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5392发布日期:2022-09-10 11:1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需要将氧化锆原料装至料盘中,然后通过输送辊道送入设备中进行烧制形成料饼,烧制形成的料饼会沿设备出料口送出,然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料盘翻转以使料饼统一落入至料箱中,在料箱装满后通过叉车将烧制完成的料饼输送至下一工艺设备。
3.现有技术中,氧化锆原料的上料方式是靠人工铲料并装入至料盘中,每个料盘的装载量会有较大的偏差,工人劳动强度大;料饼的出料需要工人穿戴防护手套手动翻转料盘180
°
,以使料饼落入料箱,然后还需将料盘回送到输送辊道上。
4.人工翻转料盘的劳动强度大,且下料效率降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上下料装置,提升下料效率,且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提升下料效率,且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料盘移动的输送辊道和连接所述输送辊道的翻盘下料装置;所述翻盘下料装置包括支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承载辊道、安装在所述承载辊道上以夹紧料盘的夹紧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承载辊道翻转180
°
的翻转装置;所述承载辊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承托料盘上物料的料箱。
8.较优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料盘注入原料的上料装置;所述翻盘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沿所述输送辊道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料仓、设置在所述料仓底部的螺旋输送机和设置有在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上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竖直设置,且所述出料管于所述输送辊道的正上方。
9.较优地,所述料仓中安装有第一破拱装置和第二破拱装置;所述第一破拱装置、所述第二破拱装置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破拱装置、所述第二破拱装置均包括伸入至料仓内的转动轴、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的破碎杆和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10.较优地,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和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入料口通过破碎机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入料口通过套管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管连接。
11.较优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用于夹紧料盘的第一侧的第一夹盘装置和用于夹紧料盘的第二侧的第二夹盘装置;所述第一夹盘装置和所述第二夹盘装置分设于所述承载辊道相对的两侧。
12.较优地,所述翻盘下料装置和所述料箱之间设置有底部开口的v形导料口。
13.较优地,所述翻转装置为旋转电机或旋转气缸。
14.较优地,所述输送辊道和所述承载辊道的承载面的高度相同。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翻盘下料装置实现对料饼的下料,在料盘输送至承载辊道上时,夹紧装置夹紧料盘,然后翻转装置带动承载辊道翻转180
°
,从而使位于料盘开口朝下,料盘中料饼向下跌落,落入至料箱中。本实施例的上下料装置,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下料的效率且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俯视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剖面示意图。
24.图示说明:1、输送辊道;2、翻盘下料装置;201、v形导料口;21、支架;22、承载辊道;23、夹紧装置;24、翻转装置;3、料箱;4、上料装置;41、料仓;411、第一破拱装置;412、第二破拱装置;401、转动轴;402、破碎杆;403、驱动电机;42、螺旋输送机;421、第一螺旋输送机;422、第二螺旋输送机;5、破碎机;43、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装置,能有效提升下料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该上下料装置还能准确控制每个料盘中物料的量,提升装料效率。
29.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上下料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料盘移动的输送辊道1和连接输送辊道1的翻盘下料装置2;翻盘下料装置2包括支架21、可转动安装在支架21上的承载辊道22、安装在承载辊道22上以夹紧料盘的夹紧装置23和用于带动承载辊道22翻转180
°
的翻转装置24;承载辊道2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承托料盘上物料的料箱3。
30.需要说明的是,在装载有料饼的料盘沿输送辊道1输送至承载辊道22时,夹紧装置23夹紧料盘以使料盘固定于承载辊道22上,然后翻转装置24带动承载辊道22翻转180
°
,从而使料盘中的料饼向下跌落并落入至料箱中,完成下料。完成下料后,翻转装置24回至原位,使料盘继续向前输送。
31.可选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料盘注入原料的上料装置4;翻盘下料装置2、上料装置4沿输送辊道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料装置4包括料仓41、设置在料仓41底部的螺旋输送机42和设置有在螺旋输送机42的出料口上的出料管43,出料管43竖直设置,且出料管43于输送辊道1的正上方。
32.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旋输送机42向料盘注入粉料,螺旋输送机42能控制每次注入粉料的量,从而使每个料盘被注入的粉料的量均相同。而且,通过螺旋输送机42注入粉料能有效提升上料效率。
33.可选地,料仓41中安装有第一破拱装置411和第二破拱装置412;第一破拱装置411、第二破拱装置412从上到下间隔设置;第一破拱装置411、第二破拱装置412均包括伸入至料仓41内的转动轴401、安装在转动轴401上的破碎杆402和用于驱动转动轴401转动的驱动电机403。
34.具体地,被投入至料仓41中的原料可能因颗粒较大而出现原料不向下流动的情况,因此设置了第一破拱装置411、第二破拱装置412,以使物料能持续地向下流动。此外,在破碎杆402绕转动轴401转动过程中能使物料变得更细小,具有一定的破碎物料的作用。
35.可选地,螺旋输送机42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421和第二螺旋输送机422,第一螺旋输送机421的入料口通过破碎机5与料仓41的出料口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421的出料口与第二螺旋输送机422的入料口通过套管连接,第二螺旋输送机422的出料口与出料管43连接。
36.具体地,通过套管实现第一螺旋输送机421和第二螺旋输送机422之间的连接,能使物料能沿水平方向输送得更远,为其他设备部件的安装腾出位置。值得说明的是,套管是软管。优选地,第一螺旋输送机421的出料口位于第二螺旋输送机422的入料口的正上方。
3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夹紧装置23包括用于夹紧料盘的第一侧的第一夹盘装置和用于夹紧料盘的第二侧的第二夹盘装置。
38.第一夹盘装置和第二夹盘装置分设于承载辊道22相对的两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盘装置和第二夹盘装置分别夹紧料盘的两侧,从而实现对料盘的夹紧固定。
39.可选地,翻盘下料装置2和料箱3之间设置有底部开口的v形导料口201,以防止料饼跌出料箱3之外。
40.可选地,翻转装置24为旋转电机或旋转气缸。值得说明的是,承载辊道22包括承载
架和间隔平行地设置于承载架上的承载辊,承载架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支架21转动连接,翻转装置带动转动轴转动180
°
,从而使承载架翻转180
°
,从而能使料盘开口朝下,使料饼落入至料箱中。
41.可选地,输送辊道1和承载辊道22的承载面的高度相同,以使输送辊道1能顺利至输送至承载辊上。需要说明的是,输送辊道1包括位于翻转装置24前的第一缓存段辊道、设置在翻转装置24后的翻盘后第二缓存段辊道、连接第二缓存段辊道的装盘段辊道和连接装盘段辊道的送料辊道。其中,出料管43位于装盘段辊道的正上方,且送料辊道用于将料盘送入至加工炉中,且第一缓存段辊道连接加工炉的出口端,从而是料盘能循环进行利用。
42.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