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撑式料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7534发布日期:2022-06-10 23:3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内撑式料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撑式料夹。


背景技术:

2.通常人们使用料夹以移动物料。常见的料夹通过夹爪夹持整体物料以移动物料。然而夹爪夹持管材类物料的难度高,且易掉落,因此需采用内撑式料夹来进行管材类物料的夹持移动。常见的内撑式料夹夹头体积大,但与管材的接触面积仅仅为夹头部分,且夹头内的开口较小,与管材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造成了料夹制造时的原材料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制造成本、高夹持效率的内撑式料夹。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撑式料夹,该内撑式料夹包括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部一端的头部;头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方向沿着头部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凹槽贯穿头部,并延伸至固定部;第一凹槽在头部的径向上也贯穿头部;固定部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设置。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原先设置在夹头的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延伸至固定部,使得上述内撑式料夹的夹头体积更小,从而降低了料夹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加深第一凹槽的深度、扩大第一通孔的直径,使得该内撑式料夹与管材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夹持管材时夹持力度更大,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
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示的内撑式料夹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示的内撑式料夹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1.参照图1,内撑式料夹包括头部100、设置于头部100一端的固定部200。头部100包括弧形部110、与弧形部110固定的圆柱部120。其中,弧形部110为二分之一个球体,且弧形部110中央开设有第一凹槽111,该第一凹槽111的深度方向沿着该弧形部110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凹槽111贯穿上述弧形部110与圆柱部120,并向固定部200方向延伸。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凹槽111在头部100的径向上也贯穿上述头部。圆柱部120为圆柱体,且该圆柱部
120的直径与弧形部110的球形直径相同。
12.固定部200与头部100相连的一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10,上述第一凹槽111贯穿头部100后,延伸至固定部200,并与该第一通孔210相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通孔210的中心轴线与上述第一凹槽111的两侧壁均平行。其中,固定部200的与头部100背离的一端为尾端,尾端开设有盲孔220,该盲孔220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第一盲孔部221、第二盲孔部222和第三盲孔部223。具体地,第一盲孔部221设置为圆锥形;第二盲孔部222为圆柱形,且第二盲孔部222的直径等于第一盲孔部221的直径;第三盲孔部223也为圆柱形,且第三盲孔部223的直径大于上述第二盲孔部222。其中,上述第一盲孔部221、第二盲孔部222、第三盲孔部223的中心轴线均重合。其中,上述第三盲孔220部的朝向外侧的一端与固定部200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进一步地,在固定部200尾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便于上述内撑式料夹安装的凹部230,优选地,该凹部230数量可以设置为2,且该两个凹部230关于上述内撑式料夹的中心轴线对称。
13.综上所述,上述内撑式料夹通过将原先设置在夹头的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延伸至固定部,使得上述内撑式料夹的夹头体积更小,从而降低了料夹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加深第一凹槽的深度、扩大第一通孔的直径,使得该内撑式料夹与待夹持物料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夹持管材时夹持力度更大,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
1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式料夹包括固定部(200)、设置于固定部(200)一端的头部(100);所述头部(100)设置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的深度方向沿着所述头部(100)的中心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凹槽(111)贯穿所述头部(100),并延伸至所述固定部(200);所述第一凹槽(111)在所述头部(100)的径向上也贯穿所述头部(100);所述固定部(200)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10),所述第一通孔(210)与所述第一凹槽(111)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且所述第一通孔(2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凹槽(111)的两侧壁均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固定部(200)的远离所述头部(100)的一端为尾端,所述尾端开设有盲孔(2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220)包括沿所述固定部(200)的轴向自内向外地设置的第一盲孔部(221)、第二盲孔部(222)和第三盲孔部(223),所述第一盲孔部(221)为圆锥形,所述第二盲孔部(222)和第三盲孔部(223)均为圆柱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部(221)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盲孔部(222)直径,所述第二盲孔部(222)直径小于所述第三盲孔部(223)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固定部(200)远离所述头部(100)的一端为尾端,所述尾端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便于夹持的凹部(23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230)有两个且关于所述内撑式料夹的中心轴线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00)包括与所述固定部(200)连接的圆柱部(120)和与所述圆柱部(120)固定连接的弧形部(11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撑式料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00)呈圆柱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撑式料夹,该内撑式料夹包括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部一端的头部;头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深度方向沿着头部的中心轴线设置,且第一凹槽贯穿头部,并延伸至固定部;第一凹槽在头部的径向上也贯穿头部;固定部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设置。通过将原先设置在夹头的第一凹槽与第一通孔延伸至固定部,使得上述内撑式料夹的夹头体积更小,从而降低了料夹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加深第一凹槽的深度、扩大第一通孔的直径,使得该内撑式料夹与管材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夹持管材时夹持力度更大,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达到了更优的夹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毛龙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一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6/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