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0075发布日期:2021-07-20 16:1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食用植物油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储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食用植物油储油罐。



背景技术:

食用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人体营养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但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氧化后生成的过氧化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很多油脂工厂采用充氮的方式对植物油加以保护,但纵观各厂家的储油罐其罐体罐顶都是与呼吸阀直接相连,然而氮气由于密度小容易透过呼吸阀挥发到储油罐外界,最终会造成罐内氮气浓度降低甚至极低而起不到防止油脂氧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保留储油罐内氮气高浓度以防止油脂氧化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包括罐体、封盖和呼吸阀,封盖和呼吸阀之间通过一根多弯道蛇形管连接;还包括充氮装置,充氮装置的氮气由通气管道送入罐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弯道蛇形管与呼吸阀连接的末端管口朝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弯道蛇形管与封盖连接的始端管口朝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多弯道蛇形管的弯道数量为3~8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罐体底部为锥形罐底。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通气管道在罐体内延伸至锥形罐底的锥形口部处。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充氮装置包括制氮机和过滤器,氮气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通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罐体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和罐体内壁之间为真空层。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罐体或封盖上设有用于监测罐体内温度的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封盖为外凸弧面封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颠覆传统的呼吸阀直接设置在罐体顶部的做法,将呼吸阀独立开来,用多弯道蛇形管接通呼吸阀和罐体,避免了罐体内氮气的大量挥发,能保障植物油储存所需的高氮气浓度,防止油脂氧化,同时还保留了呼吸阀原本的作用;

2)通入氮气的通气管道深入罐体锥形罐底锥形口部,可保证氮气直接冲入油脂中,进而将油脂中的空气置换出来,增加油脂中氮气浓度,进一步达到防油脂氧化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如图1所示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包括罐体11、封盖12、呼吸阀2和充氮装置3,其中封盖12和呼吸阀2之间通过一根多弯道蛇形管4连接,充氮装置3的氮气由通气管道5送入罐体11,封盖12上接进油管6,罐体底部具有下料口7,罐体底部四周设有罐腿13使储油罐稳定放置。

本实施例摒弃传统的储油罐和呼吸阀直接接触的设计,而是将封盖12与呼吸阀2通过多弯道蛇形管4接通,且多弯道蛇形管4与呼吸阀2连接的末端管口及其与封盖连接的始端管口均朝下设置,如此可有效避免氮气因密度小而易挥发(也可称为逃逸)的缺陷,从而保障储油罐内的高氮气浓度,防止油脂氧化,保证油脂安全。

具体地,多弯道蛇形管4的弯道数量为3~8个,弯道数量越多越能增加氮气挥发的难度。

罐体底部优选设计为锥形罐底14,下料口7位于锥形罐底14的最低处,往罐体11内注入氮气的通气管道5在罐体内延伸至锥形罐底14的锥形口部处,以使氮气能直接冲入油脂中将生产的油脂中的空气置换出来,进而增加油脂中氮气浓度,进一步防止油脂氧化。

充氮装置3包括制氮机31和过滤器32,氮气经过滤器32过滤后进入通气管道5,过滤器可将氮气中可能掺杂的异物和杂质等预先去除,避免对油脂造成污染。

考虑到油脂易因外界环境影响而变质的问题,还应使油脂的储存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因此需在罐体内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和罐体内壁之间为真空层,同时罐体或封盖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罐体内温度的温度计8和温度探测器(未示出),以便工作人员即时查看储油罐内实际温度或在环境温度发生大幅变化时温度探测器能自动预警。

此外,罐体上还设有液位计9即时监测进油量和储油量。

本储油罐的封盖12为外凸弧面封盖,罐体或封盖上开设有人孔15用于观察罐内情况和储油罐后期维护。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或连接方式,只要是具有与本技术方案思路相同或相近的储油罐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包括罐体(11)、封盖(12)和呼吸阀(2),其特征是:封盖(12)和呼吸阀(2)之间通过一根多弯道蛇形管(4)连接;还包括充氮装置(3),充氮装置的氮气由通气管道(5)送入罐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多弯道蛇形管(4)与呼吸阀(2)连接的末端管口朝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多弯道蛇形管(4)与封盖(12)连接的始端管口朝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多弯道蛇形管(4)的弯道数量为3~8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罐体底部为锥形罐底(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通气管道(5)在罐体(11)内延伸至锥形罐底(14)的锥形口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充氮装置包括制氮机(31)和过滤器(32),氮气经过滤器(32)过滤后进入通气管道(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罐体(11)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和罐体内壁之间为真空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罐体或封盖上设有用于监测罐体内温度的温度计(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其特征是:封盖(12)为外凸弧面封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食用植物油储油罐,包括罐体、封盖和呼吸阀,封盖和呼吸阀之间通过一根多弯道蛇形管连接;还包括充氮装置,充氮装置的氮气由通气管道送入罐体。颠覆传统的呼吸阀直接设置在罐体顶部的做法,将呼吸阀独立开来,用多弯道蛇形管接通呼吸阀和罐体,避免了罐体内氮气的大量挥发,能保障植物油储存所需的高氮气浓度,防止油脂氧化,同时还保留了呼吸阀原本的作用;通入氮气的通气管道深入罐体锥形罐底锥形口部,可保证氮气直接冲入油脂中,进而将油脂中的空气置换出来,增加油脂中氮气浓度,进一步达到防油脂氧化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谭传波;张帆;黄闺;杨友志;赖琼玮;吴丹;周娟;骆金杰;周魁香;罗芳;胡娜;杨耀学;唐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