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6945发布日期:2020-07-14 17:1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线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在包装箱内的线在验货时,必须拆箱才能查验线的情况,而拆箱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拆箱时很容易把箱子拆坏,进而影响二次装箱,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不拆箱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的拉出线并查验线的情况,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有效防止包装箱和线发生损坏的穿线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线管,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大口端边缘向外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本体的小口端边缘向内形成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内壁上向本体内部形成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第二翻边与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筋板,所述本体的外侧倾斜角度a为7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边与第三翻边的连接处外侧形成有第一圆角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在不拆箱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的拉出线并查验线的情况,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有效防止包装箱和线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穿线管,包括本体1;本体1的大口端边缘向外形成有第一翻边11,本体1的小口端边缘向内形成有第二翻边12,第二翻边12的内壁上向本体1内部形成有第三翻边13,第三翻边13、第二翻边12与本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筋板14,本体1的外侧倾斜角度a为7度;第二翻边12与第三翻边13的连接处外侧形成有第一圆角边15,第一翻边11的内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边16。

使用时:将本体1嵌设在包装箱一侧内部,并使得本体1的小口端朝内设置,第一翻边11扣紧在包装箱的外壁,装在箱内的线的一端经由设在本体1小口端上的第三翻边13进入本体1内部,再从本体1的大口端向外穿出,这样就可以在不拆箱的情况下,将线通过本体1拉到外面查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时间,第一圆角边15和第二圆角边16的设置防止线在拉出过程中受到损伤;多个筋板14的设置提高了第三翻边13的强度,有效防止了变形。

现有的装在包装箱内的线在验货时,必须拆箱才能查验线的情况,而拆箱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拆箱时很容易把箱子拆坏,进而影响二次装箱;本实用新型能在不拆箱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的拉出线并查验线的情况,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有效防止包装箱和线发生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穿线管,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大口端边缘向外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本体的小口端边缘向内形成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内壁上向本体内部形成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第二翻边与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筋板,所述本体的外侧倾斜角度a为7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与第三翻边的连接处外侧形成有第一圆角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圆角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线管,包括本体;本体的大口端边缘向外形成有第一翻边,本体的小口端边缘向内形成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的内壁上向本体内部形成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第二翻边与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筋板;本实用新型能在不拆箱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的拉出线并查验线的情况,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有效防止包装箱和线发生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赛德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