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6439发布日期:2020-07-24 16:3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下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容器下料装置通常采用皮带或者振动盘的方式进行下料,但是通过皮带下料时,皮带与机台之间有一定的缝隙,电容器的部件容易掉落到缝隙内,导致电容器的部件被压扁,从而造成该部件报废;而振动盘的噪音太大,且容易与其他设备造成共振,导致设备之间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先将一定数量的如铝壳、胶塞、芯包和裸品等电容器的部件加入至储料斗内,再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储料斗转动,再通过储料斗的开口使电容器的部件从开口处掉落至储料盘,从而实现电容器的自动下料,其不会产生皮带式下料的卡料问题,也不会产生振动盘的共振问题;储料斗可储存大量物料,可减少工作人员的添加次数并防止物料盘无料时设备空转;其物料安全可控,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储料斗、传动轴、电机和储料盘,所述储料斗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储料盘设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盘内设有材料感应电眼。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的底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电眼和第二限位电眼。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设有自然下垂门。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下垂门的顶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的开口与所述储料盘之间设有缓冲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夹紧块,所述传动轴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夹紧块内,所述储料斗固定于所述夹紧块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的末端设有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和led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先将一定数量的如铝壳、胶塞、芯包和裸品等电容器的部件加入至储料斗内,再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储料斗转动,再通过储料斗的开口使电容器的部件从开口处掉落至储料盘,从而实现电容器的自动下料,其不会产生皮带式下料的卡料问题,也不会产生振动盘的共振问题;储料斗可储存大量物料,可减少工作人员的添加次数并防止物料盘无料时设备空转;其物料安全可控,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储料盘内设有材料感应电眼。当材料感应电眼检测到储料盘的物料达到设定值时,发送指令至电机使其回转,从而控制下料数量,保证物料盘有料,防止设备空转,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也防止设备损坏。

储料斗的底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电眼和第二限位电眼,当储料斗转动至第一限位电眼的位置时,传动轴停止继续转动,以保证储料斗内的电容器的部件逐渐有序的掉落至储料盘中;当储料斗回转至第二限位电眼的位置时,传动轴停止回转,以使储料斗回停至预设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储料斗1、传动轴2、电机3和储料盘4,所述储料斗1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传动轴2与所述储料斗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与所述传动轴2连接;所述储料盘4设于所述储料斗1的开口处的下方。先将一定数量的如铝壳、胶塞、芯包和裸品等电容器的部件加入至储料斗1内,再通过电机3带动传动轴2转动,进而带动储料斗1转动,再通过储料斗1的开口使电容器的部件从开口处掉落至储料盘4,从而实现电容器的自动下料,其不会产生皮带式下料的卡料问题,也不会产生振动盘的共振问题;储料斗1可储存大量物料,可减少工作人员的添加次数并防止物料盘无料时设备空转;其物料安全可控,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盘4内设有材料感应电眼5。当材料感应电眼5检测到储料盘4的物料达到设定值时,发送指令至电机3使其回转,从而控制下料数量,保证物料盘有料,防止设备空转,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也防止设备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1的底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电眼6和第二限位电眼7,当储料斗1转动至第一限位电眼6的位置时,传动轴2停止继续转动,以保证储料斗1内的电容器的部件逐渐有序的掉落至储料盘4中;当储料斗1回转至第二限位电眼7的位置时,传动轴2停止回转,以使储料斗1回停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1的开口处设有自然下垂门8,以防止储料斗1内的电容器的部件掉落数量过多,使其有序逐渐地掉落,保证掉落的数量可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下垂门8的顶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储料斗1的开口处,以使得自然下垂门8可以自由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斗1的开口与所述储料盘4之间设有缓冲网,以防止高度过高造成电容器的部件掉落损伤,提高产品良品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夹紧块9,所述传动轴2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夹紧块9内,所述储料斗1固定于所述夹紧块9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2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的凸起部分可以与靠在机床上,当传动轴2的行程过大时则靠在机床上并使其停止转动,以防止传动轴2的行程过大时整个储料斗1倾覆,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与第一限位电眼6和第二限位电眼7共同使用,正常使用时使用第一限位电眼6和第二限位电眼7控制行程,当第一限位电眼6和第二限位电眼7失效时可以通过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来保证储料斗1发生倾覆,防止储料斗1跌落至设备中引发安全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的末端设有报警器,当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触碰到机床时硬停机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停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和led灯,通过声和光的形式发出报警,防止生产环境太过嘈杂复杂时,工作人员无法注意到报警器触发,降低损失。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储料斗,其一侧设有开口;

传动轴,其与所述储料斗固定连接;

电机,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储料盘,其设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盘内设有材料感应电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斗的底部的两侧设有第一限位电眼和第二限位电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设有自然下垂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下垂门的顶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与所述储料盘之间设有缓冲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块,所述传动轴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夹紧块内,所述储料斗固定于所述夹紧块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的末端设有报警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和led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其包括储料斗、传动轴、电机和储料盘,所述储料斗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储料盘设于所述储料斗的开口处的下方。先将一定数量的如铝壳、胶塞、芯包和裸品等电容器的部件加入至储料斗内,再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储料斗转动,再通过储料斗的开口使电容器的部件从开口处掉落至储料盘,从而实现电容器的自动下料,其不会产生皮带式下料的卡料问题,也不会产生振动盘的共振问题;储料斗可储存大量物料,可减少工作人员的添加次数并防止物料盘无料时设备空转;其物料安全可控,装置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忠东;刘毅然;周利平;唐冬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兴创嘉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