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湿气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0898发布日期:2020-08-21 15:1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湿气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湿气凝结的防潮层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包装袋防潮技术多是加入干燥剂、采用防潮袋或采用多层复合膜袋包装,其主要是阻隔潮气进入袋内,对包装物品产生破坏。即使使用专用设计的聚合物复合袋袋,来自外部气体中的水蒸气仍然缓慢地扩散穿过这些袋进入袋内,虽然这些包装物中初始的内部湿气量值可能极小,但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尤其在热的和潮湿的气候下,湿气将在包装物内部持续累积,甚至形成微小的水珠。无湿气包装袋研发关系到保护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保证正常生产和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对无湿气包装袋进行研发应用,使其替代传统的包装袋材料,对开发和应用现代软包装技术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类似防潮包装袋有类似于公开号为cn202295776u的一种活性炭包装袋,通过在包装袋结构上增加活性炭工具,吸取袋内湿气,但是无法阻止包装袋在密封状态需要长期保存时包装袋袋体以外的湿气进入包装袋,影响包装袋的使用,另外,授权公告号为cn206798112u的防潮型冷藏品用包装袋,同样公开了一种将传统单层的包装袋改进为多层结构的包装袋,在层结构中增加了吸水功能,但是没有考虑湿气运动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防潮的包装袋,操作简单,使用效率高,且具备无湿气层内外缓冲保护,使用稳定性高的无湿气包装袋。

具体的实用新型内容包括:

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自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第一胶黏层、无湿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所述无湿气层为低密度聚乙烯膜,所述低密度聚乙烯膜吹膜时添加有具有吸湿能力的离散粒子。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可以实现湿气的单向转移,当包装袋内部湿气通过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转移到无湿气层时,无湿气层内部的具有吸湿能力的离散粒子将湿气吸收,从而实现除湿效果,无湿气层外侧设置有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可以保护无湿气层,同时,与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一样,湿气只能有内侧向外侧移动,避免外侧湿气进入包装袋内侧。

优选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均为聚乙烯pe膜层。聚乙烯pe薄膜具有很强的防水防潮性,采用聚乙烯pe薄膜制成的聚乙烯pe膜层能够很好地防止水蒸气的无规则活动。

优选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外侧面均涂覆有超疏水涂料。超疏水涂料涂覆于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的外侧面可以阻隔水分子的进入,同时,超疏水涂料在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外侧可以利用其超疏水的特性防止其他污染物的渗透,具有很强的自洁性。

优选地,离散粒子包括但不限于:气溶胶、吸湿树脂。不同的离散粒子的吸湿能力不尽相同,采用气溶胶或者吸湿树脂不但可以吸湿,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包装袋的环保性。

优选地,无湿气层内侧面至外侧面的距离为40微米至60微米。

优选地,内层内侧面涂覆有具有银离子的抗菌涂料。当袋体内需要放置食品或其他敏感度较高的物品时,抗菌涂料可以增强包装袋内部的洁净度。

优选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第一胶黏层、无湿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经热压复合而成。第一胶黏层对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和无湿气层胶黏,第二胶黏层对无湿气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胶黏,同时再通过热压复合的方式提高层与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传统的包装袋的结构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第一胶黏层、无湿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实现了湿气的单向渗透,同时,第一胶黏层和第二胶黏层共同固定包装袋袋体的结构,另外再通过热压复合的方式,使得包装袋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提出的包装袋的示意图

附图2为袋体任意处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0为内侧面,2为第一胶黏层,3为无湿气层,4为第二胶黏层,5为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0为外侧面,6为离散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包装袋是一种具有防潮性能的包装袋,在包装袋的形状上可参照市面上的任意形包装袋,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层结构上,大大提升了防潮效果。

如图2所示,为袋体任意处结构示意图,自左至右分别为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第一胶黏层2、无湿气层3、第二胶黏层4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包装袋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湿气的转移,当包装袋密封时,湿气无法全部排除,通过设置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使得湿气在运动过程中从袋体内侧向袋体外侧运动,当湿气从袋体内侧穿过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时,直接穿过第一胶黏层2被无湿气层3中间的离散粒子6吸收,若吸收失败,湿气穿过第二胶黏层4,再通过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向外渗透。由于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外侧面与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外侧面50均涂覆有超疏水材料,水蒸气在外侧运动时,由于超疏水材料的阻隔,无法进入袋体内侧,从而实现了湿气的单向渗透;无湿气层3的内侧面至外侧面的距离为40至60微米,保证有足够量的具有吸湿能力的离散粒子可以对密封后的包装袋的袋内湿气进行吸收;同时,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内侧面10涂覆有具有银离子的抗菌涂料,当包装袋内包装有食物等需要保鲜或者维持状态的物品时,涂覆于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内侧面10的抗菌涂料可以有效的帮助包装袋内物品抗菌,维持状态,增加洁净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自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第一胶黏层(2)、无湿气层(3)、第二胶黏层(4)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所述无湿气层(3)为低密度聚乙烯膜,所述低密度聚乙烯膜吹膜时添加有具有吸湿能力的离散粒子(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均为聚乙烯pe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外侧面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外侧面(50)均涂覆有超疏水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粒子(6)包括但不限于:气溶胶、吸湿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湿气层(3)内侧面至外侧面的距离为40微米至6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内侧面涂覆有具有银离子的抗菌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湿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1)、第一胶黏层(2)、无湿气层(3)、第二胶黏层(4)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5)经热压复合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湿气包装袋,该防湿气包装袋涉及一种防止湿气凝结的防潮层结构领域。所述防湿气包装袋自袋体内侧至外侧依次包括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第一胶黏层、无湿气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包装袋原有的层结构无法有效去除湿气同时防止湿气从袋体外侧进入袋体内侧的过程,通过在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外侧面和第二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外侧面涂覆超疏水材料,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湿气进入,同时,在第一单向纳米透水膜层外侧设置无湿气层,无湿气层中具有吸湿能力的离散粒子可以吸收来自袋体内侧的湿气,相比较传统防湿气包装袋而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湿气包装袋防潮性能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桂黎辉;高号;杜言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英普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