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管可转换通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1639发布日期:2023-01-20 18:4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管可转换通道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管可转换通道容器。


背景技术:

2.双管容器即在一个大管内还安装有一个小管,大管和小管里所装载的内容物不相同;双管容器能够装载两种不同的内容物且不会在瓶内混合;这方便了一些需要装载两种内容物配合使用的产品;
3.现有的双管容器则存在,在切换大管和小管的出液通道,会出现漏液的情况。
4.为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的双管容器在切换通道时出现漏液情况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管可转换通道容器,以解决现有的双管容器在切换通道时出现漏液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可转换通道容器,包括内软管、外软管和双通道旋盖;所述内软管设于所述外软管内,所述内软管内部围闭形成内软管存储腔;所述外软管内软管壁与所述内软管外软管壁围闭形成外软管存储腔;所述双通道旋盖包括外盖壳、通道切换固装件和通道切换活动件;所述外盖壳以可转动的方式密封套于所述外软管的管口外,所述外盖壳上设有外软管出料孔和内软管出料孔;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外软管的管口内;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盖壳围纳的空间内,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与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转动连接为双通道可切换结构,所述双通道可切换结构用于切换仅所述外软管存储腔与所述外软管出料孔导通、或仅所述内软管存储腔与所述内软管出料孔导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为管状件;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设有环形承载槽,所述环形承载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盖壳;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内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有内进液孔;所述环形承载槽的外圈壁上设有外进液槽;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密封插入所述外软管管口内,所述内软管管口密封插入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内;所述内进液孔与所述内软管存储腔连通;所述外进液槽与所述外软管存储腔连通;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转动用于控制所述内进液孔与所述内软管出料孔的接通或关闭,以及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转动还用于控制所述外进液槽与所述外软管出料孔的接通或关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外壁面上设有一圈固定外凸缘;所述固定外凸缘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外软管的管口端面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插入所述固定槽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为管状件;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壁面与内壁面之间设有中间槽和密封槽;所述中间槽包围所述密封槽;所述中间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盖壳,所述密封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密封
插入所述环形承载槽中;所述密封板上设有环形密封壁,所述环形密封壁上设有内进液槽口,所述内进液槽口与所述内软管出料孔密封连通;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密封套接于所述环形密封壁外;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上设有控流槽口,所述控流槽口与所述内进液孔连通;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管壁上设有外进液孔;所述外进液孔与所述外软管出料孔密封连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盖壳内自中心至外依次设有一圈内密封瓣和一圈外密封瓣;所述内密封瓣包围所述内软管出料孔,所述外密封瓣包围所述外软管出料孔;所述内密封瓣密封套接于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内;所述外密封瓣密封套接于所述中间槽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壁面上设有一圈转动外凸缘;所述转动外凸缘上设有卡槽;所述外盖壳内设有一圈扣合壁,所述扣合壁包围所述外密封瓣;所述扣合壁与所述外密封瓣之间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卡槽中。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软管管口的外壁面设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设于所述扣合壁的转动轨迹上;所述凸台上设有开放式的限位槽;所述扣合壁的端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限位槽中。