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1795发布日期:2022-12-21 01:0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充气膜。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充气膜,将充气通道设在了充气膜的边缘,与充气通道连通的长条状气囊设在充气通道的一侧,这样设计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膜本体上局部充气腔破了,整条充气腔就报废了;二是采用高压充气,容易将充气通道胀破,而采用低压充气,充气效率很低;三是充气完成后,位于膜本体边缘的充气通道就废掉了,对于被包装的产品没有任何作用,充气膜的面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带有小凸起的产品,极容易扎破充气腔,充气膜不能发挥应有的缓冲防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安全可靠、充气效率高、能充分利用膜体面积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包括膜本体,所述膜本体上设有充气通道、多个左充气腔和多个右充气腔,所述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位于充气通道的两侧且均于与充气通道连通,左充气腔与充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左单向阀,右充气腔与充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右单向阀。
6.进一步地,所述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均为长条状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左充气腔相互平行且与充气通道垂直。
8.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右充气腔相互平行且与充气通道垂直。
9.进一步地,所述充气通道位于膜本体的中心部,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对称分布。
10.进一步地,充气后,所述的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同时向膜本体的上侧或下侧膨出,形成半圆柱状结构。
11.进一步地,充气后,所述的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同时向膜本体的上下两侧膨出,形成圆柱状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第一,本专利采用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充气的结构形式,将长条状的充气腔一分为二,当左充气腔破了,还有右充气腔能用,解决了膜本体上局部充气腔破了,整条充气腔就报废的问题。
14.第二,将现有技术的位于膜本体边缘的充气通道移动膜本体的中部,增加了膜的实际使用面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位于膜本体边缘的充气通道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15.第三,两侧分流充气,增加了一倍的气流口,具有充气安全可靠、充气效率高的特点,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高压气容易胀破充气通道的问题,还解决了充气效率低的问题。
16.第四,两侧分流充气的结构形式,充气完成后,在充气通道的区域形成了一个凹槽,可以根据产品表面的实际形状,来确定充气通道的实际位置和充气通道的宽度,比如对于带有小凸起的产品,极容易扎破充气腔,可根据该产品来定制本专利,以保证产品的小凸起置于凹槽中而避免扎破充气腔,以发挥充气膜应有的缓冲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17.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称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对称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膜本体;2、充气通道;3、左充气腔;4、右充气腔;5、左单向阀;6、右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表面”、“下表面”、“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正转”、“反转”、“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2所示,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包括膜本体1,所述膜本体1上设有充气通道2、多个左充气腔3和多个右充气腔4,所述左充气腔3和右充气腔4位于充气通道2的两侧且均于与充气通道2连通,左充气腔3与充气通道2的连接处设有左单向阀5,右充气腔4与充气通道2的连接处设有右单向阀6。将现有技术的位于膜本体边缘的充气通道移动膜本体的中部,增加了膜的实际使用面积,同时因增多了气流口,不仅能有效避免将充气通道胀破,还提高了充气效率。
24.左充气腔3和右充气腔4均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的多个左充气腔3相互平行且与充气通道2垂直,所述的多个右充气腔4相互平行且与充气通道2垂直。
25.充完气后,所述的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同时向膜本体的上侧或下侧膨出,形成半圆柱状结构。最佳的方案是充气后,所述的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同时向膜本体的上下两侧膨出,形成圆柱状结构,这样对外力的缓冲会更好,减振效果更佳。
26.而在膜本体1上位于充气通道2的区域,形成了一个凹槽,可以根据产品表面的实际形状,来确定充气通道2的实际位置和充气通道的宽度。
27.当被包装的产品表面平整时,可将充气通道2设在膜本体1的中心部,左充气腔3和右充气腔4对称分布,如图1所示。左充气腔3和右充气腔4也可采用非对称分布的结构,如图2所示。
28.当被包装的产品表面不平整,有小凸起时,可将充气通道2设在与产品的小凸起相对应的位置,使凸起位于充气通道区域形成的凹槽中,可避免扎破充气腔,并且根据小凸起的宽度来确定充气通道的宽度。
29.另外,采用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充气的结构形式,将长条状的充气腔一分为二,当一条左充气腔破了,还有右充气腔能用,解决了膜本体上局部充气腔破了,整条充气腔就报废的问题。
30.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包括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本体上设有充气通道、多个左充气腔和多个右充气腔,所述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位于充气通道的两侧且均于与充气通道连通,左充气腔与充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左单向阀,右充气腔与充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右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均为长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左充气腔相互平行且与充气通道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右充气腔相互平行且与充气通道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通道位于膜本体的中心部,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其特征在于:充气后,所述的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同时向膜本体的上侧或下侧膨出,形成半圆柱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其特征在于:充气后,所述的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同时向膜本体的上下两侧膨出,形成圆柱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式充气膜,包括膜本体,所述膜本体上设有充气通道、多个左充气腔和多个右充气腔,左充气腔和右充气腔位于充气通道的两侧且均于与充气通道连通,左充气腔与充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左单向阀,右充气腔与充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右单向阀。本专利采用充气通道两侧分流充气的结构形式,将长条状的充气腔一分为二,解决了膜本体上局部充气腔破了,整条充气腔就报废的问题;两侧分流充气的结构形式,能解决带有小凸起的产品损坏充气膜的问题,以发挥充气膜应有的缓冲防护功能;本专利还具有充气安全可靠、充气效率高、能充分利用膜体面积的特点。能充分利用膜体面积的特点。能充分利用膜体面积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2/1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