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4110发布日期:2020-09-29 09:4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药装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于洁净室内的容器装备排气口不能直接排放于地面,否则腐蚀物料会造成地面破坏。现有容器带压排气大多采用标准的呼吸器完成,这种功能实现方式在含水量高或介质降温后会形成凝结物的工作环境下会造成呼吸器堵塞,影响装备的正常使用,使设备频繁更换滤芯,维护保养时间多,耗材使用量大,运行成本高。另一种方式为不使用呼吸器,将容器带压排放管道直接与工程排废管道连接,这种使用方式可以解决呼吸器堵塞问题,但是如果排废管道出现背压的情况,装备内的物料将会被污染,造成整罐物料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安全可靠的防背压排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它包括竖向设置的缓冲管、排气管、分散管和排液管,所述排气管设置于缓冲管的顶部,排气管的一端伸入于缓冲管内,另一端延伸于缓冲管的外部,所述排液管设置于缓冲管的底部且与缓冲管连通,所述分散管由上往下穿过排气管且伸入于缓冲管内,分散管的顶端向上延伸于排气管外部,且与反应容器的排气口经管卡连接,分散管与排气管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分散管的底部封闭,分散管的下端部的柱面上开设有多个位于缓冲管内的小孔。

所述缓冲管、排气管、分散管和排液管同轴设置。

所述排液管的直径小于缓冲管的直径。

所述小孔均匀分布于分散管上。

所述排气管和排液管焊接于缓冲管上。

所述排气管的直径小于缓冲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管的底端采用密闭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因高压气体和液体直接冲击工程排废管道而造成工程排废管道压力增加,影响其它设备正常使用的问题。

2、小孔降低气液混合相的流速和冲击,有利于气相和液相的分离,从小孔处流出的气相从排气管和分散管之间的环形腔排放到大气,而从小孔处流出的液相经排液管进入到工程排废管道内,从而实现了气体和液体分开排放的功能,同时避免了液相从环形腔中喷出而污染洁净室地面。

3、小孔由于悬于缓冲管内,小孔与环形腔连通,环形腔又与大气连通,因此即使出现工程排废管道压力上升,出现废水反串的意外情况,废水也不会进入罐内而污染制品,起到了安全保护的作用。

4、相比于频繁更换高值的呼吸器滤芯或因有管道背压而造成制品污染的高昂代价风险,该装置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在生物制药洁净室厂区内的容器装备上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缓冲管,2-排气管,3-分散管,4-排液管,5-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它包括竖向设置的缓冲管1、排气管2、分散管3和排液管4,所述排气管2和排液管4焊接于缓冲管1上,所述排气管2设置于缓冲管1的顶部,排气管2的一端伸入于缓冲管1内,另一端延伸于缓冲管1的外部,所述排液管4设置于缓冲管1的底部且与缓冲管1连通,所述分散管3由上往下穿过排气管2且伸入于缓冲管1内,分散管3的顶端向上延伸于排气管2外部,且与反应容器的排气口经管卡连接,分散管3与排气管2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分散管3的底部封闭,分散管3的下端部的柱面上开设有多个位于缓冲管1内的小孔5,小孔5均匀分布于分散管3上。

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管1、排气管2、分散管3和排液管4同轴设置,所述排液管4的直径小于缓冲管1的直径。所述排气管2的直径小于缓冲管1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排液管4接到工程排废管道上,反应容器排出的气液混合相在压力下进入分散管3内,随后从小孔5流出,小孔5降低气液混合相的流速和冲击,有利于气相和液相的分离,从小孔5处流出的气相从排气管2和分散管3之间的环形腔排放到大气,而从小孔处流出的液相经排液管4进入到工程排废管道内,从而实现了气体和液体分开排放的功能,同时避免了液相从环形腔中喷出而污染洁净室地面。此外,小孔5由于悬于缓冲管1内,小孔5与环形腔连通,环形腔又与大气连通,因此即使出现工程排废管道压力上升,出现废水反串的意外情况,废水也不会进入罐内而污染制品,起到了安全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竖向设置的缓冲管(1)、排气管(2)、分散管(3)和排液管(4),所述排气管(2)设置于缓冲管(1)的顶部,排气管(2)的一端伸入于缓冲管(1)内,另一端延伸于缓冲管(1)的外部,所述排液管(4)设置于缓冲管(1)的底部且与缓冲管(1)连通,所述分散管(3)由上往下穿过排气管(2)且伸入于缓冲管(1)内,分散管(3)的顶端向上延伸于排气管(2)外部,且与反应容器的排气口经管卡连接,分散管(3)与排气管(2)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分散管(3)的底部封闭,分散管(3)的下端部的柱面上开设有多个位于缓冲管(1)内的小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1)、排气管(2)、分散管(3)和排液管(4)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4)的直径小于缓冲管(1)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5)均匀分布于分散管(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和排液管(4)焊接于缓冲管(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的直径小于缓冲管(1)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背压排放装置,它包括竖向设置的缓冲管(1)、排气管(2)、分散管(3)和排液管(4),排气管(2)的一端伸入于缓冲管(1)内,另一端延伸于缓冲管(1)的外部,排液管(4)设置于缓冲管(1)的底部且与缓冲管(1)连通,分散管(3)由上往下穿过排气管(2)且伸入于缓冲管(1)内,分散管(3)的顶端向上延伸于排气管(2)外部,且与反应容器的排气口经管卡连接,分散管(3)与排气管(2)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分散管(3)的底部封闭,分散管(3)的下端部的柱面上开设有多个位于缓冲管(1)内的小孔(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叶发才;廖玉;陈果;孙杨;余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英德生物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