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充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5410发布日期:2023-04-18 22:5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重充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品灌装,尤其涉及一种多重充氮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氨基酸、脂肪乳等与空气接触过程中容易氧化的液体制剂药品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药品过度氧化而影响药品质量。具体为:药液灌装入瓶后,都不会灌满至瓶口,瓶内药液上部存在一定的空腔,此空腔内是富含氧气的空气(氧气含量约21%),有些容易氧化的特殊品种的药液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发生氧化反应而影响药品质量,因而很有必要采用充氮装置在药液灌装前、灌装后及瓶塞或瓶盖封口前多次向瓶内充氮气,使用该充氮保护的方法赶走瓶内的空气,尽可能降低瓶内的残氧量(残氧量:≤1.5%),防止药液过度氧化。

2、现有技术中,采用灌装加塞封口机实现药液灌装前及药液灌装后氮气的充入,现有灌装加塞机采用抽真空充氮方式。其工作原理为:当灌装好药液的瓶子进入抽真空加氮压塞工位后,在凸轮的作用下瓶子迅速上升至抽真空加氮气腔室,同时形成密封腔体,打开真空管路电磁阀开始对瓶内抽真空,经过设定时间后关闭真空管路电磁阀,与此同时打开加氮气管路电磁阀开始对瓶内加氮气。抽真空、加氮气次数可在1-3次之间可调。在最后一次加氮气完成后,由气缸动作迅速完成压塞,密封瓶口,瓶内空腔充满氮气,防止药液氧化,然后在凸轮的作用下瓶子脱离抽真空加氮气腔室,排瓶输出。

3、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现有抽真空充氮方式的机器结构复杂、成本高,管路和阀门数量很多,零部件间间隙小,安装和维护非常不便,且充氮过程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重充氮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抽真空充氮方式的机器结构复杂且使用和维护不便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重充氮装置,应用于灌装设备,所述灌装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灌装前充氮工位、灌装转盘工位、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和加塞转盘工位,所述灌装前充氮工位和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上分别设有一套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所述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和加塞转盘工位之间设有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包括:通气管、通气座、分气盘、充氮嘴和瓶托板,所述通气座和分气盘分别环绕所述通气管设置,所述通气座设于所述通气管的上部,所述分气盘设于所述通气座下部,所述通气管的下端为气管氮气进口,所述通气管的上边部设有气管氮气出口,所述通气座内设有气座氮气通道,所述分气盘内设有气盘氮气通道,所述气座氮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管氮气出口连通,所述气座氮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盘氮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气盘氮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氮嘴,所述充氮嘴的出口正对所述瓶托板设置,且所述充氮嘴的出口与所述瓶托板之间具有可调节的放瓶高度空间。

5、(三)有益效果

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多重充氮装置具备如下优点:

7、本发明将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和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应用于灌装设备后,可在药瓶瓶口被密封前,可持续多次向瓶口充入氮气,为药液提供全程防氧化保护。

8、本发明的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采用通气管、通气座、分气盘和充氮嘴形成充氮气路,保证氮气多次通入,即可对灌装前的瓶内进行多次充氮,同样可对灌装后加塞/盖密封前瓶内进行多次充氮,以防止药品过度氧化而影响药品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抽真空管路、阀、凸轮和气缸等结构,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程序。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和调节使用及维护均十分方便,性能稳定可靠。且充氮过程不需要封闭瓶口,可伴随产线的移动同时进行,保证的罐装的生产效率。

