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3097发布日期:2021-11-06 05:4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2.链条是一种重要的基础产品,由于兼有轮传动和带传动的特点,在农业机械、汽车、摩托车、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及纺织造纸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移,我国链条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为适应国内、国外链条市场的需求变化,我国链条行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提高制链的技术水平。但是,由于我国链条产业起点比较低,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链条行业从材料改制到链条装配,普遍存在装配水平较低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精度不高。由于装配水平的低下,不仅直接影响了行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而且大大削弱了高、精、尖产品的开发能力,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包括机架、机壳、转轴、安装块、弹簧、料斗和驱动机构,所述机壳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壳内设置搅动腔,所述机壳上设置进料口,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机壳外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块设置转轴上,所述弹簧径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块的侧壁,所述机壳的下方设置出料口,且位于所述弹簧运动路线上。
4.进一步地,所述搅动腔为圆柱形。
5.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后料筒、中料筒和前料筒,所述中料筒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料筒固定,所述前料筒安装于所述中料筒上,且利用两侧设置的连杆与所述后料筒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机壳还包括调节块,所述中料筒下方设置安装孔,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
7.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挡板,移动所述挡板以控制所述进料口打开和关闭。
8.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固定座,联动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上端连接所述挡板。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主动皮带轮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所述从动皮带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巧妙的运用弹簧的韧性,进而使得弹簧进入弹簧内,并通过弹簧校准
其方向且并引导销轴落入出料口内,实现了对销轴的下料口。另外,通过连动杆驱动挡板以打开和关闭进料口,以控制销轴的进料量。机壳采用三段式组成,将前料筒打开,能对搅动腔内进行清理、维修。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机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如下:
16.1、机架,2、机壳,3、转轴,4、安装块,5、弹簧,6、料斗,7、驱动机构,11、固定座,12、联动杆,21、后料筒,22、中料筒,23、前料筒,24、连杆,25、调节块,26、挡板,71、电机,72、主动皮带轮,73、从动皮带轮,74、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如图1

3所示,包括机架1、机壳2、转轴3、安装块4、弹簧5、料斗6和驱动机构7,机壳2固定在机架1上,机壳2 内设置搅动腔,机壳2上设置进料口,料斗6设置在进料口上;销轴倒入料斗中,通过进料口进入搅动腔内。转轴3设置在机壳2内且一端延伸至机壳2外与驱动机构7连接,安装块4上设置键槽,对应的,在转轴上也设置键槽,安装块4通过键与转轴3连接。弹簧5径向设置在安装块4的侧壁上,机壳2下方设置出料口,且位于弹簧5的运动路线上。可见,驱动机构7在驱动转轴3转动时,利用弹簧5的柔韧性,会与销轴发生碰撞等,销轴有一定几率会进入弹簧5的孔内,而后弹簧5途径出料口,弹簧5 内的销轴从出料口排出。
1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搅动腔为圆柱形。
2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机壳2包括后料筒21、中料筒22和前料筒23,中料筒22通过螺栓与后料筒21固定,前料筒23安装于中料筒 22上,且利用两侧设置的连杆24与后料筒21固定。
2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机壳2还包括调节块25,中料筒22下方设置安装孔,调节块25设置在安装孔内,通过调节块25调节其上表面位置,使得弹簧5的端部恰好贴于调节块25上表面。出料口设置在调节块 25上。通常,调节块25的上表面高于搅动腔的内壁,呈阶梯结构;使得调节块25上表面的销轴相对其他部分较少,使得弹簧能够拨开表面销轴使弹簧内的销轴从出料口排出。
2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进料口处设置滑槽,滑槽上设置挡板 26,移动挡板26以控制进料口打开和关闭。进而控制销轴进入搅动腔的量。
2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机架1上设置固定座11,联动杆12转动设置在固定座11上,且上端连接挡板26。由于料斗6位置较高,如果不通过梯架等工具,工作人员无法够及以控制挡板26,因此,通过联动杆12,只需要扳动联动杆12即可控制挡板26打开和关闭。
2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电机71、主动皮带轮 72、从动皮带轮73和皮带74,主动皮带轮72设置在电机71上,从动皮带轮73设置在转轴3上,主动皮带轮72和从动皮带轮73通过皮带74连接,进而驱动转轴3转动。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

3所示,将销轴倒入料斗6内,扳动联动杆12控制挡板25打开,待销轴进入需求量值后,控制挡板25将出料口关闭。而后启动设备,通过驱动机构7驱动转轴3转动,以使得弹簧5搅动销轴,使得销轴进入弹簧5的孔中,当弹簧5经过出料口时从出料口排出。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壳、转轴、安装块、弹簧、料斗和驱动机构,所述机壳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壳内设置搅动腔,所述机壳上设置进料口,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机壳外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块设置转轴上,所述弹簧径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块的侧壁,所述机壳的下方设置出料口,且位于所述弹簧运动路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腔为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后料筒、中料筒和前料筒,所述中料筒通过螺栓与所述后料筒固定,所述前料筒安装于所述中料筒上,且利用两侧设置的连杆与所述后料筒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调节块,所述中料筒下方设置安装孔,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块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挡板,移动所述挡板以控制所述进料口打开和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固定座,联动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上端连接所述挡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所述主动皮带轮设置在所述电机上,所述从动皮带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主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搅动下料机构,包括机架、机壳、转轴、安装块、弹簧、料斗和驱动机构,机壳固定在机架上,机壳内设置搅动腔,机壳上设置进料口,料斗设置在进料口上;转轴设置在机壳内且一端延伸至机壳外与驱动机构连接,安装块设置转轴上,弹簧径向设置在安装块的侧壁,机壳的下方设置出料口,且位于弹簧运动路线上。本实用新型巧妙的运用弹簧的韧性,进而使得弹簧进入弹簧内,并通过弹簧校准其方向且并引导销轴落入出料口内,实现了对销轴的下料口。另外,通过连动杆驱动挡板以打开和关闭进料口,以控制销轴的进料量。机壳采用三段式组成,将前料筒打开,能对搅动腔内进行清理、维修。维修。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何汉朝 刘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椿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