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6842发布日期:2023-02-17 20:4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


背景技术:

2.管式输送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输送方式,多用于气体或液体的输送,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管式输送的输送管路一般由多根输送管连接组合而成,并非一体成型,而被输送的气体或液体具有易漏性,为了避免输送物质的泄露和特定环境下输送管路的安全性,在输送管的连接处一般设有密封结构,以保证输送管路的正常使用。输送管路的安装必要地用到一些连接管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连接管件通常还需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形成完整的连接管件产品,例如装配密封圈、检测、打标等工序。工业自动化是现代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基于现有连接管件(例如2通管、3通管)自身的结构特点,其工件体积较大,不适用于振动送料的常规自动送料方式,现有技术中也缺少这种管件的自动上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4.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包括储料料斗、爬坡传送带、爬坡电机和管件回收斜槽;所述储料料斗具有容纳若干数量管件的容纳腔,储料料斗的一侧开设料斗开口;所述爬坡传送带的进料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爬坡传送带向斜上方延伸并的另一端形成供料端,所述爬坡传送带由所述爬坡电机驱动循环运行;所述管件回收斜槽的一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管件回收斜槽向向斜上方延伸爬坡传送带的供料端下方,并形成可以承接回收供料端掉落管件的承接端。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所述储料料斗的下部呈漏斗状。
6.更进一步地,所述爬坡传送带上间隔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于给随爬坡传送带向上爬升的管件提供支撑作用力。
7.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凸出于爬坡传送带端面的隔板。
8.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高度不大于管件的厚度。
9.更进一步地,所述爬坡传送带包括前段的倾斜段和后段的水平段。
10.更进一步地,爬坡传送带的两侧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管件是否到达爬坡传送带的供料端,通过光电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爬坡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通过漏斗状的料斗和斜坡式的爬坡传送带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管件的自动上料效果,具有上料速度快,动作准确,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作为衔接管件生产加工设备自动给料机构使用,
提高管件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管件加工的流水化作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图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图二。
15.附图标记:储料料斗1、爬坡传送带2、管件回收斜槽3、隔板4。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包括储料料斗1、爬坡传送带2、爬坡电机和管件回收斜槽3;所述储料料斗1具有容纳若干数量管件的容纳腔,储料料斗1的一侧开设料斗开口;所述爬坡传送带2的进料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爬坡传送带2向斜上方延伸并的另一端形成供料端,所述爬坡传送带2由所述爬坡电机驱动循环运行;所述管件回收斜槽3的一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管件回收斜槽3向向斜上方延伸爬坡传送带2的供料端下方,并形成可以承接回收供料端掉落管件的承接端。
20.本实用新型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用于管件的自动上料,其具体的上料过程为:管件被放置在储料料斗1的容纳腔内,启动爬坡电机后,在爬坡电机的驱动下爬坡传送带2向斜上方运动,在爬坡传送带2于管件的相互作用下,管件均匀分散在爬坡传送带2上并随之朝斜上方运动,最终使管件运送至爬坡传送带2的供料端上。本实用新型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作为衔接管件生产加工设备自动给料机构使用,管件运行到爬坡传送带2的供料端停止,管件生产加工设备可以从供料端取管加工,从而实现管件的自动上料效果。从爬坡传送带2上掉落的管件通过下方的管件回收斜槽3回收至储料料斗1中重新上料。
21.本实施例中,储料料斗1的下部呈漏斗状,放置在储料料斗1内的管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以及漏斗状的侧壁限制下自动向储料料斗1底部集中,在爬坡传送带2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尽可能有效地将管件输送到爬坡传送带2上侧的供料端。
22.参见附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爬坡传送带2上间隔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可以给随爬坡传送带2向上爬升的管件提供一个支撑作用力,使管件更好地随爬坡传送带2向上爬升,实现有效的自动上料效果。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为凸出于爬坡传送带2端面的隔板4,隔板4与隔板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管件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爬坡传送带2上并随之向供料端方向运动。容易理解的是,隔板4的高度优选为不大于管件的厚度,即隔板4的高度只能支撑单个管件随爬坡传送带2爬升,重叠的管件则自动滑落回到储料料斗1内,从而避免上料过程中管件在爬坡传送带2堆叠,影响上料效果的情况。如附图所示,爬坡传送带2包括前段的倾斜段和后段的水平段,管件运行至水平段后调整为平置状态,从而方便后续管件生产加
工设备取管。
23.在一些实施例中,爬坡传送带2的两侧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管件是否到达爬坡传送带2的供料端,通过光电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爬坡电机的启动和停止,即当检测到管件信号时,控制爬坡电机停止,爬坡传送带2同时停止运行,等待取管操作;待供料端上的管件取走后检测到管件信号消失,控制爬坡电机启动,爬坡传送带2同时运行,直到下一个管件输送到位后再次执行前述动作,以此循环运行,实现管件的自动上料。
24.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料斗、爬坡传送带、爬坡电机和管件回收斜槽;所述储料料斗具有容纳若干数量管件的容纳腔,储料料斗的一侧开设料斗开口;所述爬坡传送带的进料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爬坡传送带向斜上方延伸并的另一端形成供料端,所述爬坡传送带由所述爬坡电机驱动循环运行;所述管件回收斜槽的一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管件回收斜槽向向斜上方延伸爬坡传送带的供料端下方,并形成可以承接回收供料端掉落管件的承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料斗的下部呈漏斗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传送带上间隔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于给随爬坡传送带向上爬升的管件提供支撑作用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凸出于爬坡传送带端面的隔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高度不大于管件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传送带包括前段的倾斜段和后段的水平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爬坡传送带的两侧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管件是否到达爬坡传送带的供料端,通过光电传感器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爬坡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件自动送料输送机,包括储料料斗、爬坡传送带、爬坡电机和管件回收斜槽;所述储料料斗具有容纳若干数量管件的容纳腔,储料料斗的一侧开设料斗开口;所述爬坡传送带的进料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爬坡传送带向斜上方延伸并的另一端形成供料端;所述管件回收斜槽的一端衔接所述料斗开口,管件回收斜槽向向斜上方延伸爬坡传送带的供料端下方,并形成可以承接回收供料端掉落管件的承接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斗状的料斗和斜坡式的爬坡传送带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管件的自动上料效果,上料速度快,动作准确,结构简单成本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尤其适用于作为衔接管件生产加工设备自动给料机构使用,提高管件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和 程永奇 麦兴广 陈宇航 莫少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3/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