9、采用本发明中的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可保证瓶口在密封前始终在氮气幕的保护下,能够持续向瓶中补充氮气,及时补偿瓶内氮气的损失,以降低瓶内的残氧量,保证残氧量达到≤1.5%的使用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重充氮装置,应用于灌装设备,所述灌装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灌装前充氮工位、灌装转盘工位、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和加塞转盘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前充氮工位和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上分别设有一套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所述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和加塞转盘工位之间设有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包括:通气管、通气座、分气盘、充氮嘴和瓶托板,所述通气座和分气盘分别环绕所述通气管设置,所述通气座设于所述通气管的上部,所述分气盘设于所述通气座下部,所述通气管的下端为气管氮气进口,所述通气管的上边部设有气管氮气出口,所述通气座内设有气座氮气通道,所述分气盘内设有气盘氮气通道,所述气座氮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气管氮气出口连通,所述气座氮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盘氮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气盘氮气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氮嘴,所述充氮嘴的出口正对所述瓶托板设置,且所述充氮嘴的出口与所述瓶托板之间具有可调节的放瓶高度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座氮气通道包括形成其内的气座顶气腔和气座竖向通道,所述气座顶气腔与所述气管氮气出口连通,所述气座竖向通道设于所述气座顶气腔的下部,所述气座顶气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气座竖向通道的上部分别与所述气座顶气腔连通,每个所述气座竖向通道的下部分别与一个所述气盘氮气通道连通,每个所述气盘氮气通道的出口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充氮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座整体为圆环状,所述气座顶气腔整体为与所述通气座同轴设置的圆柱空腔,多个所述气座竖向通道均匀环绕所述通气座的轴线设置;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充氮嘴上方的防层流风盖板,所述防层流风盖板包括横盖板和竖盖环,所述横盖板设于所述充氮嘴上方且环绕所述分气盘的外侧面设置,所述竖盖环由所述横盖板远离所述分气盘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座靠近所述通气管的一侧底部设有凹陷的环状支撑缺口,所述通气管的侧部还固定设有伸入所述环状支撑缺口的支撑凸起,所述环状支撑缺口与所述支撑凸起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通气座和所述分气盘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分别环绕所述通气管的中心设置,所述气盘氮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还包括整体为圆环状的固定环,所述通气座和分气盘的外侧面均分别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还包括环绕所述固定环设置且用于将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通气座上的螺纹锁紧件;所述横盖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固定环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还包括:空心轴、过滤器和气管旋转接头,所述通气管、空心轴、过滤器和气管旋转接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其中:所述通气管的下部伸入所述空心轴内,且所述通气管与空心轴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瓶托板位于所述空心轴的一侧,且所述瓶托板远离所述空心轴的一侧设有瓶护栏,所述瓶护栏整体为弯曲的柱状,所述瓶护栏靠近所述空心轴的一侧面和远离所述空心轴的一侧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还包括固定环绕所述空心轴设置的拨轮,所述拨轮位于所述充氮嘴的下方,且所述拨轮位于所述瓶托板的上方,所述放瓶高度空间还位于所述瓶护栏和拨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还包括环绕所述空心轴设置的轴承座,所述空心轴和所述轴承座之间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固定于安装台面板上,所述瓶托板靠近所述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座的外壁固定,所述轴承座的上部固定设有挡水轴承压盖,所述拨轮安装于拨轮座上,所述拨轮座安装于所述空心轴上,所述拨轮座的下部设有压盖伸入凹槽,所述挡水轴承压盖的上部伸入所述压盖伸入凹槽内且与所述压盖伸入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空心轴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拨轮座底部的支撑台阶,所述拨轮上部设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套设于所述空心轴上,且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空心轴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母的下端面与所述拨轮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拨轮座和分气盘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放瓶高度空间高度的撑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包括盒体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氮气盒,所述氮气盒包括位于氮气盒下部的进瓶通道,所述氮气盒内还设有进气腔,所述氮气盒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进气腔连通且用于通入氮气的氮气接入管,所述盒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氮气盒的顶部且用于密封所述进气腔的氮气盖板组件,所述氮气盖板组件与所述氮气盒可拆卸相连;所述进瓶通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进瓶通道的顶部氮气孔,所述进瓶通道的两侧部分别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进瓶通道的第一侧部氮气孔和第二侧部氮气孔;所述进气腔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进瓶通道两侧的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所述进瓶通道的上方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的顶部连通腔,所述进瓶通道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连通腔之间通过多个所述顶部氮气孔连通,所述进瓶通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腔之间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侧部氮气孔连通,所述进瓶通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侧腔之间通过多个所述第二侧部氮气孔连通,所述氮气接入管与所述第一侧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盖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氮气盒上的盒盖板,所述氮气盒与盒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氮气盒与盒盖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相连;所述进瓶通道整体为圆弧状;所述进瓶通道的一端为进口端,所述进瓶通道的另一端为出口端,所述盒体组件靠近所述出口端的一侧设有向所述进瓶通道内凹陷的操作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重充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盒的顶部一圈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密封垫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盒盖板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设有第三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件同时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并伸入第一安装孔实现所述氮气盖板组件与所述氮气盒的可拆卸相连;所述氮气接入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氮气盒螺纹连接,且所述固定螺杆该端还与所述氮气盒焊接;所述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螺母锁紧连接;所述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用于连接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和加塞转盘工位,所述盒体组件伸入所述加塞转盘工位内,且所述盒体组件靠近所述连接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的一侧面为圆弧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充氮装置,应用于灌装设备,灌装设备的灌装前充氮工位和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上分别设有一套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灌装后加塞前的充氮工位和加塞转盘工位之间设有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和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应用于灌装设备,可在药瓶瓶口被密封前,持续多次向瓶口充入氮气,防止药品因长时间接触空气过度氧化而影响药品质量。灌装前、后的瓶内充氮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调节使用及维护均十分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氮气幕隧道保护装置可保证瓶口在密封前始终在氮气幕的保护下,能够持续向瓶中补充氮气,保证残氧量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唐秋贵,邵益丹,吴朝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市中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