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5897发布日期:2020-06-23 21:3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



背景技术:

中药是指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在各类疾病的的治疗和防范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现有的重要检测药业在运输过程中往往需要冷藏处理,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因运输过程中的外界因素导致检测结果的变化,且现有的药液运输多采用试管作为药液的储存工具,试管运输时受到冲击时较为容易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包括外套、下垫、试管、介质管、上垫和上盖,所述外套的轮廓呈六棱柱形,所述外套内部空间中央设置有套底螺纹管,所述外套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下垫,所述下垫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贯通下垫的下中孔,所述下中孔内部设置有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外圆部分上的翅片伸入其相邻的下垫内部,所述下垫的上端面上开有若干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试管孔,所述下连接管底部的水平部分上开有通孔,所述下垫通过螺丝穿过下连接管底部的下连接管孔进入外套中的套底螺纹管内部与外套固定。

优选的,所述下试管孔内部均插设有试管,所述试管的管塞直径与其外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下垫和上垫均为硅橡胶材质六棱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下垫的下连接管上方设置有介质管,所述介质管通过其下方的管螺纹轴外部的螺纹和下连接管上端内侧的螺纹与下连接管连接,所述介质管上侧的管状结构上开有若干组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介质管上侧设置有上垫,所述上垫所述上垫圆心部分开有顶垫腔、中垫腔和下垫腔,所述上垫的下端面上开有与试管位置对应的上试管孔,所述顶垫腔、中垫腔和下垫腔内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下侧的螺纹部分与介质管上端内侧的螺纹咬合,所述转动块上侧的轴状部分穿过中垫腔进入顶垫腔内部,顶垫腔内部的转动块通过铰接轴与吊环铰接。

优选的,所述上垫的上端面与外套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盖盖在外套上方的开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通过上垫和下垫配合的方式将试管与外套和上盖简介接触,硅胶材质的上垫和下垫具有良好的震动吸收效果,降低运输过程中因外部冲击造成试管破裂的几率;可将冰块或其他的吸热药剂放置在介质管内部,解决试管中的药液在运输过程中的冷藏问题;外套为双层结构,此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隔温效果,避免介质管中的冰块或其他的吸热药剂散热过快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垫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垫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垫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垫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101套底螺纹管、2下垫、201下连接管、202下试管孔、203下中孔、204下连接管孔、3试管、4介质管、401连通孔、402管螺纹轴、5上垫、501顶垫腔、502中垫腔、503下垫腔、504上试管孔、505转动块、506吊环、507铰接轴、6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包括外套1、下垫2、试管3、介质管4、上垫5和上盖6,所述外套1的轮廓呈六棱柱形,所述外套1内部空间中央设置有套底螺纹管101,所述外套1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下垫2,所述下垫2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贯通下垫2的下中孔203,所述下中孔203内部设置有下连接管201,所述下连接管201外圆部分上的翅片伸入其相邻的下垫2内部,所述下垫2的上端面上开有若干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试管孔202,所述下连接管201底部的水平部分上开有通孔,所述下垫2通过螺丝穿过下连接管201底部的下连接管孔204进入外套1中的套底螺纹管101内部与外套1固定。

具体的,所述下试管孔202内部均插设有试管3,所述试管3的管塞直径与其外径相同,降低管塞被上试管孔504被卡住的几率。

具体的,所述下垫2和上垫5均为硅橡胶材质六棱柱形结构,下垫2和上垫5具有良好的震动吸收效果。

具体的,所述下垫2的下连接管201上方设置有介质管4,所述介质管4通过其下方的管螺纹轴402外部的螺纹和下连接管201上端内侧的螺纹与下连接管201连接,所述介质管4上侧的管状结构上开有若干组连通孔401,介质管4内部填装冰块或吸热的药剂。

具体的,所述介质管4上侧设置有上垫5,所述上垫5所述上垫5圆心部分开有顶垫腔501、中垫腔502和下垫腔503,所述上垫5的下端面上开有与试管3位置对应的上试管孔504,所述顶垫腔501、中垫腔502和下垫腔503内部设置有转动块505,所述转动块505下侧的螺纹部分与介质管4上端内侧的螺纹咬合,所述转动块505上侧的轴状部分穿过中垫腔502进入顶垫腔501内部,顶垫腔501内部的转动块505通过铰接轴507与吊环506铰接,转动块505封闭介质管4上端开口。

具体的,所述上垫5的上端面与外套1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盖6盖在外套1上方的开口上。

具体的,该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所述外套1的两层夹层之间作真空处理,将填装药液的试管3置于下试管孔202内部,将冰块或吸热药剂置于介质管4内部,将上垫5的上试管孔504压入试管3上端内部,随后旋转吊环506后转动块505随之旋转,转动块505进入介质管4上端,通过介质管4将上垫5的位置固定,最后将上盖6盖在外套1上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包括外套(1)、下垫(2)、试管(3)、介质管(4)、上垫(5)和上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的轮廓呈六棱柱形,所述外套(1)内部空间中央设置有套底螺纹管(101),所述外套(1)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下垫(2),所述下垫(2)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贯通下垫(2)的下中孔(203),所述下中孔(203)内部设置有下连接管(201),所述下连接管(201)外圆部分上的翅片伸入其相邻的下垫(2)内部,所述下垫(2)的上端面上开有若干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试管孔(202),所述下连接管(201)底部的水平部分上开有通孔,所述下垫(2)通过螺丝穿过下连接管(201)底部的下连接管孔(204)进入外套(1)中的套底螺纹管(101)内部与外套(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试管孔(202)内部均插设有试管(3),所述试管(3)的管塞直径与其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2)和上垫(5)均为硅橡胶材质六棱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2)的下连接管(201)上方设置有介质管(4),所述介质管(4)通过其下方的管螺纹轴(402)外部的螺纹和下连接管(201)上端内侧的螺纹与下连接管(201)连接,所述介质管(4)上侧的管状结构上开有若干组连通孔(4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4)上侧设置有上垫(5),所述上垫(5)所述上垫(5)圆心部分开有顶垫腔(501)、中垫腔(502)和下垫腔(503),所述上垫(5)的下端面上开有与试管(3)位置对应的上试管孔(504),所述顶垫腔(501)、中垫腔(502)和下垫腔(503)内部设置有转动块(505),所述转动块(505)下侧的螺纹部分与介质管(4)上端内侧的螺纹咬合,所述转动块(505)上侧的轴状部分穿过中垫腔(502)进入顶垫腔(501)内部,顶垫腔(501)内部的转动块(505)通过铰接轴(507)与吊环(506)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5)的上端面与外套(1)的上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上盖(6)盖在外套(1)上方的开口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包括外套、下垫、试管、介质管、上垫和上盖,所述外套的轮廓呈六棱柱形,所述外套内部空间中央设置有套底螺纹管,所述外套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下垫,所述下垫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贯通下垫的下中孔,所述下中孔内部设置有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外圆部分上的翅片伸入其相邻的下垫内部,所述下垫的上端面上开有若干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下试管孔,所述下连接管底部的水平部分上开有通孔,所述下垫通过螺丝穿过下连接管底部的下连接管孔进入外套中的套底螺纹管内部与外套固定,所述下试管孔内部均插设有试管。该用于中药检测的提取液保存罐,具有良好的储存和抗摔效果,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