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0473发布日期:2023-05-06 18:0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铁水联运火车装车系统,具体说是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煤炭等散货是通过船运方式送至港口专用的卸煤码头,具体来说,水运入港的煤炭,经过输送系统,运至煤炭等散货堆场,出港也同样有水运和铁运两种方式。其中的水运入港、铁运出港的形式被称为铁水联运。

2、现有技术的铁水联运系统中,一方面其整体平面布置不够合理,通常水运入港的煤炭散货等与铁运装车线的距离较远,无法快速有效,保质保量的完成煤炭的转运工作。

3、另外一方面,在铁水联运系统中煤炭具体装车运输又可分为定点装车和移动装车两种形式;在移动装火车时,在每装满一个车厢后需要停止装料操作,车厢移动后再进行下一节车厢的装载操作,需要不断的开启、关闭装载设备,不仅费时费力,同时还降低了火车车厢的装载效率;而定点装火车的形式则只能实现定点装载,无法移动;现有的铁水联运系统则无法满足两种装载形式。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同时实现铁水联运定点装火车和移动缓冲仓装火车智能计量无人值守操作的装火车工艺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2、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包括至少设置有两个石油焦堆场和两个铁钛矿堆场的卸煤码头以及两条平行的装车线;还包括与两条平行装车线配合使用的定点装火车系统和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

3、两个石油焦堆场旁设置有斗轮堆取料机,该斗轮堆取料机连接设置有第一条皮带机,该第一条皮带机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一个转运站、第二条皮带机、第二个转运站以及第三条皮带机;

4、所述第三条皮带机的运输方向与两条装车线平行设置,且该第三条皮带机上连接设置有第三个转运站,第三个转运站连接设置有第四皮带机,该第四皮带机的运输方向同样与两条装车线平行设置;

5、设置的两条装车线上,一条装车线上对应安装有定点装火车系统,另一条装车线上则对应安装有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

6、所述的定点装火车系统与第三条皮带机对接,通过定点装火车系统将第三条皮带机输送的煤炭转移至相应装车线的火车上;

7、所述的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与第四皮带机对接,通过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将第四皮带机输送的煤炭转移至相应装车线的火车上。

8、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由缓冲仓、颚式斗门装置、皮带机、电子皮带秤以及智能自动装车系统构成,且所述的缓冲仓为金属材质的仓体结构;所述的颚式斗门装置采用单仓结构,容积为吨。

9、作为优选,所述的定点装火车系统包括与第三条皮带机对接安装的固定式装车机、与装车线对应安装的轨道衡以及安装于第三条皮带机上的螺旋平料装置,所述的固定式装车机旁还设置有变电所。

10、作为优选,两条装车线平行设置。

11、作为优选,所述散货堆场中的两个石油焦堆场并排设置,两个铁钛矿堆场同样并排设置。

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条皮带机沿着两个并排设置的石油焦堆场平行设置,第二条皮带机则平行于散货堆场的左侧端设置,第三条皮带机则对应设置在装车线与平行区域之间,第四皮带机与第三条皮带机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13、作为优选,所述散货堆场的左端外侧还设置有防尘网,该防尘网的外侧还设置有围墙,所述的第一条皮带机对应穿过防尘网安装有第一个转运站,该第一个转运站对接安装第二条皮带机;所述的第一个转运站和第二条皮带机位于防尘网与围墙之间。

14、本发明还提供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的智能自动装车过程如下:

15、1)移动装车机停至起始位,向铁路发出送车指令,监控机车将空车组推送至规定位置,第一节车基本停放在移动装车机起始位,机车脱钩开出,完毕后铁路公司送车员发出完成指令;

16、2)理货员逐车检查核对信息,检查核对情况再通知中控操作员;司机操作移动装车机,臂架溜筒运行抵达车厢中部位置,启动悬臂皮带机,正常运行后,中控得到可装车信号;

17、3)中控操作员发出取料指令,斗轮堆取料机到位并自检正常后,中控收到斗轮堆取料机取料信号,全系统自检正常,启动装火车流程;中控室操作员启动dh流程,依次启动、监控流程皮带机,监控运行状态;

18、4)缓冲仓颚式斗门处于打开状态,物流经缓冲仓落入计量给料皮带机,经阵列式电子皮带秤进行累积计量,后进入装车机地面尾车皮带机,缓冲仓斗门关闭,物料进入缓冲仓暂存,根据缓冲仓仓容,结合移动装车机大车运行过车皮间档时间综合确定,15-30秒之间,由于缓冲仓斗门闭合,尾车皮带机有一段没有物料的空胶带;

