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1777发布日期:2023-02-10 20:5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其自身结构系统会形成一个弹性系统,具有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而曳引机作为振源,在电梯运行时,会产生激振频率,当两者的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系统便会发生共振现象。曳引机的振动和噪音源通过钢丝绳传给轿厢,使得轿厢产生共振,引起振动和噪音。
3.现有的电梯轿厢为了减震降噪,通常在轿厢内部安装减震垫,一方面,减震垫在长期性重负载下,容易发生松驰,另一方面,减震垫结构简单,仅依靠减震垫的橡胶材质进行减震降噪,使得轿厢内的减震降噪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机构;
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轿厢本体底壁上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管,各个所述安装管上滑动连接有连接管,各个所述安装管及连接管封口设置,各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安装腔的上侧壁相连接,各个所述安装管上套设有弹簧,各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的底壁及上侧壁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位于安装管内部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各个所述安装孔上设有一个第一单向阀及多个第二单向阀,所述安装管内部填充有阻尼液。
8.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轿厢本体的底壁至上侧壁,各个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第一单向阀相反设置。
9.优选的,所述减震板为硅胶材质制成,所述减震板的表面制作成颗粒状。
10.优选的,所述轿厢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设有降噪板,四个所述降噪板内部真空设置。
11.优选的,四个所述降噪板的表面设有薄板,所述薄板表面做光滑处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在弹簧及阻尼液的缓冲作用下,将使得乘客感受到的震动较为轻微,同时,通过在轿厢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设置有内部真空的降噪板,使得噪音和震动缺少传播介质,将轿厢本体与曳引机共振频率破坏,可有效降低轿厢本体的震动和噪音,同时,在降噪板的表面设有做光滑处理的薄板,使得曳引机所产生的噪音同空气层形成共振系统,使声波振动能量被吸收,转变为热能,降低了轿厢本体内部的噪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轿厢本体;201、减震板;202、安装腔;203、安装管;204、连接管;205、弹簧;301、安装孔;302、第一单向阀;303、第二单向阀;4、降噪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1,轿厢本体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机构;
20.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轿厢本体1底壁上的减震板201,减震板201上开设有安装腔202,安装腔202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管203,各个安装管203上滑动连接有连接管204,各个安装管203及连接管204封口设置,各个连接管204的一端与安装腔202的上侧壁相连接,各个安装管203上套设有弹簧205,各个弹簧20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202的底壁及上侧壁相连接,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在乘客进入轿厢本体1的内部,站在减震板201上,进行楼层上下时,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曳引机产生振动通过钢丝绳传给轿厢本体1,进一步的传导到减震板201上,在弹簧205及阻尼液的缓冲作用下,将使得乘客感受到的震动较为轻微。
21.连接管204位于安装管203内部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01,各个安装孔上301设有一个第一单向阀302及多个第二单向阀303,安装管203内部填充有阻尼液,通过阻尼液的设置,可有效的对曳引机产生的振动进行阻尼,使得乘客站在减震板201上感受到的震动较为轻微。
22.第一单向阀302的导通方向为轿厢本体1的底壁至上侧壁,各个第二单向阀303的导通方向与第一单向阀302相反设置,由于导通方向为轿厢本体1的底壁至上侧壁的第一单向阀302只有一个,减缓了连接管204向安装管203内部下降的速度,使得乘客在站上减震板201上不会有较大下垂速度,避免引起乘客的慌张。
23.减震板201为硅胶材质制成,减震板201的表面制作成颗粒状,颗粒硅胶材质卡位精确,双面减震,不位移,可更有效地贴附平底,贴服性很好,不易滑,同时,硅胶材质具有耐压、耐腐蚀、耐高低温等优点,使它能够使用的很长久。
24.轿厢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设有降噪板4,四个降噪板4内部真空设置,使得噪音和震动缺少传播介质,将轿厢本体1与曳引机共振频率破坏,可有效降低轿厢本体1的震动和噪音。
25.四个降噪板4的表面设有薄板,薄板表面做光滑处理,通过在降噪板4的表面设有做光滑处理的薄板,使得曳引机产生的噪音同空气层形成共振系统,使声波振动能量被吸收,转变为热能,降低了轿厢本体1内部的噪声。
26.工作原理: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曳引机的振动和噪音源通过钢丝绳传给轿厢本
体1,使得轿厢本体1产生共振,引起振动和噪音,通过在轿厢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设置有内部真空的降噪板4,使得噪音和震动缺少传播介质,将轿厢本体1与曳引机共振频率破坏,可有效降低轿厢本体1的震动和噪音,同时,在降噪板4的表面设有做光滑处理的薄板,使得曳引机所产生的噪音同空气层形成共振系统,使声波振动能量被吸收,转变为热能,降低了轿厢本体1内部的噪声;
27.在乘客进入轿厢本体1的内部,站在减震板201上,进行楼层上下时,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曳引机所产生振动通过钢丝绳传给轿厢本体1,进一步的传导到减震板201上,在弹簧205及阻尼液的缓冲作用下,将使得乘客感受到的震动较为轻微,同时,由于导通方向为轿厢本体1的底壁至上侧壁的第一单向阀302只有一个,减缓了连接管204向安装管203内部下降的速度,使得乘客在站上减震板201上不会有较大下垂速度,避免引起乘客的慌张。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本体(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轿厢本体(1)底壁上的减震板(201),所述减震板(201)上开设有安装腔(202),所述安装腔(202)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管(203),各个所述安装管(203)上滑动连接有连接管(204),各个所述安装管(203)及连接管(204)封口设置,各个所述连接管(204)的一端与安装腔(202)的上侧壁相连接,各个所述安装管(203)上套设有弹簧(205),各个所述弹簧(20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202)的底壁及上侧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04)位于安装管(203)内部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01),各个所述安装孔上(301)设有一个第一单向阀(302)及多个第二单向阀(303),所述安装管(203)内部填充有阻尼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302)的导通方向为轿厢本体(1)的底壁至上侧壁,各个所述第二单向阀(303)的导通方向与第一单向阀(302)相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201)为硅胶材质制成,所述减震板(201)的表面制作成颗粒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设有降噪板(4),四个所述降噪板(4)内部真空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降噪板(4)的表面设有薄板,所述薄板表面做光滑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该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轿厢本体底壁上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管,各个所述安装管上滑动连接有连接管,各个所述安装管及连接管封口设置。该种减震降噪的轿厢结构,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在弹簧及阻尼液的缓冲作用下,将使得乘客感受到的震动较为轻微,同时,通过在轿厢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设置有内部真空的降噪板,使得噪音和震动缺少传播介质,将轿厢本体与曳引机共振频率破坏,可有效降低轿厢本体的震动和噪音。可有效降低轿厢本体的震动和噪音。可有效降低轿厢本体的震动和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茹晓英 费权钱 曹永祥 马正凯 贺斌 沈耀杰 谈震潇 余利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