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2043发布日期:2023-01-13 04:3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建筑行业里,随着外用电梯在施工中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常规施工电梯在安装过程中,通常考虑施工电梯附着、电梯笼的宽度以及装修等因素影响,选择较大窗洞口作为物料出入口。在电梯主体安装完成后,一般会根据电梯笼到主体结构之间的距离,再进一步采用钢管搭设物料出入口平台架体。由于传统搭设方式对安全要求较高,而每层搭设架体耗费大量的人工、材料,同时对工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无平台架外用施工电梯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有一种框架式施工电梯,安装好后电梯笼到建筑主体的距离很近,不需要搭建平台架体。按照规定,电梯笼距离建筑主体的距离不得超过5厘米,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主体的施工误差及电梯的安装误差,使得电梯笼与个别楼层的建筑主体的距离达到十几厘米,缝隙过大,严重影响物料运输,且存在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工人一般就地取材,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之间搭接木板或钢板,此法浪费材料,且不安全,有高空坠物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能弥补个别楼层的建筑主体与电梯笼间的缝隙过大的缺陷,方便物料运输,且安全可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包括搭接板、过渡板、支座、转轴,所述搭接板的一端的两侧立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一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座,所述支座固定连接在电梯笼的内部的底面上并靠近所述电梯笼的侧立面设置,在所述搭接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一根绳索的一端,所述绳索的另一端缠绕连接在挂钩上,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笼的侧立面上,当所述搭接板水平放置时,所述搭接板的另一端可搭接在建筑主体上;
6.在所述电梯笼的底面上还放置有截面为楔形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厚度大的一端靠近所述搭接板,厚度小的一端向所述电梯笼内延伸。
7.优选地,所述搭接板搭接所述建筑主体的一端设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吊环螺钉,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搭接板旋接连接或焊接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支座包括用螺栓连接在一起的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和所述下支座均设有一个半圆通孔,两个所述半圆通孔合成一个整圆通孔,所述转轴转动套设在
所述整圆通孔内。
10.优选地,所述搭接板为钢板,所述过渡板为钢板或木板。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电梯笼中设置搭接板和过渡板,能有效避免电梯笼与建筑主体之间缝隙过大的缺陷,方便运输物料的小车通过,同时也避免了从电梯笼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缝隙中往下掉落杂物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搭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建筑主体;2、搭接板;201、第一过渡面;202、连接部;3、绳索;4、挂钩;5、支座;6、转轴;7、过渡板;8、电梯笼;9、电梯爬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2所示,过渡搭接装置包括搭接板2、过渡板7、支座5、转轴6,搭接板2的一端的两侧立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一个转轴6,两个转轴6对称设置,一个转轴6转动连接一个支座5。支座5固定连接在电梯笼8的电梯门的两侧。如图3所示,支座5包括用螺栓连接在一起的上支座501和下支座502。其中上支座501和下支座502均设有一个半圆通孔,两个半圆通孔合成一个整圆通孔,转轴6转动套设在整圆通孔内。
18.在搭接板2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连接部202,每个连接部202连接一根绳索3的一端,绳索3的另一端缠绕连接在挂钩4上,挂钩4固定连接在电梯笼8的侧立面上,当搭接板2水平放置时,搭接板2的另一端可搭接在建筑主体1上。其中,连接部202可为吊环螺钉直接旋接到搭接板2上,也可焊接在搭接板2上。
19.如图2所示,为使运输物料小车行走更方便,在电梯笼8的底面上还放置有截面为楔形的过渡板7,过渡板7的厚度大的一端靠近搭接板2,厚度大的一端可以与搭接板2设置转轴6处的厚度一致。厚度小的一端向电梯笼8内延伸。如此,在电梯笼8的底面与搭接板2之间通过过渡板7设置了一个小斜坡,方便物料小车行走。搭接板2搭接建筑主体1的一端设有过渡面201,过渡面201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同理,也是为了方便物料小车行走。
20.为保证安全,搭接板2为钢板。为减轻电梯笼8的重量,过渡板7可采用为木板。
21.电梯笼8在电梯爬架9上移动时,电梯门是闭合的,此时搭接板2旋转至竖立状态,绳索3缠绕在挂钩4上。当电梯笼8停下,电梯门打开后,松开绳索3,搭接板2在重力作用下旋转至水平,搭接在建筑主体1上。
2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搭接板(2)、过渡板(7)、支座(5)、转轴(6),所述搭接板(2)的一端的两侧立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一个转轴(6),两个所述转轴(6)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转轴(6)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座(5),所述支座固定连接在电梯笼(8)的内部的底面上并靠近所述电梯笼(8)的侧立面设置,在所述搭接板(2)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连接部(202),每个所述连接部(202)连接一根绳索(3)的一端,所述绳索(3)的另一端缠绕连接在挂钩(4)上,所述挂钩(4)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笼(8)的侧立面上,当所述搭接板(2)水平放置时,所述搭接板(2)的另一端可搭接在建筑主体(1)上;在所述电梯笼(8)的底面上还放置有截面为楔形的过渡板(7),所述过渡板(7)的厚度大的一端靠近所述搭接板(2),厚度小的一端向所述电梯笼(8)内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2)搭接所述建筑主体(1)的一端设有过渡面(201),所述过渡面(201)为向下倾斜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2)为吊环螺钉,所述连接部(202)与所述搭接板(2)旋接连接或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5)包括用螺栓连接在一起的上支座(501)和下支座(502),所述上支座(501)和所述下支座(502)均设有一个半圆通孔,两个所述半圆通孔合成一个整圆通孔,所述转轴(6)转动套设在所述整圆通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2)为钢板,所述过渡板(7)为钢板或木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梯笼与建筑主体过渡搭接装置,包括搭接板、过渡板、支座、转轴,搭接板的一端的两侧立面上分别水平设有一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座,支座固定连接在电梯笼的内部的底面上并靠近所述电梯笼的侧立面设置,在所述搭接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连接一根绳索的一端,绳索的另一端缠绕连接在挂钩上,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笼的侧立面上,当所述搭接板水平放置时,搭接板的另一端可搭接在建筑主体上;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电梯笼与建筑主体之间缝隙过大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从电梯笼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缝隙中往下掉落杂物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杰 刘振楠 张博飞 刘迪 田福力 任德超 周兆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7
技术公布日:2023/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