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9287发布日期:2020-06-05 18:53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肉食品加工分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



背景技术:

在肉食品加工完成后,需要通过多头称对物料进行分装,多头称是由多个独立的进料出料结构的称量单元组成。电脑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将称量单元的载荷量进行自动优选组合计算,得出最佳、最接近目标重量值的重量组合。现有多头秤分为8斗,10斗,12斗,14斗,16斗,20斗,24斗等,然而当使用多组称料斗同时进行下料时容易造成卡料和出料口堵塞,影响工作效率,而且物料在从多头称到传送带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直接冲击在输送带上容易出现物料飞散或前后混杂,难以保证重量分配的准确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多头秤本体,所述多头秤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多头秤本体的下部对应各称料斗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料槽。

所述多头秤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斗,所述缓冲斗顶部与所述多头秤本体的底部相对接且设置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出料槽的轮廓相同的过料槽;所述缓冲斗的下半部的外侧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缓冲斗旋转的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架在所述缓冲斗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承接斗,所述缓冲斗的下部插装于所述承接斗上部且二者的接触部位设置有连接轴承,所述承接斗的内周壁在所述承接斗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承托环。

所述支撑架在所述承接斗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筒套,所述固定筒套的上端正对所述承接斗的下端且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固定筒套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固定筒套的中部可转动的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缘均匀开设有多个接料槽,所述滚筒的中间轴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滚筒旋转的第二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斗下半部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带。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中间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带。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斗的外周壁通过两根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称料斗对物料进行均匀分装,第一电机驱动缓冲以及缓冲斗上的上端盖斗旋转,由于上端盖上只开设了一个过料槽,所以上端盖在转动的过程中只有过料槽正对的出料槽处的物料才能进入到缓冲斗内,而其他出料槽槽处的物料被上端盖阻挡。上端盖做旋转运动使各出料槽处的物料依次有序排出,避免各出料槽处的物料同时排出造成对输料通道的堵塞,提高了工作效率。

称好的物料由缓冲斗进入承接斗内,承接斗下方的滚筒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处于旋转状态,承接斗内的物料会进入位于进料口处的接料槽内,并跟随滚筒旋转,直至运动到出料口处掉落到输送带上输送到下一工序,避免了物料飞散或前后混杂,保证了重量分配的准确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头称本体的下端面示意图;

图3为上端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多头秤本体;3、第一进料口;4、出料槽;5、缓冲斗;6、上端盖;7、过料槽;8、第一电机;9、承接斗;10、连接轴承;11、承托环;12、固定筒套;13、第二进料口;14、出料口;15、滚筒;16、接料槽;17、第二电机;18、第一带轮;19、第二带轮;20、第一传动带;21、第三带轮;22、第四带轮;23、第二传动带;24、连接杆;25、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包括固定安装于地面上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多头秤本体2,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3,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下部对应各称料斗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料槽4。

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下方安装有缓冲斗5,所述缓冲斗5顶部与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底部相对接且固定设置有上端盖6,所述上端盖6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出料槽4的轮廓相同的过料槽7。所述缓冲斗5的下半部的外侧与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缓冲斗5旋转的第一电机8传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缓冲斗5下半部的外侧固定套装有第一带轮1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19,所述第一带轮18与所述第二带轮19之间安装有第一传动带20。

所述支撑架1在所述缓冲斗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承接斗9,所述承接斗9的外周壁通过两根对称设置的连接杆24与所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斗5的下部插装于所述承接斗9上部且二者的接触部位安装有连接轴承10,所述承接斗9的内周壁上在所述承接斗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承托环11。

所述支撑架1在所述承接斗9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套12,所述固定筒套12的上端正对所述承接斗9的下端且开设有第二进料口13,所述固定筒套12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4。所述固定筒套12的中部可转动的安装有滚筒15,所述滚筒15的外缘均匀开设有多个接料槽16,所述滚筒15的中间轴与安装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滚筒15旋转的第二电机17传动连接。所述滚筒15的中间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带轮21,所述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四带轮22,所述第三带轮21与所述第四带轮22之间安装有第二传动带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物料由第一进料口放入多头秤本体后,通过各称料斗对物料进行均匀分装,并准备由各出料斗下方出料槽排出,此时,第一电机驱动缓冲以及缓冲斗上的上端盖斗旋转,由于上端盖上只开设了一个过料槽,所以上端盖在转动的过程中只有过料槽正对的出料槽处的物料才能进入到缓冲斗内,而其他出料槽槽处的物料被上端盖阻挡。上端盖做旋转运动使各出料槽处的物料依次有序排出,避免各出料槽处的物料同时排出造成对输料通道的堵塞,提高了工作效率。

称好的物料由缓冲斗进入承接斗内,承接斗下方的滚筒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处于旋转状态,承接斗内的物料会进入位于第二进料口处的接料槽内,并跟随滚筒旋转,直至运动到出料口处掉落到输送带25上输送到下一工序,避免了物料飞散或前后混杂,保证了重量分配的准确均匀。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多头秤本体(2),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3),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下部对应各称料斗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料槽(4);

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斗(5),所述缓冲斗(5)顶部与所述多头秤本体(2)的底部相对接且设置有上端盖(6),所述上端盖(6)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出料槽(4)的轮廓相同的过料槽(7);所述缓冲斗(5)的下半部的外侧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缓冲斗(5)旋转的第一电机(8)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架(1)在所述缓冲斗(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承接斗(9),所述缓冲斗(5)的下部插装于所述承接斗(9)上部且二者的接触部位设置有连接轴承(10),所述承接斗(9)的内周壁在所述承接斗(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承托环(11);

所述支撑架(1)在所述承接斗(9)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筒套(12),所述固定筒套(12)的上端正对所述承接斗(9)的下端且开设有第二进料口(13),所述固定筒套(12)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4),所述固定筒套(12)的中部可转动的设置有滚筒(15),所述滚筒(15)的外缘均匀开设有多个接料槽(16),所述滚筒(15)的中间轴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滚筒(15)旋转的第二电机(17)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装多头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斗(5)下半部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1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19),所述第一带轮(18)与所述第二带轮(19)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带(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装多头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5)的中间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21),所述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22),所述第三带轮(21)与所述第四带轮(22)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带(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装多头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斗(9)的外周壁通过两根对称设置的连接杆(24)与所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分装多头秤,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多头秤本体,所述多头秤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多头秤本体的下部对应各称料斗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料槽。所述多头秤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斗,所述缓冲斗顶部与所述多头秤本体的底部相对接且设置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出料槽的轮廓相同的过料槽;所述缓冲斗的下半部的外侧与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并用于驱动所述缓冲斗旋转的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上端盖做旋转运动使各出料槽处的物料依次有序排出,避免各出料槽处的物料同时排出造成对输料通道的堵塞,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魏本虎;张海信;涂大劲;张玉青;修晓磊;石小东;柴铁瑛;赵文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红三融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