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8181发布日期:2021-03-19 10:5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流化装置多采用风帽的型式,阻力大、成本高。在物料气力输送装置中,为防止堵料,需采用流化风,为了防止物料落入流化风管内,需要在流化风口位置设置物料隔离装置,如果采用多孔板,则极容易卡塞,且细颗粒物料落入流化风道内,不容易被吹出,逐渐积累,最终会总成流化风道堵塞。因此,现有的流化装置因为和物料直接接触,容易出现物料卡塞及堵料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物料卡塞的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还包括内衬在所述壳体中的管束及与所述壳体一端开口相连的法兰盖,所述管束的底端与法兰盖之间设置有流化风箱,所述壳体侧面且位于流化风箱位置处设置有与流化风箱相连通的流化风进口,所述壳体另一端开口为流化风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管束包括若干个管束单元,若干个管束单元呈阵列排布,且每相邻两个管束单元呈相接触布置;每个所述管束单元包括水平管、过渡管和竖直管,且所述水平管的管径、过渡管的管径和竖直管的管径三者相同;所述水平管通过第一弯管与过渡管一端相连,所述竖直管通过第二弯管与过渡管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管束单元的管径均为5~20mm,且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弧度相等均为40°~50°。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水平壳体、竖直壳体及用于连接水平壳体和竖直壳体的过渡壳体,所述水平管布置在水平壳体内,所述竖直管布置在竖直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盖通过螺栓螺母与壳体一端开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管束的顶端与壳体另一端开口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管束单元的管径小,大物料不容易落入,即使有部分小颗粒物流落入管束单元内,在管束单元内积存,很容易被流化风吹出,解决了物料卡塞问题,避免了流化风道堵塞的问题;可应用于固态颗粒物料或气固混合物料的流化,在管道或设备容易堵料部位应用本流化装置可以防止堵料,该装置低成本且防堵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1、内衬在壳体1中的管束9及通过螺栓螺母3与壳体1一端开口相连的法兰盖2,管束9的底端与法兰盖2之间设置有流化风箱10,管束9的顶端与壳体1另一端开口平齐,壳体1侧面且位于流化风箱10位置处设置有与流化风箱10相连通的流化风进口4,壳体1另一端开口为流化风出口5。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管束9包括若干个管束单元11,若干个管束单元11呈阵列排布,且每相邻两个管束单元11呈相接触布置。每个管束单元11包括水平管14、过渡管13和竖直管12,且水平管14的管径、过渡管13的管径和竖直管12的管径三者相同;水平管14通过第一弯管16与过渡管13一端相连,竖直管12通过第二弯管15与过渡管13另一端相连。对应地,壳体1包括水平壳体8、竖直壳体6及用于连接水平壳体8和竖直壳体6的过渡壳体7。水平管14布置在水平壳体8内,竖直管12布置在竖直壳体6内,且每个管束单元11的管径均为5~20mm(当然,物料越细,管径越小,原则上管径不小于物料平均粒度),且第一弯管16和第二弯管15的弧度相等均为40°~50°。本实用新型管束单元的管径小,大物料不容易落入,即使有部分小颗粒物流落入管束单元内,也是在管束单元内积存,很容易被流化风吹出,巧妙的解决了物料卡塞问题,避免了流化风道堵塞的问题。

壳体1一端开口通过螺栓螺母3与法兰盖2相连,便于拆卸,当流化装置检修时,可以将该法兰盖取下,清除进风腔内积粉,疏通堵塞的流化风管束单元。

本实用新型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和输料管可直接焊接,当用于输料管的弯头部位时,流化装置的出风口为斜切口型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衬在所述壳体中的管束及与所述壳体一端开口相连的法兰盖,所述管束的底端与法兰盖之间设置有流化风箱,所述壳体侧面且位于流化风箱位置处设置有与流化风箱相连通的流化风进口,所述壳体另一端开口为流化风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包括若干个管束单元,若干个管束单元呈阵列排布,且每相邻两个管束单元呈相接触布置;每个所述管束单元包括水平管、过渡管和竖直管,且所述水平管的管径、过渡管的管径和竖直管的管径三者相同;所述水平管通过第一弯管与过渡管一端相连,所述竖直管通过第二弯管与过渡管另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束单元的管径均为5~20mm,且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弧度相等均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水平壳体、竖直壳体及用于连接水平壳体和竖直壳体的过渡壳体,所述水平管布置在水平壳体内,所述竖直管布置在竖直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盖通过螺栓螺母与壳体一端开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的顶端与壳体另一端开口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管集束式流化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还包括内衬在所述壳体中的管束及与所述壳体一端开口相连的法兰盖,所述管束的底端与法兰盖之间设置有流化风箱,所述壳体侧面且位于流化风箱位置处设置有与流化风箱相连通的流化风进口,所述壳体另一端开口为流化风出口。管束单元的管径小,大物料不容易落入,即使有部分小颗粒物流落入管束单元内,在管束单元内积存,很容易被流化风吹出,解决了物料卡塞问题,避免了流化风道堵塞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奇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