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平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4650发布日期:2022-01-19 14:5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电梯平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平开门结构,主要适用于家用电梯或者别墅电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梯平开门设计,门板限位方式主要包括(考虑左右两扇门对称制作,以下仅描述站在厅门面向电梯的左手门为例):1、门电机转轴限位;2、关门到位触点限位;3、门板下转轴限位;但前述的限位方式在满足一定撞击强度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失效,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平开门结构,提高电梯平开门能够承受的撞击强度,保证安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电梯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安装于门框上的开门,所述开门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门框下部的地坎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配合实现关门限位的槽口。利用第一限位杆和槽口的配合,在距离转动轴线一定距离的位置给予开门一定的限位,有利于提高其整体抗撞击强度。
6.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于开门远离转动轴线的一端。
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槽口的啮合深度大于或等于3mm,即,第一限位杆底端到槽口顶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即使是在外力作用下开门发生一定的形变,仍然能够保证第一限位杆与槽口的配合限位。
8.优选的,所述开门上、靠近其转动轴线的位置开设有一段弧形槽,所述门框或地坎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槽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杆。该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开门、关门限位,而且能够确保开门的转动轨迹。
9.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杆一端插入所述弧形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杆止位于弧形槽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限位杆止位于槽口。分别利用第一限位杆与槽口的配合,以及第二限位杆与弧形槽的配合,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平开门能够承受的撞击强度。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杆止位于弧形槽的第二端时实现开门限位。
11.优选的,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位于开门的转动轴线上。
12.优选的,所述门框上安装有触点,所述开门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触点相配合的触头。
13.优选的,所述触点外设置有将其包裹于内部的触点支架;所述触头表面设置有触头支架。
14.优选的,所述触点支架与触头支架相接触时,所述第一限位杆止位于槽口,能够有
效避免关门力过大,导致触点开关弹簧因无有效限位而受损的问题。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在开门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杆,门框下部的地坎上设置槽口,利用第一限位杆和槽口的配合,在距离转动轴线一定距离的位置给予开门一定的限位,有利于提高其整体抗撞击强度。
17.2、在开门上、靠近其转动轴线的位置开设一段弧形槽,在门框或地坎上设置与该弧形槽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止位于弧形槽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限位杆止位于槽口;分别利用第一限位杆与槽口的配合,以及第二限位杆与弧形槽的配合,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平开门能够承受的撞击强度。此外,第二限位杆止位于弧形槽的第二端时,还可以实现开门限位。
18.3、触点支架与触头支架相接触时,第一限位杆止位于槽口,能够有效避免关门力过大,导致触点的开关弹簧因无有效限位而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开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21.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开门结构的后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平开门结构的幅视图。
24.图6为图5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1的d部放大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点和触头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门框;2、开门;3、第一限位杆;4、地坎;5、槽口;6、弧形槽;7、第二限位杆;8、触点;9、凹槽;10、触头;11、触点支架;12、触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梯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1,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安装于门框1上的开门2;本实施例中门框1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开门2,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范围内,也可以选择仅安装一个开门2。所述开门2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杆3,所述门框1下部的地坎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3配合实现关门限位的槽口5,利用第一限位杆3和槽口5的配合,在距离转动轴线一定距离的位置给予开门一定的限位,有利于提高其整体抗撞击强度。
31.本领域技术人员优选的方式是将第一限位杆3设置于开门2远离转动轴线的一端,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开门2下端的中部,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抗撞击强度即可。
32.为了实现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开门2发生一定的形变,仍然能够保证第一限位杆3与槽口5的配合限位,本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3与槽口5的啮合深度大于或等于3mm,即,第一限位杆3底端到槽口5顶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3mm。
33.如图4-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开门2上、靠近其转动轴线的位置开设有一段弧形槽6,且该弧形槽6的圆心位于开门2的转动轴线上;同时在所述门框1或地坎4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槽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杆7,该第二限位杆一端插入所述弧形槽6内,所述第二限位杆7止位于弧形槽6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限位杆3止位于槽口5,分别利用第一限位杆3与槽口5的配合,以及第二限位杆7与弧形槽6的配合,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平开门能够承受的撞击强度;所述第二限位杆7止位于弧形槽6的第二端时实现开门限位。此外,利用弧形槽6和第二限位杆7的配合作用,还能够确保开门2的转动轨迹,提高整机工作的稳定性。
34.如图8、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门框1上安装有触点8,该触点外设置有将其包裹于内部的触点支架11;所述开门2上开设有凹槽9(尺寸、位置均与所述触点支架相匹配),该凹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触点8相配合的触头10,该触头表面设置有触头支架12;所述触点支架11与触头支架12相接触时,所述第一限位杆3止位于槽口5,能够有效避免关门力过大,导致触点的开关弹簧因无有效限位而受损的问题。
35.为了达到最优的限位效果,在触点支架11与触头支架12相接触时,所述第一限位杆3止位于槽口5,同时第二限位杆7止位于弧形槽6的第一端。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1),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安装于门框(1)上的开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2)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杆(3),所述门框(1)下部的地坎(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3)配合实现关门限位的槽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3)设置于开门(2)远离转动轴线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3)与槽口(5)的啮合深度大于或等于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2)上、靠近其转动轴线的位置开设有一段弧形槽(6),所述门框(1)或地坎(4)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槽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杆(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杆(7)一端插入所述弧形槽(6)内,所述第二限位杆(7)止位于弧形槽(6)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限位杆(3)止位于槽口(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杆(7)止位于弧形槽(6)的第二端时实现开门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6)的圆心位于开门(2)的转动轴线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上安装有触点(8),所述开门(2)上开设有凹槽(9),该凹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触点(8)相配合的触头(1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8)外设置有将其包裹于内部的触点支架(11);所述触头(10)表面设置有触头支架(1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平开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支架(11)与触头支架(12)相接触时,所述第一限位杆(3)止位于槽口(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梯平开门结构,包括门框,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安装于门框上的开门,所述开门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门框下部的地坎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配合实现关门限位的槽口,提高电梯平开门能够承受的撞击强度,保证安全性。保证安全性。保证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辛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2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