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2.环保不止于公益,接收市民投放的废纸、塑料、金属、废旧纺织品、玻璃等废弃物,能用废品换钱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平台.物联网+回收,构建智能回收新模式,在公共区域设置具备定位功能的回收机,居民通过app进行定点投放、智能分类.推动回收行业场景重构与转型升级,投递返环保金,培养居民环保意识,以优惠补贴鼓励居民垃圾分类.督促居民养成环保习惯,加快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推广,全链整合,解决城市垃圾难题,前端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打通线上线下回收行业生态圈.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助力智慧环保绿色城市建设,紧跟政策,实现生态与经济双效益,支持环保事业,积极响应国家对环保政策的导向,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起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车载称重传感器的精度低,抗水平力,侧向力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包括安装在固定端上的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沉头孔,其通过沉头孔螺栓安装有上支撑梁、下支撑梁,传感器本体的中部还开设有剪切力应变孔。
6.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位于中剪切力应变孔端部开设有圆弧面。
7.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位于固定端设置有台阶。
8.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靠近上支撑梁的端部为受力端。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有效的解决了垃圾车载传感器受到水平力,侧向力的影响,且安装应力小,精度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的多视角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固定端;2、传感器本体;3、受力端;4、上支撑梁;5、下支撑梁;6、台阶;7、圆
弧面;8、剪切力应变孔;9、沉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参照图1-4,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包括安装在固定端1上的传感器本体2,传感器本体2的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沉头孔9,其通过沉头孔9螺栓安装有上支撑梁4、下支撑梁5,传感器本体2的中部还开设有剪切力应变孔8;
17.传感器本体2位于中剪切力应变孔8端部开设有圆弧面7,传感器本体2位于固定端1设置有台阶6,传感器本体2的靠近上支撑梁4的端部为受力端3。
18.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采用圆孔剪切梁结构,精度高;
19.沉头螺丝半螺纹固定的安装方式,安装时螺纹应力安装处增加台阶6,减少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
20.本实用新型三梁剪切力结构,上下两个支撑梁减小水平力的撞击力的影响;剪切力应变孔8出增加圆角过渡,减小侧向力的影响。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包括安装在固定端(1)上的传感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的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沉头孔(9),其通过沉头孔(9)螺栓安装有上支撑梁(4)、下支撑梁(5),传感器本体(2)的中部还开设有剪切力应变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位于中剪切力应变孔(8)端部开设有圆弧面(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位于固定端(1)设置有台阶(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的靠近上支撑梁(4)的端部为受力端(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解决了车载称重传感器的精度低,抗水平力,侧向力差的缺点,包括安装在固定端上的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端内部分别开设有沉头孔,其通过沉头孔螺栓安装有上支撑梁、下支撑梁,传感器本体的中部还开设有剪切力应变孔,本实用新型环卫垃圾车车载称重传感器有效的解决了垃圾车载传感器受到水平力,侧向力的影响,且安装应力小,精度高。精度高。精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吕华 许文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瑞尔特测控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