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1363发布日期:2021-08-27 10:5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蘑菇基料制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像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

目前,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是提供细胞营养并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最适宜生存营养环境。

现阶段,在对蘑菇基料制备培养制作时,通过粉碎机搅碎的稻草与粪便进行混合,并通过上料装置进行稻草进行快速上料,但现有的上料方式多为单一的利用抓斗进行对稻草原材料的上料,这种方式无法对稻草原材料进行均匀的分散,直接堆积放置,使得原材料易结块粘附,无法充分的对空气接触,从而对后续的原材料的发酵作业产生影响,无法高效且均匀的对原材料进行上料,对此我们提出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料方式多为单一的利用抓机进行对稻草原材料的上料,这种方式无法对稻草原材料进行均匀的分散,直接堆积放置,使得原材料易结块粘附,无法充分的对空气接触,从而对后续的原材料的发酵作业产生影响,无法高效且均匀的对原材料进行上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包括底座及呈相对状设置在底座上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呈相对状分布的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共同设有输送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设有分散组件,且分散组件位于输送组件的上方;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两端分别与呈对称状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每个转轴的外部均套设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的外壁套设有输送带,所述传动辊的侧边并位于转轴上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且其中一个转轴的端面设有驱动件。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外壁呈等距状设有若干挡块,且若干挡块与输送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转轴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转轴的斜上方。

优选的,所述分散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与呈对称状设置的第二支撑板相连接,且驱动轴的外壁套设有耙齿,所述驱动轴的其中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并与驱动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外壁均设有侧壁挡板,两个侧壁挡板之间设有底部挡板,且底部挡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边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下料斗。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移动轮,且若干移动轮呈阵列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设置的输送组件,使用中,通过将原材料投放在位于底部的输送带上,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转轴进行转动,并利用链条与齿轮的传动连接,使其带动多转轴进行转动,即实现传动辊的运作,完成输送带与原材料的输送作业,由于输送带外壁上设置的挡块,能够避免输送至上方的原材料滚落至底部,并且,输送带两侧设置的侧壁挡板及侧壁挡板上设置的底部挡板,能够有效的对投放的原材料进行阻挡,并与挡块相配合,实现对原材料均匀的输送上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材料堆积放置,对后续的发酵产生影响的问题,满足使用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为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设置的分散组件,使用中,启动驱动件,并带动与驱动件相连接的驱动轴进行转动,使其耙齿转动,并对输送带上输送的原材料进行均匀分散,进一步的提升对原材料均匀分散的效果,避免堆积结块的问题,使得对后续原材料的发酵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底座;11、移动轮;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21、转轴;22、齿轮;23、链条;24、传动辊;25、输送带;251、挡块;31、侧壁挡板;32、底部挡板;41、驱动轴;42、耙齿;5、连接板;6、下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原材料上料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底座1及呈相对状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2的一侧设有呈相对状分布的第二支撑板13,具体的,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12与第二支撑板13上共同设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用于原材料的均匀输送,避免造成原材料的堆积结块,第二支撑板13的上设有分散组件,分散组件用于进一步的对原材料进行均匀分散,且分散组件位于输送组件的上方;

输送组件包括两个转轴21,两个转轴21两端分别与呈对称状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上,两个转轴21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转动连接,每个转轴21的外部均套设有传动辊24,且传动辊24与转轴21固定连接,传动辊24的外壁套设有输送带25,输送带25与传动辊24传动连接,传动辊24的侧边并位于转轴21上套设有齿轮22,齿轮22与转轴21固定连接,齿轮22之间通过链条23传动连接,且其中一个转轴21的端面设有驱动件,具体的,驱动件为电机。

进一步的,输送带25外壁呈等距状设有若干挡块251,且若干挡块251与输送带2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挡块251,在使用中能够对输送带25上的原材料的输送进行阻挡,避免输送至上部的原材料滚落,同时,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对原材料的输送效果及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13上的转轴21位于第一支撑板12上的转轴21的斜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输送带25呈倾斜状设置,可将位于底部的原材料输送至上部,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及原材料的上料作业。

进一步的,分散组件包括驱动轴41,驱动轴41的两端与呈对称状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3转动连接,且驱动轴41的外壁套设有耙齿42,耙齿42与驱动轴41固定连接,驱动轴41的其中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13并与驱动件相连接,具体的,驱动件为电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运作,带动与驱动件相连接的驱动轴41进行转动,使其耙齿42转动,并对输送带25上输送的原材料进行均匀分散,进一步的提升对原材料均匀分散的效果,避免堆积结块的问题,使得对后续原材料的发酵更加高效。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相对外壁均设有侧壁挡板31,侧壁挡板31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固定连接,两个侧壁挡板31之间设有底部挡板32,底部挡板32与侧壁挡板31固定连接,且底部挡板32位于第一支撑板12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侧壁挡板31和底部挡板32能够对放置在输送带25上的原材料进行阻挡,提升输送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13的侧边设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上设有下料斗6。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下料斗6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收集,并排放至后续加工装置。

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移动轮11,且若干移动轮11呈阵列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移动轮11,便于对底座1进行多方位的移动调节。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将原材料投放在位于底部的输送带25上,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转轴21进行转动,并利用链条23与齿轮22的传动连接,使其带动多转轴21进行转动,即实现传动辊24的运作,完成输送带25与原材料的输送作业,由于输送带外壁上设置的挡块251,能够避免输送至上方的原材料滚落至底部,并且,输送带25两侧设置的侧壁挡板31及侧壁挡板31上设置的底部挡板32,能够有效的对投放的原材料进行阻挡,并与挡块251相配合,实现对原材料均匀的输送上料,启动驱动件,带动与驱动件相连接的驱动轴41进行转动,使其耙齿42转动,并对输送带25上输送的原材料进行均匀分散,进一步的提升对原材料均匀分散的效果,避免堆积结块的问题,使得对后续原材料的发酵更加高效,直至完成全部工作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