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8509发布日期:2022-07-13 08:1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物料在进行垂直提升(如1楼的物料提升至2楼)时,通常采用的是螺旋输送机、爬坡输送带或者垂直升降机,为了对较大的物料进行输送,更多的是采用垂直升降机进行输送。
3.现有的垂直升降机大多是通过链条连接上下两端的链轮,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升降的,这也是现有的电梯升降方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一般是将物料放置在带有防护栏的升降平台上的,为了便于工作人员上料和取料,在升降平台上通常采用一侧端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可以拆卸的防护栏进行物料的提升输送,由于升降机一侧有开口,虽然有可以拆卸的防护栏,但是依然存在人为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在开口侧设置有阻隔机构,当开口侧插入防护栏之后,会向下挤压阻隔机构,这样红外感应装置才能启动,进而才能保证升降机构的启动,能够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包括放置机构,其一侧端设有开口并与外接的升降机相连;
6.两个套管,通过安装板活动设置在放置机构开口的两端上;
7.红外感应装置,设置在任意一套管外部上与外部升降机为电连接并保持两个感应区设置在套管的两个对端;
8.两个阻隔机构,设置在两个套管内部用于阻隔红外感应装置;和
9.防护栏,插进两个套管内用于对放置机构的开口端进行封闭并保持向下压动阻隔机构保证红外感应装置能够启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底板;
11.多个支撑柱,设置在底板的四角上;和
12.多个连接杆,其外部套设有软筒连接在多个支撑柱之间并保持一端开口。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套管安装在一端开口的两个支撑柱外端上,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底板预设的安装槽内并通过外接紧固件穿过安装孔保持套管的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外端贯穿开设有一通孔,所述红外感应装置设置在任意一套管的通孔外端并保持两个感应区穿过该通孔,所述阻隔机构设置在套管内部保持通孔被阻隔。
15.进一步的,所述阻隔机构包括弹性件和阻隔块,所述阻隔块和套管的内径相同并将通孔阻断,所述弹性件连接在套管内的阻隔块和安装板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栏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进套管的杆体,在所述杆体的下端外侧上开设有一条形孔,该条形孔和通孔相对应。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升降机构内部之后,通过在开口处设置带有通孔的套管以及与升降机相连的红外感应装置,并在套管内部设置有阻隔机构,能够保证当该侧的防护栏取出之后,阻隔机构顶起将通孔阻断,保持升降机构无法运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当安装防护栏之后,防护栏的杆体插进套管内并将阻隔机构向下压动,保持红外感应装置能够穿过通孔,进而保证升降机构可以启动。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活动安装的套管,是为了清理套管内的杂物,防止套管内部装有太多的杂物而堵塞通孔,导致整个升降机构无法运行。
20.通过设置防护栏上的条形孔是为了保证防护栏插进套管后能够通过红外感应装置和外接控制系统启动整个升降机构进行物料的提升。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5.图5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套管的截面示意图;
27.图中:1、底板;2、支撑柱;3、连接杆;4、套管;4.1、通孔;5、防护栏;5.1、条形孔;6、红外感应装置;7、安装板;7.1、安装孔;8、弹性件;9、阻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包括放置机构,其一侧端设有开口并与外接的升降机相连;
30.两个套管4,通过安装板7活动设置在放置机构开口的两端上;
31.红外感应装置6,设置在任意一套管4外部上与外部升降机为电连接并保持两个感应区设置在套管4的两个对端;
32.两个阻隔机构,设置在两个套管4内部用于阻隔红外感应装置6;和
33.防护栏5,插进两个套管4内用于对放置机构的开口端进行封闭并保持向下压动阻隔机构保证红外感应装置6能够启动。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底板1;
35.多个支撑柱2,设置在底板1的四角上;和
36.多个连接杆3,其外部套设有软筒连接在多个支撑柱2之间并保持一端开口。
3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套管4安装在一端开口的两个支撑柱2外端上,所述套管4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设置在底板1预设的安装槽内并通过外接紧固件穿过安装孔7.1保持套管4的固定。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4的外端贯穿开设有一通孔4.1,所述红外感应装置6设置在任意一套管4的通孔4.1外端并保持两个感应区穿过该通孔4.1,所述阻隔机构设置在套管4内部保持通孔4.1被阻隔。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机构包括弹性件8和阻隔块9,所述阻隔块9和套管4的内径相同并将通孔4.1阻断,所述弹性件8连接在套管4内的阻隔块9和安装板7之间。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栏5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进套管4的杆体,在所述杆体的下端外侧上开设有一条形孔5.1,该条形孔5.1和通孔4.1相对应。
41.在上料或者取料时,工作人员取下防护栏5,阻隔块9失去防护栏5的压力,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顶起,阻断通孔4.1,进而阻断了红外感应装置6,导致升降机构无法运行,上料完成以后,将防护栏5插进套管4内部,防护栏5底部的杆体向下压动阻隔块9,直至通孔4.1和条形孔5.1对应,保持红外感应装置6的两个感应区相对,进而能够保证升降机构可启动。
42.在将套管4拆卸清理后进行安装时,由于底部设有安装板7,且底板1上预设有安装槽,因此能够保证套管4固定后通孔4.1始终与条形孔5.1保持对应。
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机构,其一侧端设有开口并与外接的升降机相连;两个套管(4),通过安装板(7)活动设置在放置机构开口的两端上;红外感应装置(6),设置在任意一套管(4)外部上与外部升降机为电连接并保持两个感应区设置在套管(4)的两个对端;两个阻隔机构,设置在两个套管(4)内部用于阻隔红外感应装置(6);和防护栏(5),插进两个套管(4)内用于对放置机构的开口端进行封闭并保持向下压动阻隔机构保证红外感应装置(6)能够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底板(1);多个支撑柱(2),设置在底板(1)的四角上;和多个连接杆(3),其外部套设有软筒连接在多个支撑柱(2)之间并保持一端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套管(4)安装在一端开口的两个支撑柱(2)外端上,所述套管(4)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设置在底板(1)预设的安装槽内并通过外接紧固件穿过安装孔(7.1)保持套管(4)的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的外端贯穿开设有一通孔(4.1),所述红外感应装置(6)设置在任意一套管(4)的通孔(4.1)外端并保持两个感应区穿过该通孔(4.1),所述阻隔机构设置在套管(4)内部保持通孔(4.1)被阻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机构包括弹性件(8)和阻隔块(9),所述阻隔块(9)和套管(4)的内径相同并将通孔(4.1)阻断,所述弹性件(8)连接在套管(4)内的阻隔块(9)和安装板(7)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5)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插进套管(4)的杆体,在所述杆体的下端外侧上开设有一条形孔(5.1),该条形孔(5.1)和通孔(4.1)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机构防护装置,包括放置机构,其一侧端设有开口并与外接的升降机相连;两个套管,通过安装板活动设置在放置机构开口的两端上;红外感应装置,设置在任意一套管外部上与外部升降机为电连接并保持两个感应区设置在套管的两个对端;两个阻隔机构,设置在两个套管内部用于阻隔红外感应装置;和防护栏,插进两个套管内用于对放置机构的开口端进行封闭并保持向下压动阻隔机构保证红外感应装置能够启动。该防护装置用于升降机构中,通过阻隔机构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因未放置防护栏而导致升降机构误启动,造成安全事故。故。故。


技术研发人员:刘迎涛 余玲 廖柯 安天星 陈超 杜月明 何维 苏波 唐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太和坊酿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