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1687发布日期:2020-06-30 20:04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可知,叉车主要用在工厂或其他场所时搬运重物,为了使得叉车能够保持平衡,一般会在叉车尾部加装配重块,从而保证叉车能够在搬运重物的时候不会仰翻,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叉车在加装配重块时一般为将配重块设置成固定形式,不能根据重物自身重量的大小进行合理的位置移动,影响了叉车的使用范围,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一种能够根据叉车携带重物大小来合理调节配重块与叉车之间的间距的叉车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包括叉车本体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于叉车本体尾部,所述叉车本体上设有驾驶室,在所述叉车本体和配重块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在所述叉车本体的驾驶室内设有操作阀门,用于调节连接件使其向前或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为直杆状,且所述连接件设为大于等于一个;所述叉车本体的尾部设有驱动连接件前后运动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供油管连接操作阀门,所述操作阀门设为液压阀门,所述供油管设置在叉车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为丝杠,所述丝杠上设有与其适配的螺母;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端,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一端连接在叉车本体上,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上;所述供油管连接液压油缸并为液压油缸供油。

进一步地,在所述配重块上还设有导柱、导套,从而引导所述配重块能够在丝杠的带动下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和导套顺次连接,且所述导柱和导套的端部首尾连接,所述导套的一端设于配重块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叉车本体的尾部,所述供油管穿过驾驶室后连接叉车本体上的油箱。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加装了连接件以及驱动连接件运动的装置,从而在驱动连接件实现正反向运动的同时达到了使得配重块前后移动的目的,这就使得叉车在搬运货物的过程中,驾驶员能够根据货物的重量来适当调节连接件向前或向后运动,从而使得叉车在搬运货物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前后平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中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中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包括叉车本体1和配重块2,配重块2设于叉车本体1尾部,叉车本体1上设有驾驶室4,在叉车本体1和配重块2之间设有连接件3,连接件3一端连接在配重块2上,连接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液压马达7上;在叉车本体1的驾驶室4内设有操作阀门5,叉车本体1上还设有与操作阀门5连接的供油管6,液压马达7驱动连接件3正、反向直线运动,使得配重块2向着靠近或远离叉车本体1的方向运动。

液压马达7固定在叉车本体1的尾部,供油管6穿过驾驶室4后连接叉车本体1上的油箱10。

在具体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2时,先通过连接件3的一端连接在叉车本体1的尾部,而后,通过连接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2上;接着,安装驱动连接件3前后移动运动的驱动装置,具体包括供油管6、液压马达7以及操作阀门5,其中,供油管6通过抱箍等现有固定件固定在叉车本体1上(具体可为叉车本体1的车架上),供油管6一端连接叉车本体1上的油箱10(叉车本体1上固有的油箱10),另一端连接操作阀门5,操作阀门5设为液压阀门,从而为操作阀门5供油;将液压马达7安装在叉车本体1的尾部并靠近连接件3的位置,且使得液压马达7的输出端与连接件3的一端连接,从而在液压马达7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件3实现前后运动,达到使得配重块2前后移动的目的。在安装的过程中,导柱8和导套9可并排且间距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从而保证配重块2实现直线运动。

在具体工作时,分为两种工作状态:

1)在利用叉车搬运较重的物体时,根据现有技术可知将待搬运的货物放置在叉车本体1的前部位置,而后,叉车司机启动位于驾驶室4内的操作阀门5,对液压马达7供油,并启动液压马达7,使其在液压泵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3直线运动,使得配重块2在连接件的带动下运动;由于连接件3为能够在液压马达7的带动下前后移动的,故能改变配重块2与叉车本体1之间的距离,根据力乘以力臂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平衡叉车本体1的目的。

2)在搬运轻一点的重物时,工作过程与前述搬运重物的相反,使得配重块在液压马达7的带动下向着靠近叉车本体1的方向运动,达到平衡叉车本体1的目的。

连接件3设为直杆状,且为大于等于一个。

连接件3设为丝杠31,丝杠31上设有与其适配的螺母32;丝杠31的一端连接液压马达7的输出端,丝杠31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2上。

丝杠31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直线运动,故在这里将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连接件3设置为丝杠31结构,并利用液压马达7驱动;为了更好地配合液压马达7工作,在配重块2上设置与丝杠31适配的内螺纹,从而将二者螺接在一起。

根据配重块2的重量不同,以及叉车型号的区别,可将丝杠31设置为大于等于一个,并间距螺接在配重块2上,从而使得配重块2稳定设置在叉车本体1上。

在配重块2上还设有导柱8、导套9,从而引导配重块2能够在丝杠31的带动下直线运动。

为了促使配重块2能够按照直线运动轨迹运动,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导柱8和导套9,且导套9位于配重块2的内部位置,且能保证配重块2在液压马达7的带动下直线运动。

导柱8和导套9顺次连接,且导柱8和导套9的端部首尾连接,导套9的一端设于配重块2内部。

为了使得导柱8和导套9的引导作用更强,在具体加工制作本装置时,可将导柱8和导套9均设置为大于等于一个。

实施例二

连接件3设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一端连接在叉车本体1上,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2上,且液压油缸通过供油管6供油。

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液压油缸的运动来驱动配重块2前后运动,从而达到调节配重块2与叉车本体1之间间距的目的,进而使得叉车本体1保持平衡。在其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供油管6对其进行供油,对于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可选择性安装一个或两个油箱10,从而使得液压油缸能够顺利驱动配重块2直线运动。

由于叉车本体1上固有液压系统例如电机、液压泵以及控制阀门等,故在本装置中,只需添加上推动配重块2移动的丝杠31、液压马达7或者液压油缸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包括叉车本体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于叉车本体尾部,所述叉车本体上设有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叉车本体和配重块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在所述叉车本体的驾驶室内设有操作阀门,用于调节连接件使其向前或向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为直杆状,且所述连接件设为大于等于一个;所述叉车本体的尾部设有驱动连接件前后运动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供油管连接操作阀门,所述操作阀门设为液压阀门,所述供油管设置在叉车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为丝杠,所述丝杠上设有与其适配的螺母;所述丝杠的一端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端,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一端连接在叉车本体上,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块上;所述供油管连接液压油缸并为液压油缸供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重块上还设有导柱、导套,从而引导所述配重块能够在丝杠的带动下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和导套顺次连接,且所述导柱和导套的端部首尾连接,所述导套的一端设于配重块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叉车本体的尾部,所述供油管穿过驾驶室后连接叉车本体上的油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一种能够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的叉车,包括叉车本体和配重块,配重块设于叉车本体尾部,叉车本体上设有驾驶室,在叉车本体和配重块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实现配重块前后移动;在叉车本体的驾驶室内设有操作阀门,用于调节连接件使其向前或向后移动。本实用新型可操作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守奎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