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3374发布日期:2022-06-25 11:2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道岔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轨道的道岔进行推动,具体是,将道岔推动到两侧轨道上,实现轨道方向的变更,进而改变运煤小车在轨道上的运行方向。
3.现有技术公开的推动道岔方式多采用人工推动,该方式的弊端在于:首先采用人工推动需要操作人员不停守候在分岔的道岔处,等待运煤车到来,并且操作人员需要位于轨道中间部位进行操作,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施工隐患。
4.上述技术缺陷的实质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并未公开一种能够自动推动道岔的推动装置,并且,采用人工推动经常无法将推动后的道岔紧贴在轨道侧壁上,导致运煤车无法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7.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岔轨推动部件;
8.所述岔轨推动部件均包括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所述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相互朝向的侧壁上均设有滑动凸出;
9.所述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通过若干个定位螺栓固定装配连接,当所述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固定装配连接,所述滑动凸出之间相互抵触;
10.所述后推滑板的后侧壁均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部件,所述推动气缸部件包括铰接在后推滑板上的若干个推杆,所述推杆铰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后侧壁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
11.所述气动道岔推动装置还包括装配连接推动气缸的顶盖。
12.优选地,所述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的左右两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定位螺栓固定装配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滑动凸出的高度小于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的高度,当滑动凸出抵触时,所述滑动凸出与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之间形成滑槽。
14.优选地,所述后推滑板的后侧壁中心部位设有第一矩形凸出,所述第一矩形凸出上铰接有第一铰接球体,所述第一铰接球体固定连接推杆。
15.优选地,所述推动板的前侧壁设有第二矩形凸出,所述第二矩形凸出上铰接有第二铰接球体,所述第二铰接球体固定连接在推杆。
16.优选地,相邻所述岔轨推动部件分别铰接在推动板的左、右两侧。
17.优选地,所述推动板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顶盖的内侧壁上。
18.优选地,所述推动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有l形缸筒座,所述l形缸筒座固定连接在顶盖的底部。
19.优选地,所述顶盖的材质为钢板材质。
2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通过设计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岔轨推动部件;具体采用,岔轨推动部件均包括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所述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相互朝向的侧壁上均设有滑动凸出;实现若干个岔轨推动部件配合平稳推动道岔改道。
22.通过设计推动气缸部件,所述推动气缸部件包括铰接在后推滑板上的若干个推杆,所述推杆铰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后侧壁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气动道岔推动装置还包括装配连接推动气缸的顶盖,实现自动推动改岔。
23.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实现以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将岔轨推动贴合到两侧的轨道上,且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操作方便,能够平稳、快速将岔轨改道,且改道后的岔轨能够紧密贴合在两侧轨道上。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岔轨推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动气缸、岔轨以及两侧部位的轨道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9.如图1-4所示,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岔轨推动部件1;岔轨推动部件1安装在岔轨上。
30.具体是,岔轨推动部件1均包括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所述前推滑板11与后推滑板12相互朝向的侧壁上均设有滑动凸出14;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通过若干个定位螺栓13固定装配连接(具体方式为: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的左右两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定位螺栓13固定装配连接),当所述前推滑板11与后推滑板12固定装配连接,所述滑动凸出14之间相互抵触。滑动凸出14的高度小于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的高度,当滑动凸出14抵触时,所述滑动凸出14与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之间形成滑槽。
31.工作过程中,在需要推动的岔道上开设滑口,将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对准滑口后,通过定位螺栓13实现将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装配成一体。此时,滑动凸出14与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之间形成的滑槽滑动在滑口上,并且限位在滑口上。
32.上述后推滑板12的后侧壁均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部件2,所述推动气缸部件2包括铰接在后推滑板12上的若干个推杆23,所述推杆23铰接有推动板24,所述推动板24的后侧壁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25。
33.具体而言,后推滑板12的后侧壁中心部位设有第一矩形凸出21,所述第一矩形凸出21上铰接有第一铰接球体22,所述第一铰接球体22固定连接推杆23。推动板24的前侧壁设有第二矩形凸出,所述第二矩形凸出上铰接有第二铰接球体,所述第二铰接球体固定连接在推杆23。相邻所述岔轨推动部件1分别铰接在推动板24的左、右两侧。
34.所述气动道岔推动装置还包括装配连接推动气缸25的顶盖3。
35.同时,推动板24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杆241,所述导向杆241固定连接在顶盖3的内侧壁上。推动气缸25的缸筒固定连接有l形缸筒座,所述l形缸筒座固定连接在顶盖3的底部。顶盖3的材质为钢板材质。
36.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打开推动气缸25,此时,推动气缸25顶动推动板24,在推动板24作用下,岔轨推动部件1推动岔轨朝两侧的轨道靠近,在该过程中,由于采用推杆23两端铰接方式,因此,前推滑板11以及后推滑板12形成的推动块,推动岔轨抵靠在两侧的轨道上。
37.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实现以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将岔轨推动贴合到两侧的轨道上,且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操作方便,能够平稳、快速将岔轨改道,且改道后的岔轨能够紧密贴合在两侧轨道上。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岔轨推动部件;所述岔轨推动部件均包括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所述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相互朝向的侧壁上均设有滑动凸出;所述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通过若干个定位螺栓固定装配连接,当所述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固定装配连接,所述滑动凸出之间相互抵触;所述后推滑板的后侧壁均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部件,所述推动气缸部件包括铰接在后推滑板上的若干个推杆,所述推杆铰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后侧壁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所述气动道岔推动装置还包括装配连接推动气缸的顶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的左右两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定位螺栓固定装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凸出的高度小于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的高度,当滑动凸出抵触时,所述滑动凸出与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之间形成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推滑板的后侧壁中心部位设有第一矩形凸出,所述第一矩形凸出上铰接有第一铰接球体,所述第一铰接球体固定连接推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的前侧壁设有第二矩形凸出,所述第二矩形凸出上铰接有第二铰接球体,所述第二铰接球体固定连接在推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岔轨推动部件分别铰接在推动板的左、右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顶盖的内侧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有l形缸筒座,所述l形缸筒座固定连接在顶盖的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材质为钢板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道岔推动装置,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岔轨推动部件;岔轨推动部件均包括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相互朝向的侧壁上均设有滑动凸出;前推滑板以及后推滑板通过若干个定位螺栓固定装配连接,当所述前推滑板与后推滑板固定装配连接,滑动凸出之间相互抵触;后推滑板的后侧壁均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部件,推动气缸部件包括铰接在后推滑板上的若干个推杆,推杆铰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后侧壁装配连接有推动气缸;气动道岔推动装置还包括装配连接推动气缸的顶盖。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不仅实现以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将岔轨推动贴合到两侧的轨道上,且上述装置部件设计操作方便,能够平稳、快速将岔轨改道,并能够确保道岔密贴,尖轨开程符合要求。程符合要求。程符合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 金良华 陈德雨 蒋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6/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