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0711发布日期:2021-05-04 10:2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壳山核桃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



背景技术:

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将核桃的幼苗移植到种植区域内,通常需要一些用于移植装苗的工具以及运输车等,现有技术中的这些装苗工具结构都是比较简单的,例如装苗的框体、箱体等;现有的这些工具一方面不能很好的保护幼苗,而且每次运输放置的量不够多,而如果要设置较大放置量的工具时,又需要设置较大提及的工具,在运输的时候有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盖板和上装苗筒体、配合使用的下盖板和下装苗筒体以及用于连接上装苗筒体和下装苗筒体的连杆;所述的下装苗筒体设置在上装苗筒体的下方,两个筒体内设置为装苗空间,并且所述下装苗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下槽体;所述上装苗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上槽体,两个筒体上下放置后,上下侧的槽体位置也相互对应;而所述的连杆则相应安装在下槽体和上槽体内将上下两个筒体连成一体,并且上下两个筒体在连杆的作用下可相对旋转;并且所述的下盖板上还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设置位置与连杆的位置对应,当下盖板相应盖在下装苗筒体上时,所述的连杆相应卡装在开口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均设置有槽边,均可自由从筒体上拿放,所述的上盖板设置为完整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装苗筒体与下装苗筒体的内外径设置相同,而两个筒体之间的间隙则设置与下盖板的厚度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盖板上还设置有可更换的软垫;并且设置下装苗筒体的重量大于上装苗筒体。

作为优选,所述下盖板上的开口相应设置为向内侧凹陷的弧形开口结构,该开口大小尺寸与连杆尺寸相对应,使得连杆可嵌装在开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下装苗筒体和上装苗筒体可围绕连杆做°旋转。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中下装苗筒体和上装苗筒体内均设置槽体,通过在槽体内安装连杆将两个筒体安装成一体,并且两个筒体均相应设置盖体,上下两个筒体内的装苗空间均可用于放置核桃的幼苗,两个筒体通过连接后还可相应旋转,在装苗的时候,先将上方的上装苗筒体旋转到一定的角度,不妨碍下装苗筒体的装苗,而后将上装苗筒体旋转到与下装苗筒体的位置重合,再装苗,然后通过上盖板盖住,这样设置后,无论是将幼苗储存起来还是运往种植区域移植都能够很好的保护幼苗;并且整体结构为双层设计,并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多层结构,可以更多的放置幼苗;另外就是这种结构在运输车上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上下筒体只要重合放置即可节省空间;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2)本装置中在种植的时候会方便休息以及取出幼苗,移植的时候可以先将上装苗筒体内的幼苗取出来种植,之后将上幼苗筒体旋转一定的角度,再将下装苗筒体内的幼苗取出来,本装置中下装苗筒体放置下盖板之后还可以作为休息用的凳子使用,可以说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盖板1和上装苗筒体2、配合使用的下盖板4和下装苗筒体5以及用于连接上装苗筒体2和下装苗筒体5的连杆3;下装苗筒体5设置在上装苗筒体2的下方,两个筒体内设置为装苗空间,并且下装苗筒体5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下槽体501;上装苗筒体2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上槽体201,两个筒体上下放置后,上下侧的槽体位置也相互对应;而连杆3则相应安装在下槽体501和上槽体201内将上下两个筒体连成一体,并且上下两个筒体在连杆3的作用下可相对旋转;并且下盖板4上还设置有开口401,该开口401的设置位置与连杆3的位置对应,当下盖板4相应盖在下装苗筒体5上时,连杆3相应卡装在开口401上。

上盖板1和下盖板4上均设置有槽边,均可自由从筒体上拿放,上盖板1设置为完整圆形;上装苗筒体2与下装苗筒体5的内外径设置相同,而两个筒体之间的间隙则设置与下盖板4的厚度相适配;下盖板4上还设置有可更换的软垫;并且设置下装苗筒体5的重量大于上装苗筒体2。

下盖板4上的开口401相应设置为向内侧凹陷的弧形开口结构,该开口大小尺寸与连杆3尺寸相对应,使得连杆3可嵌装在开口401内;下装苗筒体5和上装苗筒体2可围绕连杆做360°旋转。

本装置中下装苗筒体和上装苗筒体内均设置槽体,通过在槽体内安装连杆将两个筒体安装成一体,并且两个筒体均相应设置盖体,上下两个筒体内的装苗空间均可用于放置核桃的幼苗,两个筒体通过连接后还可相应旋转,在装苗的时候,先将上方的上装苗筒体旋转到一定的角度,不妨碍下装苗筒体的装苗,而后将上装苗筒体旋转到与下装苗筒体的位置重合,再装苗,然后通过上盖板盖住,这样设置后,无论是将幼苗储存起来还是运往种植区域移植都能够很好的保护幼苗;并且整体结构为双层设计,并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多层结构,可以更多的放置幼苗;另外就是这种结构在运输车上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上下筒体只要重合放置即可节省空间;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本装置中在种植的时候会方便休息以及取出幼苗,移植的时候可以先将上装苗筒体内的幼苗取出来种植,之后将上幼苗筒体旋转一定的角度,再将下装苗筒体内的幼苗取出来,本装置中下装苗筒体放置下盖板之后还可以作为休息用的凳子使用,可以说十分的方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使用的上盖板(1)和上装苗筒体(2)、配合使用的下盖板(4)和下装苗筒体(5)以及用于连接上装苗筒体(2)和下装苗筒体(5)的连杆(3);所述的下装苗筒体(5)设置在上装苗筒体(2)的下方,两个筒体内设置为装苗空间,并且所述下装苗筒体(5)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下槽体(501);所述上装苗筒体(2)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上槽体(201),两个筒体上下放置后,上下侧的槽体位置也相互对应;而所述的连杆(3)则相应安装在下槽体(501)和上槽体(201)内将上下两个筒体连成一体,并且上下两个筒体在连杆(3)的作用下可相对旋转;并且所述的下盖板(4)上还设置有开口(401),该开口(401)的设置位置与连杆(3)的位置对应,当下盖板(4)相应盖在下装苗筒体(5)上时,所述的连杆(3)相应卡装在开口(4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1)和下盖板(4)上均设置有槽边,均可自由从筒体上拿放,所述的上盖板(1)设置为完整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装苗筒体(2)与下装苗筒体(5)的内外径设置相同,而两个筒体之间的间隙则设置与下盖板(4)的厚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板(4)上还设置有可更换的软垫;并且设置下装苗筒体(5)的重量大于上装苗筒体(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4)上的开口(401)相应设置为向内侧凹陷的弧形开口结构,该开口大小尺寸与连杆(3)尺寸相对应,使得连杆(3)可嵌装在开口(4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苗筒体(5)和上装苗筒体(2)可围绕连杆做360°旋转。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装苗工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盖板和上装苗筒体、配合使用的下盖板和下装苗筒体以及用于连接上装苗筒体和下装苗筒体的连杆;所述的下装苗筒体设置在上装苗筒体的下方,两个筒体内设置为装苗空间,并且所述下装苗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下槽体;所述上装苗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竖直的上槽体。本装置中无论是将幼苗储存起来还是运往种植区域移植都能够很好的保护幼苗;并且整体结构为双层设计,并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多层结构,可以更多的放置幼苗;另外就是这种结构在运输车上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上下筒体只要重合放置即可节省空间;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浩;王克春;郁世军;尚楚;陈自华;彭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8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