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盖壳内设有响声片,所述响声片设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外盖壳的内周壁之间;在所述响声片的转动轨迹上,所述外软管的管肩上设有两个响声块。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软管管口内设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上设有出液通孔;所述内软管管口插入所述夹持环。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通过所述通道切换固装件先将,所述外软管存储腔和所述内软管存储腔与各自密封接通,再通过所述通道切换活动件的转动,切换所述外软管存储腔与所述外软管出料孔的通道或所述内软管存储腔与所述内软管出料孔的通道;从而解决现有的双管容器在切换通道时出现漏液情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软管存储腔与外软管出料孔导通的整体剖面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软管存储腔与内软管出料孔导通的整体剖面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软管的俯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软管的正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盖壳的侧视剖面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盖壳的正视剖面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外盖壳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外盖壳的仰视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通道切换固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通道切换固装件的仰视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剖视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通道切换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如下:
32.1、内软管;11、内软管存储腔;12、内软管管口;
33.2、外软管;21、外软管存储腔;22、外软管管口;221、固定块;222、凸台;223、限位槽;23、外软管的管肩;231、响声块;24、夹持环;241、出液通孔;
34.3、双通道旋盖;
35.4、外盖壳;41、外软管出料孔;42、内软管出料孔;43、内密封瓣;44、外密封瓣;45、扣合壁;451、限位块;46、卡块;47、响声片;
36.5、通道切换固装件;51、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外壁面;511、固定外凸缘;512、固定槽;52、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内壁面;53、环形承载槽;531、外进液槽;54、密封板;541、内进液孔;55、环形密封壁;551、内进液槽口;
37.6、通道切换活动件;61、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壁面;611、转动外凸缘;612、卡槽;62、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621、控流槽口;63、中间槽;64、密封槽;65、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管壁;651、外进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9.双管可转换通道容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软管1、外软管2和双通道旋盖3;内软管1设于外软管2内,内软管1内部围闭形成内软管存储腔11;外软管2内软管壁与内软管1外软管2壁围闭形成外软管存储腔21;双通道旋盖3包括外盖壳4、通道切换固装件5和通道切换活动件6;外盖壳4以可转动的方式密封套于外软管2的管口外,外盖壳4上设有外软管出料孔41和内软管出料孔42;通道切换固装件5固定安装于外软管2的管口内;通道切换活动件6固定连接于外盖壳4围纳的空间内,通道切换活动件6与通道切换固装件5转动连接为双通道可切换结构,双通道可切换结构用于切换仅外软管存储腔21与外软管出料孔41导通、或仅内软管存储腔11与内软管出料孔42导通。
40.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的指示箭头是指示软管内液体的流道方向。
41.有关上述外软管2与内软管1的具体连接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外软管管口22内设有夹持环24;夹持环24上设有出液通孔241;内软管管口12插入夹持环24。
42.在进行应用时,内软管管口12插入夹持环24中,且内软管管口12穿过夹持环24。在安装内软管1前,外软管2的尾部先不要焊接密封;先将内软管1插入夹持环24中固定后,再焊接闭合外软管2的尾部。
43.有关上述通道切换固装件5的具体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图2、图9至图11所示,通道切换固装件5为管状件;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外壁面51与内壁面之间设有环形承载槽53,环形承载槽53的槽口朝向外盖壳4;通道切换固装件5内设有密封板54,密封板54上设有内进
