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逃生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7101发布日期:2020-06-16 23:5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逃生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逃生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垂直电梯轿厢顶壁都会设有在电梯故障时用于乘客脱困的逃生口,但是这类逃生口大多是扣板式结构,人们在打开逃生口进行逃离时,因为逃生口高度的原因,需要下方有人托举或者上方有人牵拉才能从逃生口钻出脱困;这样的逃生方式不便于乘客撤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逃生电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捷逃生电梯,包括电梯轿厢顶壁,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上开设有方形的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上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铰接,所述盖板组件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的底面通过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下表面的旋转卡闩组件可分离支撑;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外厢板,所述外厢板内活动插设有一内方框,所述内方框的一端部限制在所述外厢板内,所述外厢板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外踏板,所述内方框的内侧面之间垂直安装有至少一个内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厢板与所述逃生口尺寸相配合,所述外厢板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铰接,所述外厢板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敞口,所述外厢板的敞口处内边缘上下平行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长度与所述外厢板的敞口长度一致,所述内方框伸入到所述外厢板底面的端部垂直连接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宽度大于两挡块的间隔距离;所述内方框可完全收缩在所述外厢板内且所述内方框背离所述限位板一侧的端部始终搭接在所述挡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卡闩组件包括卡闩和竖轴,所述竖轴一端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电梯轿厢顶壁外并与所述卡闩连接,所述卡闩可绕着所述竖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逃生口一侧边的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内水平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围绕转轴在所述缺口内上下转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厢板端侧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轿厢顶壁的逃生口设置可旋转和伸缩的盖板组件搭建的悬梯结构,方便乘客从逃生口撤离;平常不使用时,盖板组件则通过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下表面的旋转卡闩组件可分离支撑,如若使用,只需要旋转卡闩使其脱离盖板组件,盖板组件便在重力作用下绕着转轴旋转下落并伸长,整个展开过程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梯轿厢顶面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盖板组件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梯轿厢顶壁;101-逃生口;102-缺口;2-盖板组件;201-外厢板;202-连接件;203-转轴;204-外踏板;205-挡块;206-内方框;207-限位板;208-内踏板;3-旋转卡闩组件;301-卡闩;302-竖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逃生电梯,包括电梯轿厢顶壁1,所述电梯轿厢顶壁1上开设有方形的逃生口101,所述逃生口101上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盖板组件2,所述盖板组件2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101铰接,所述盖板组件2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的底面通过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1下表面的旋转卡闩组件3可分离支撑;所述盖板组件2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外厢板201,所述外厢板201内活动插设有一内方框206,所述内方框206的一端部限制在所述外厢板201内,所述外厢板201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外踏板204,所述内方框206的内侧面之间垂直安装有至少一个内踏板208。

如图2所示,所述外厢板201与所述逃生口101尺寸相配合,所述外厢板201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101铰接,所述外厢板201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敞口,所述外厢板201的敞口处内边缘上下平行设置有挡块205,所述挡块205的长度与所述外厢板201的敞口长度一致,所述内方框206伸入到所述外厢板201底面的端部垂直连接有一限位板207,所述限位板207的宽度大于两挡块205的间隔距离;所述内方框206可完全收缩在所述外厢板201内且所述内方框206背离所述限位板207一侧的端部始终搭接在所述挡块205上,这样可使得内方框206顺利的从所述外厢板201内自由伸出。

如图2和3所示,所述旋转卡闩组件3包括卡闩301和竖轴302,所述竖轴302一端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1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电梯轿厢顶壁1外并与所述卡闩301连接,所述卡闩301可绕着所述竖轴302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逃生口101一侧边的所述电梯轿厢顶壁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102,所述缺口102内水平设置有转轴203,所述转轴203上固定安装有连接件202,所述连接件202可围绕转轴203在所述缺口102内上下转动,所述连接件202与所述外厢板201端侧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构造,在电梯故障逃生时,乘客只需要伸出手旋转卡闩301使其脱离盖板组件2的外厢板201,外厢板201便在重力作用下绕着转轴203旋转下落,同时,在外厢板201内部的内方框206也随之伸出,乘客自己借助内踏板208和外踏板204的支撑,便可向上攀登出所述逃生口1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捷逃生电梯,包括电梯轿厢顶壁,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上开设有方形的逃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口上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铰接,所述盖板组件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的底面通过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下表面的旋转卡闩组件可分离支撑;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外厢板,所述外厢板内活动插设有一内方框,所述内方框的一端部限制在所述外厢板内,所述外厢板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外踏板,所述内方框的内侧面之间垂直安装有至少一个内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逃生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厢板与所述逃生口尺寸相配合,所述外厢板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铰接,所述外厢板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敞口,所述外厢板的敞口处内边缘上下平行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长度与所述外厢板的敞口长度一致,所述内方框伸入到所述外厢板底面的端部垂直连接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宽度大于两挡块的间隔距离;所述内方框可完全收缩在所述外厢板内且所述内方框背离所述限位板一侧的端部始终搭接在所述挡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逃生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闩组件包括卡闩和竖轴,所述竖轴一端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电梯轿厢顶壁外并与所述卡闩连接,所述卡闩可绕着所述竖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逃生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口一侧边的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内水平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围绕转轴在所述缺口内上下转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厢板端侧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逃生电梯,它涉及电梯技术领域。该电梯包括电梯轿厢顶壁,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上开设有方形的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上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的一端侧与所述逃生口铰接,所述盖板组件与铰接处相对的另一端侧的底面通过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顶壁下表面的旋转卡闩组件可分离支撑;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外厢板,所述外厢板内活动插设有一内方框,所述内方框的一端部限制在所述外厢板内,所述外厢板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外踏板,所述内方框的内侧面之间垂直安装有至少一个内踏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轿厢顶壁的逃生口设置可旋转和伸缩的盖板组件搭建的悬梯结构,可以方便乘客从逃生口撤离。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木;邢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子木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