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灌封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7100发布日期:2020-08-28 16:0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灌封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灌封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灌封生产线。



背景技术:

对于几克至几十克的小装量茶叶灌封,由于产品精度、外观等质量要求高,目前一般采用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对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习惯等有较高的要求,加上重复性的劳动容易导致疲劳,无法保证灌装量的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有利于保证灌装精度的茶叶灌封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灌封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前称重装置和灌装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后称重装置、封铝箔装置、加盖预旋紧装置和旋盖装置,所述灌装前称重装置与第一输送轨道之间设有第一转运装置,所述灌装后称重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之间设有第二转运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装前称重装置远离所述第一转运装置的一侧设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与灌装前称重装置之间设有翻转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运装置与所述灌装装置之间设有灌装前抽真空充氮装置,所述灌装后称重装置与所述封铝箔装置之间设有灌装后抽真空充氮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茶叶灌封生产线还包括贴标装置,所述旋盖装置远离所述加盖预旋紧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三转运装置,所述第三转运装置与所述贴标装置之间设有第三输送轨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第二输送轨道和第三输送轨道平行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茶叶灌封生产线,利用灌装装置、封铝箔装置、加盖预旋紧装置和旋盖装置分别完成茶叶的灌装、铝箔封口、加盖和预旋紧、以及旋紧,利用第一输送轨道、第二输送轨道、第一转运装置和第二转运装置实现茶叶罐体在各装置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灌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缺陷,降低人力成本投入;灌装前称重装置对空的茶叶罐称重,灌装后称重装置对完成灌装后的茶叶罐进行称重,通过两者的差值可以计算出茶叶的灌装量,并与标准灌装量进行对比,可及时将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保证灌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茶叶灌封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输送轨道;2、第二输送轨道;3、灌装前称重装置;4、灌装装置;5、灌装后称重装置;6、封铝箔装置;7、加盖预旋紧装置;8、旋盖装置;9、第一转运装置;10、第二转运装置;11、上料装置;12、翻转装置;13、灌装前抽真空充氮装置;14、灌装后抽真空充氮装置;15、贴标装置;16、第三转运装置;17、第三输送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茶叶灌封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第一输送轨道1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前称重装置3和灌装装置4,第二输送轨道2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后称重装置5、封铝箔装置6、加盖预旋紧装置7和旋盖装置8,灌装前称重装置3与第一输送轨道1之间设有第一转运装置9,灌装后称重装置5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之间,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之间设有第二转运装置10。其中,第一输送轨道1、第二输送轨道2等可以是输送网带及其他常见的输送机构;第一转运装置9、第二转运装置10可以是转运机械手、平移转运机构及其他常见的转运装置。

该茶叶灌封生产线,利用灌装装置4、封铝箔装置6、加盖预旋紧装置7和旋盖装置8分别完成茶叶的灌装、铝箔封口、加盖并预旋紧、以及旋紧,利用第一输送轨道1、第二输送轨道2、第一转运装置9和第二转运装置10实现茶叶罐体在各装置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灌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缺陷,降低人力成本投入;灌装前称重装置3对空的茶叶罐称重,灌装后称重装置5对完成灌装后的茶叶罐进行称重,通过两者的差值可以计算出茶叶的灌装量,并与标准灌装量进行对比,从而及时将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保证灌装精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灌装前称重装置3远离第一转运装置9的一侧设有上料装置11,上料装置11与灌装前称重装置3之间设有翻转装置12。茶叶罐倒立上料至上料装置11,利用翻转装置12抓取并进行180°翻转放置于灌装前称重装置3,可在称重之前排出罐体中的杂物,保证罐体内的清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运装置9与灌装装置4之间设有灌装前抽真空充氮装置13,灌装后称重装置5与封铝箔装置6之间设有灌装后抽真空充氮装置14。在灌装前后进行抽真空充氮,有利于排出罐体内的空气,提高产品的保质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茶叶灌封生产线还包括贴标装置15,旋盖装置8远离加盖预旋紧装置7的一侧设有第三转运装置16,第三转运装置16与贴标装置15之间设有第三输送轨道17。盖旋紧之后,第三转运装置16将第二输送轨道2上的罐体转移至第三输送轨道17上,利用第三输送轨道17将罐体输送至贴标装置15,完成贴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轨道1、第二输送轨道2和第三输送轨道17平行布置,结构合理、紧凑,有利于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叶灌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前称重装置(3)和灌装装置(4),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后称重装置(5)、封铝箔装置(6)、加盖预旋紧装置(7)和旋盖装置(8),所述灌装前称重装置(3)与第一输送轨道(1)之间设有第一转运装置(9),所述灌装后称重装置(5)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之间设有第二转运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灌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前称重装置(3)远离所述第一转运装置(9)的一侧设有上料装置(11),所述上料装置(11)与灌装前称重装置(3)之间设有翻转装置(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灌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9)与所述灌装装置(4)之间设有灌装前抽真空充氮装置(13),所述灌装后称重装置(5)与所述封铝箔装置(6)之间设有灌装后抽真空充氮装置(1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灌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标装置(15),所述旋盖装置(8)远离所述加盖预旋紧装置(7)的一侧设有第三转运装置(16),所述第三转运装置(16)与所述贴标装置(15)之间设有第三输送轨道(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灌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1)、第二输送轨道(2)和第三输送轨道(17)平行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灌封生产线,包括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前称重装置和灌装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灌装后称重装置、封铝箔装置、加盖预旋紧装置和旋盖装置,所述灌装前称重装置与第一输送轨道之间设有第一转运装置,所述灌装后称重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之间设有第二转运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有利于保证灌装精度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明;陈勇;欧伟;蔡大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