液孔541;环形承载槽53的外圈壁上设有外进液槽531;通道切换固装件5密封插入外软管管口22内,内软管管口12密封插入通道切换固装件5内;内进液孔541与内软管存储腔11连通;外进液槽531与外软管存储腔21连通;通道切换活动件6的转动用于控制内进液孔541与内软管出料孔42的接通或关闭,以及通道切换活动件6的转动还用于控制外进液槽531与外软管出料孔41的接通或关闭。
44.在进行应用时,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内壁面52密封套接于内软管管口12外,所述外软管管口22密封套接于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外壁面51外。
45.有关上述通道切换活动件6的具体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图2、图12和图13所示,通道切换活动件6为管状件;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壁面61与内壁面之间设有中间槽63和密封槽64;中间槽63包围密封槽64;中间槽63的槽口朝向外盖壳4,密封槽64的槽口朝向通道切换固装件5;通道切换活动件6密封插入环形承载槽53中;密封板54上设有环形密封壁55,环形密封壁55上设有内进液槽口551,内进液槽口551与内软管出料孔42密封连通;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62密封套接于环形密封壁55外;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62上设有控流槽口621,控流槽口621与内进液孔541连通;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管壁65上设有外进液孔651;外进液孔651与外软管出料孔41密封连通。
46.在进行应用时,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管壁65密封套接于环形承载槽53的外圈壁面内,密封槽64的外圈壁面密封套接于环形承载槽53的内圈壁面外。
47.特别的,内进液槽口551与外进液槽531的轴向布置角度为90
°
;控流槽口621与外进液孔651相对布置。
48.功能1、通过通道切换活动件6转动,从而使控流槽口621控制内进液孔541与内进液槽口551的接通或封闭,实现控制内进液孔541与内软管出料孔42的接通或关闭功能。
49.功能2、通过通道切换活动件6转动,从而控制外进液孔651与外进液槽531的接通或封闭,实现控制外进液槽531与外软管出料孔41的接通或关闭功能。
50.通过上述功能1和功能2中,控流槽口621、内进液孔541和内进液槽口551,外进液孔651和外进液槽531的结构的两组结构,构成双通道可切换结构;通过上述功能1和功能2的配合,实现外软管存储腔21与外软管出料孔41导通或仅内软管存储腔11与内软管出料孔42导通的功能,从而实现双通道可切换结构的功能。
51.有关上述外盖壳4的具体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图2、图5至图8所示,外盖壳4内自中心至外依次设有一圈内密封瓣43和一圈外密封瓣44;内密封瓣43包围内软管出料孔42,外密封瓣44包围外软管出料孔41;内密封瓣43密封套接于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62内;外密封瓣44密封套接于中间槽63内。
52.在进行应用时,内密封瓣43的外圈面与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内壁面62密封套接;
53.外密封瓣44的外圈面与中间槽63的外圈面密封套接。
54.有关上述通道切换固装件5与外软管2配合的具体固定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4和图9所示,通道切换固装件的外壁面51上设有一圈固定外凸缘511;固定外凸缘511上设有固定槽512;外软管2的管口端面上设有固定块221;固定块221插入固定槽512中。
55.在进行应用时,固定块221卡住通道切换固装件5,使通道切换固装件5不能沿自身的轴线转动。
56.有关上述通道切换活动件6与外盖壳4配合的具体联动结构,此实施例如图1、图2、
图8、图12和图13所示,通道切换活动件的外壁面61上设有一圈转动外凸缘611;转动外凸缘611上设有卡槽612;外盖壳4内设有一圈扣合壁45,扣合壁45包围外密封瓣44;扣合壁45与外密封瓣44之间设有卡块46;卡块46插入卡槽612中。
57.在进行应用时,卡块46和卡槽612的配合,外盖壳4转动能够驱动通道切换活动件6转动,使双通道切换功能得以实现。
58.特别的,卡块46设有多个,卡槽612设有多个;多个卡块46带动多个卡槽612能够使通道切换活动件6承受的周向力分别更均匀,使通道切换活动件6转动更流畅。
59.进一步的,为了限制通道切换活动件6的转动角度,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4和图8所示,外软管管口22的外壁面设有一圈凸台222,凸台222设于扣合壁45的转动轨迹上;凸台222上设有开放式的限位槽223;扣合壁45的端面上设有限位块451;限位块451插入限位槽223中。
60.在进行应用时,限位槽223与限位块451的配合,能够限制通道切换活动件6的转动角度,避免转动过度,使控流槽口621与内进液槽口551的对接和外进液孔651与外进液槽531的对接更精准。
61.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提醒用户的功能,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3、图5和图8所示,外盖壳4内设有响声片47,响声片47设于限位块451和外盖壳4的内周壁之间;在响声片47的转动轨迹上,外软管的管肩23上设有两个响声块231。
62.特别的,外软管出料孔41、内软管出料孔42、限位块451和响声片47均设于同一中心线上。
63.在进行应用时,以图为例,外盖壳4左转或右转时,响声片47均能触发其中一块响声块231;使用户切换外软管出料孔41或内软管出料孔42出料时,响声片47能发出声响提醒用户,其相应的出料孔已切换完成或已关闭,同时避免因用户转动过度造成的出料不流畅,也更好地保护通道切换固装件5和通道切换活动件6,提高双通道切换的次数。
64.进一步的,外盖壳4上还设有翻盖,翻盖内设有与外软管出料孔41或内软管出料孔42相对应的密封结构,能够防止灰尘或污染物进入外软管出料孔41或内软管出料孔42内。
6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