19、5)司机侧脸看到空胶带,或通过触摸屏得知此时装车的车号、已装吨位、剩余吨位等信息,司机由此控制大车运行速度,要求装车均匀连续、通过速度控制物料装车堆存高低差,空胶带到来后,司机操作快速过车至下一节车厢内,等待下一节车的物料来临,精准完成一节装车;

20、6)移动装车机悬臂的两侧安装有平仓装置,该节车开始装车时,司机操作平煤板下降至合适高度,该节装车结束后,司机操作升起平煤板,平煤板未升起,电控限制过车,平煤装置可实现智能化操作;

21、7)依次根据装车指令进行装车,遇到坏车不装时,需装车流程自行停止,移动装车机大车运行至下一节好车处,再按上述流程运行,全部装车完成后中控操作员通知机车将实车组挂钩推运,系统自动生成本次实际装车吨位数据。

22、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中先是将水运入港的煤炭散货运输至后方的陆域堆场,而在装火车时,通过卸煤堆场以及装车线的位置设置,以及各输送机构的平面布置,可快速将由后方陆域堆场内的煤炭散货等通过各个皮带机输送机构以及配合使用的两组的装火车系统运输到火车上,平面布置结构合理,有效的提高了装火车效率和装火车质量;

24、(2)本发明是在同一煤炭散货堆场的装车线上设置两组装车系统,可适用不同的装车工艺,并且定点装火车系统和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配合有远程操控功能、具有高效计量功能,将无人值守的智能远程操作定点装火车系统和高效计量的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布置在同一个煤炭等散货堆场的火车装车线上,可有效的提高装车效率;

25、(3)本发明的远程智能化精确装火车系统是在现有的斗轮机皮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来的,改造后整体系统需要实现远程自动化智能装火车和计量,在装火车完成后自动对所装物料进行平整,一次性达到出港条件,整个过程实现远程、智能远程操作,后期实现斗轮机远程值守功能,且精度更高,达到国铁计量精度要求,设计精度0.2%,实际精度可达到0.5%,且快速装置的系统能力q=1500-1800t/h,实现了自动装车及智能远程无人值守功能。



技术特征:

1.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设置有两个石油焦堆场(2)和两个铁钛矿堆场(3)的散货堆场(1)以及两条平行的装车线(4);还包括与两条平行装车线(4)配合使用的定点装火车系统(13)和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14)由缓冲仓、颚式斗门装置、皮带机、电子皮带秤以及智能自动装车系统构成,且所述的缓冲仓为金属材质的仓体结构;所述的颚式斗门装置采用单仓结构,容积为70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点装火车系统(13)包括与第三条皮带机(10)对接安装的固定式装车机(15)、与装车线(4)对应安装的轨道衡(16)以及安装于第三条皮带机(10)上的螺旋平料装置(17),所述的固定式装车机(15)旁还设置有变电所(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两条装车线(4)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货堆场(1)中的两个石油焦堆场(2)并排设置,两个铁钛矿堆场(3)同样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条皮带机(6)沿着两个并排设置的石油焦堆场(2)平行设置,第二条皮带机(8)则平行于堆场(1)的左侧端设置,第三条皮带机(10)则对应设置在装车线(4)与平行区域(19)之间,第四皮带机(12)与第三条皮带机(10)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场(1)的左端外侧还设置有防尘网(20),该防尘网(20)的外侧还设置有围墙(21),所述的第一条皮带机(6)对应穿过防尘网(20)安装有第一个转运站(7),该第一个转运站(7)对接安装第二条皮带机(8);所述的第一个转运站(7)和第二条皮带机(8)位于防尘网(20)与围墙(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缓冲仓装火车系统(14)的智能自动装车过程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铁水联运智能装火车系统平面布置,包括散货堆场、两条平行的装车线以及定点装火车和移动缓冲仓装火车两套装车系统;散货堆场设置有斗轮堆取料机,该斗轮堆取料机连接设置有第一条皮带机,该第一条皮带机依次连接设置有第一个转运站、第二条皮带机、第二个转运站以及第三条皮带机等。本发明的远程智能精确装火车系统具备智能定点装火车和智能移动缓冲仓装火车两套智能计量无人值守操作的装火车工艺系统,可在装火车完成后自动对所装物料进行平整,一次性达到出港条件,整个过程实现高精度的远程、智能操作,有效地解决了散货码头利用皮带机工艺流程加装具备法定计量功能,以实现远程智能操作的装火车工艺系统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瑛,李继才,荀绚,胡庆华,李俊标,俞竹青,宣旭东,刘晨飞,刘恩鹏,高郢,贾坤,孙菲菲,胡玮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