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5121发布日期:2023-04-19 23:0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缆船导览,尤其涉及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


背景技术:

1、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拥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海上风电“十三五”以来保持高速发展,年增长率均保持30%以上。一个中等规模的风电场所需要的海缆长度就约有50km。在施工铺设海缆中有时工期紧迫,为了节省时间需要提前从海缆厂家用送缆船接缆,然后运送到施工场地。在船间导缆时需要用到海缆导缆装置。

2、现有技术中的船间导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易对其导缆角度进行调节,使用方向受限,现有技术中的船间导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整体不可拆卸,使用范围受限;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铺设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易对导缆装置速度调节,使其实用性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包括吊点支撑板,所述吊点支撑板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有四个吊耳,四个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吊点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主体支撑架,两个所述主体支撑架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套设有凹槽过缆机构和大齿轮盘,所述轴承的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限制板,两个所述轴承限制板的顶端与主体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驱动端固定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和大齿轮盘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

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液压马达的表面安装有马达支撑连杆,所述液压马达通过马达支撑连杆与吊点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凹槽过缆机构包括两个半圆凹槽过缆架,两个所述半圆凹槽过缆架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半圆凹槽过缆架的内圈均固定有多个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与半圆凹槽过缆架之间均连接有多个支撑板。

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凹槽过缆机构和大齿轮盘均套设在轴承的外圈上,所述大齿轮盘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凹槽过缆机构与大齿轮盘之间通过若干螺孔配合螺栓相连接。

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轴承的内圈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轴承限制板上,并与两个轴承限制板之间过盈配合。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轴承限制板的剖面呈l型设置,且轴承限制板上设置有多个承力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吊点支撑板、四个吊耳的设置可以用吊车吊起装置,吊耳设置在端面四角,同时通过吊耳用钢丝绳在四个方向固定,能够满足不同方向导缆的要求,且凹槽过缆机构、液压马达等主要整体部件可以拆卸,方便运输,通过链条实现传动,液压马达提供动力,实现无级调速。

12、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包括吊点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点支撑板(1)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有四个吊耳(14),四个所述吊耳(14)之间设置有液压马达(13),所述吊点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主体支撑架(2),两个所述主体支撑架(2)上设置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外表面套设有凹槽过缆机构(3)和大齿轮盘(11),所述轴承(8)的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限制板(6),两个所述轴承限制板(6)的顶端与主体支撑架(2)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马达(13)的驱动端固定有小齿轮(15),所述小齿轮(15)和大齿轮盘(11)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13)的表面安装有马达支撑连杆(12),所述液压马达(13)通过马达支撑连杆(12)与吊点支撑板(1)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过缆机构(3)包括两个半圆凹槽过缆架,两个所述半圆凹槽过缆架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圆凹槽过缆架的内圈均固定有多个连接柱(9),多个所述连接柱(9)与半圆凹槽过缆架之间均连接有多个支撑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过缆机构(3)和大齿轮盘(11)均套设在轴承(8)的外圈上,所述大齿轮盘(1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螺孔(10),所述凹槽过缆机构(3)与大齿轮盘(11)之间通过若干螺孔(10)配合螺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8)的内圈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轴承限制板(6)上,并与两个轴承限制板(6)之间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限制板(6)的剖面呈l型设置,且轴承限制板(6)上设置有多个承力板(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缆船间可变向导缆的机构,包括吊点支撑板,所述吊点支撑板的上表面四角分别固定有四个吊耳,四个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吊点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主体支撑架,两个所述主体支撑架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套设有凹槽过缆机构和大齿轮盘,所述轴承的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限制板。本技术通过吊点支撑板、四个吊耳的设置可以用吊车吊起装置,吊耳设置在端面四角,同时通过吊耳用钢丝绳在四个方向固定,能够满足不同方向导缆的要求,且凹槽过缆机构、大齿轮盘等主要整体部件可以拆卸,方便运输,通过链条实现传动,液压马达提供动力,实现无级调速。

技术研发人员:郭佳欣,张仰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天易海上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