于第二隔体的第二隔离线,多个第二隔离线将第二充气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子充气腔,多个第二充气孔分别与多个第二子充气腔连通。

优选的,第一隔体由两层相互叠加并热压粘接密封的第一内膜构成,第一内膜外侧与外膜内侧热封,两层第一内膜之间对应多个第一子充气腔形成多个第一充气孔。

优选的,第二隔体由两层相互叠加并热压粘接密封的第二内膜构成,第二内膜外侧与外膜内侧热封,两层第二内膜之间对应多个第二子充气腔形成多个第二充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充气时,将充气器具与充气嘴对接,然后开始充气,充入的气体进入过渡腔,当过渡腔内气压达到一定值时,气体挤压第一弹性锥罩、第二弹性锥罩使得第一弹性锥罩、第二弹性锥罩向内收缩以打开第一充气孔、第二充气孔,空气通过多个第一充气孔进入多个第一子充气腔内并通过多个第二充气孔进入多个第二子充气腔内;当气体充饱和以后,停止充气,将充气器具断开与充气嘴的连接,此时由于充气袋内部压力平衡,第一弹性锥罩、第二弹性锥罩恢复原状将第一充气孔、第二充气孔封闭,从而令第一子充气腔、第二子充气腔形成一个长条形气囊,对包装的产品形成减震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锥罩、第二弹性锥罩,不仅方便空气进入还能防止空气泄露,令每个第一子充气腔、第二子充气腔长久保持在膨胀状态,抗冲击效果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包括充气袋,充气袋由两层相互叠加并周边热压粘结封闭的外膜6构成,充气袋内设有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的宽度与外膜6的宽度相等且第一隔体、第二隔体边缘与外膜6内侧热封,第一隔体、第二隔体将充气袋内部分隔成独立的第一充气腔、过渡腔1、第二充气腔,充气袋上设有与过渡腔1连通的充气嘴2。

第一充气腔内通过热封方式形成有多个垂直于第一隔体的第一隔离线11,多个第一隔离线11将第一充气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第一隔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充气孔4,多个第一充气孔4分别将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与过渡腔1连通。

第二充气腔内通过热封方式形成有多个垂直于第二隔体的第二隔离线13,多个第二隔离线13将第二充气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第二隔体上设有多个第二充气孔5,多个第二充气孔5分别将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与过渡腔1连通。

过渡腔1内设有平行于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的连接体3,连接体3宽度小于第一隔体宽度,连接体3两端与外膜6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且连接体3两侧与外膜6内侧热封,连接体3靠近第一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7远离连接体3一端设有伸入第一充气孔4并可密封第一充气孔4的第一弹性锥罩9,连接体3靠近第二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远离连接体3一端设有伸入第二充气孔5并可密封第二充气孔5的第二弹性锥罩10。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体由两层相互叠加并热压粘接密封的第一内膜15构成,第一内膜15外侧与外膜6内侧热封,两层第一内膜15之间对应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形成多个第一充气孔4。

本实施例中,第二隔体由两层相互叠加并热压粘接密封的第二内膜16构成,第二内膜16外侧与外膜6内侧热封,两层第二内膜16之间对应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形成多个第二充气孔5。

本实用新型充气时,将充气器具与充气嘴2对接,然后开始充气,充入的气体进入过渡腔1,当过渡腔1内气压达到一定值时,气体挤压第一弹性锥罩9、第二弹性锥罩10使得第一弹性锥罩、9第二弹性锥罩10向内收缩以打开第一充气孔4、第二充气孔5,空气通过多个第一充气孔4进入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内并通过多个第二充气孔5进入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内;当气体充饱和以后,停止充气,将充气器具断开与充气嘴的连接,此时由于充气袋内部压力平衡,第一弹性锥罩9、第二弹性锥罩10恢复原状将第一充气孔4、第二充气孔5封闭,从而令第一子充气腔12、第二子充气腔14形成一个长条形气囊,对包装的产品形成减震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袋,充气袋内设有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第一隔体、第二隔体将充气袋内部分隔成独立的第一充气腔、过渡腔(1)、第二充气腔,充气袋上设有与过渡腔(1)连通的充气嘴(2);第一隔体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一充气腔与过渡腔(1)的第一充气孔(4),第二隔体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二充气腔与过渡腔(1)的第二充气孔(5);过渡腔(1)内设有平行于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的连接体(3),连接体(3)宽度小于第一隔体宽度,连接体(3)靠近第一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7)远离连接体(3)一端设有伸入第一充气孔(4)并可密封第一充气孔(4)的第一弹性锥罩(9),连接体(3)靠近第二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远离连接体(3)一端设有伸入第二充气孔(5)并可密封第二充气孔(5)的第二弹性锥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袋由两层相互叠加并周边热压粘结封闭的外膜(6)构成,第一隔体、第二隔体的宽度与外膜(6)的宽度相等且第一隔体、第二隔体边缘与外膜(6)内侧热封,连接体(3)两端与外膜(6)内壁之间留有间距且连接体(3)两侧与外膜(6)内侧热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充气腔内通过热封方式形成有多个垂直于第一隔体的第一隔离线(11),多个第一隔离线(11)将第一充气腔分隔成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多个第一充气孔(4)分别与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充气腔内通过热封方式形成有多个垂直于第二隔体的第二隔离线(13),多个第二隔离线(13)将第二充气腔分隔成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多个第二充气孔(5)分别与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隔体由两层相互叠加并热压粘接密封的第一内膜(15)构成,第一内膜(15)外侧与外膜(6)内侧热封,两层第一内膜(15)之间对应多个第一子充气腔(12)形成多个第一充气孔(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隔体由两层相互叠加并热压粘接密封的第二内膜(16)构成,第二内膜(16)外侧与外膜(6)内侧热封,两层第二内膜(16)之间对应多个第二子充气腔(14)形成多个第二充气孔(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运输的包装减震结构,包括充气袋,第一隔体、第二隔体将充气袋内部分隔成独立的第一充气腔、过渡腔、第二充气腔,第一隔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充气孔,第二隔体上设有多个第二充气孔;连接体靠近第一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远离连接体一端设有伸入第一充气孔并可密封第一充气孔的第一弹性锥罩,连接体靠近第二隔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连接体一端设有伸入第二充气孔并可密封第二充气孔的第二弹性锥罩。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锥罩、第二弹性锥罩,不仅方便空气进入还能防止空气泄露,令每个第一子充气腔、第二子充气腔长久保持在膨胀状态,抗冲击效果持久。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津桥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