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4255发布日期:2020-06-05 19:2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要求2019年9月5日提交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108211804的优先权。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子组件的排料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组件制程中,因各制程步骤间无法避免的原因而产生缺陷,因此为维持产品质量的稳定,需针对生产的电子组件各制程步骤持续改良,以达到提升电子组件制程良率以及可靠度的目的。

在搬运电子组件的技术上,现有炮塔式搬运结构,是利用吸嘴真空吸附搬运有接脚的晶体管或无接脚的晶体管时,此结构除速度慢、容易掉料及不易维修外,更有因搬运时容易造成有接脚的晶体管或无接脚的晶体管与机台摩擦而受损的缺点,因此不但减缓整体电子组件搬运的速度和增加工时外,亦无法精准掌握精确的电子组件的完整无缺,因此一拥有效率的搬运且兼顾保持电子组件良好的搬运机构,为各方所期盼达成及欲解决的课题。

在电子组件制造流程中,利用送料圆盘的多个凹槽接收由送料轨道输送的电子组件,并透过转动送料圆盘将电子组件旋转输送至排料孔排出。实际转动时,若电子组件的体积小且重量轻,当送料圆盘将电子组件输送至排料孔时,电子组件容易因本身的重量不足以带动电子组件沿着排料斜面进入排料孔内,反而与排料斜面的表面产生摩擦力,使电子组件停滞于排料斜面上,并挡住后续由送料圆盘所输送的电子组件进入排料孔,而造成排料阻塞的困扰。

上述缺点都显现电子组件于输送过程所衍生的种种问题,长久下来,常常导致电子组件的工作效率不佳,因此,现有技术确实有待提出更佳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包含一排料单元、一输送单元,及一气流通道。

一排料单元,包括一座体、一倾斜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落料斜面,及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盖板;

一输送单元,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板间的导引盘,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导引盘周缘以容置所述电子组件并带动其随之移动的承载槽;及

一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座体上且与一空气源连接,当所述空气源作动会将气体输送至气流通道,以吸真空或以吹气作动所述电子组件。

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吹气时,所述电子组件会朝向所述落料斜面移动。

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吸真空时,所述电子组件会被吸附搬运。

可选地,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

可选地,还包含一光纤感测装置,所述光纤感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座体的上表面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承载槽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各所述承载槽的槽由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之间形成阶梯。

可选地,所述承载槽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其中各所述承载槽的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之间依次设有一第一阶层及一第二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位于上方的气流通道,将所述电子组件吸附,以减少搬运有接脚的电子组件或无接脚的电子组件的摩擦。此外亦利用所述气流通道达到快速排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例中一排料单元与一输送单元的设置状态;

图2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设置状态;

图3是一方块示意图,说明第一可选实施例中一空气源的连接状态;

图4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第一可选实施例中一气流通道的吹气方向及所述电子组件落入一落料斜面的状态;

图5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第一可选实施例中一气流通道的吸真方向及所述电子组件搬运的状态;

图6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的引导盘剖面状态;

图7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的另一引导盘剖面状态。

1电子组件

2排料单元

21座体

22落料斜面

23盖板

3输送单元

31导引盘

32承载槽

321第一侧

322第二侧

4气流通道

43空气源

5光纤感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特征与技术内容,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可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1、2,及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的第一可选实施例,适用于输送所述电子组件1,其包含一排料单元2、一输送单元3,及一气流通道4。

所述排料单元2包括一座体21、一倾斜设置于所述座体21上的落料斜面22,及一设置于所述座体21上的盖板23。

所述输送单元3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座体21与所述盖板23间的导引盘31,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导引盘31周缘以容置所述电子组件1并带动其随之移动的承载槽32。于此,所述座体21位于所述导引盘31的周缘下方,并受多个所述承载槽32的容置以输送所述电子组件1。

所述气流通道4开设于所述座体21且空气源43连接。当所述空气源43作动会将气体输送至气流通道,以吸真空或以吹气作动所述电子组件1。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4与所述盖板23的上表面相互垂直,再者,还包含一光纤感测装置5,所述光纤感测装置5设置于所述座体21上并与所述座体21的上表面相互垂直。

参阅图4,当所述空气源43作动会将气体输送至该所述气流通道4,以吹动所述电子组件1朝所述落料斜面22移动。于此,所述空气源43是利用真空转气压来输送气体,且设置一控制器(图未示出)控制所述空气源43的作动时间,更降低所述空气源43于真空转气压时,被卷入所述导引盘31中,而影响制程效率。

配合参阅图5,当所述空气源43逆向抽真空透过所述气流通道4以吸附所述电子组件1。透过所述气流通道4真空吸气保持所述电子组件1的浮起稳定性,此特色在于保持悬空的状态的搬运,可以减少搬运过程之中所产生的摩擦,保持电子组件1外观的良好度及完整性。

参阅图6,所述承载槽32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侧321,及一第二侧322,各所述承载槽32的槽由所述第一侧321向所述第二侧322之间形成阶梯。此为引导盘31剖面示意图,此设计可以应用在无接脚的电子组件。

参阅图7,所述承载槽32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侧321及一第二侧322,其中各所述承载槽32的第一侧321向所述第二侧322之间依序设有一第一阶层及一第二阶层。此为另一引导盘31剖面示意图,此设计可以应用在有接脚的电子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可选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排料单元,包括一座体、一倾斜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落料斜面,及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盖板;

一输送单元,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板间的导引盘,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导引盘周缘以容置所述电子组件并带动其随之移动的承载槽;及

一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座体上且与一空气源连接,当所述空气源作动会将气体输送至气流通道,以吸真空或以吹气作动所述电子组件。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吹气时,所述电子组件会朝向所述落料斜面移动。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吸真空时,所述电子组件会被吸附搬运。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相互垂直。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纤感测装置,所述光纤感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座体的上表面相互垂直。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各所述承载槽的槽由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之间形成阶梯。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槽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其中各所述承载槽的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之间依序设有一第一阶层及一第二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组件的悬浮排料装置,包含一排料单元、一输送单元,及一气流信道。所述排料单元,包括一座体、一倾斜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落料斜面,及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盖板。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板间的导引盘,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导引盘周缘以容置所述电子组件并带动其随之移动的承载槽。所述气流信道,所述气流信道开设于所述座体上且与一空气源连接,当所述空气源作动会将气体输送至气流通道,以吸真空或以吹气作动所述电子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凃穗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正国际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