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1774发布日期:2023-09-27 16:2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子产品盛行,而电池在电子产品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电池在流水线上需要从这一工序转运至下一工序,目前市场上进电模式是进口拨轮与拨轮轴之间采用摩擦片压紧连接,进口拨轮一直高速转动,而每一节电池往工作盘的弧形工位过渡时,都会有工作盘外径抵住电池,从而挤压电池的情况(如图6),在这种情况下,进口拨轮会与拨轮轴产生一定的相对滑动。而且由于主(功能)工作盘上经常要安装一些导杆或者注液阀等,这限制了主工作盘上工位间距很大,从而使得进口工作盘的弧形工位间距同样很大,对于进电速度的理论需求特别高,并且这种进电模式,容易造成原料划伤,摩擦片磨损,进电速度跟不上等问题,产能无法得到保证。

2、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电池输送的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结构合理的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进口拨轮以及依次连接的至少三个工作盘,分别为第一工作盘、第二工作盘和第三工作盘,三个工作盘的中心圆依次变大,所述进口拨轮连接第一工作盘;

3、每个工作盘的外周等距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弧形工位,且每个弧形工位通过削减r角使其呈弯钩状,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盘的工位数和第二工作盘上的一致,所述第三工作盘的工位数小于第二工作盘的工位数;

4、相邻两个工作盘之间设有叉板围栏,形成过渡通道,方便电池向下一个工作盘进行过渡。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三个工作盘下方分别对应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工作盘通过同步机构连接一过渡轴,所述过渡轴再通过一对进口斜齿轮连接至进口拨轮。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工作盘和第三工作盘的工位数比例为4:3,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齿数比例为4:3。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张紧同步轮、同步带和同步电机,所述同步带依次连接第一齿轮、张紧同步轮和进口斜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同步电机。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叉板围栏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方的叉板,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叉板的一端设有供工作盘穿过的叉口。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工位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吸附电池外壳的磁体。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工位的内表面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磁体嵌设在所述凹槽内。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第四工作盘,所述第四工作盘下方对应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工作盘和第四工作盘的工位数比例为4:3,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齿数比例为4:3。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工作盘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底座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首先通过进口拨轮与第一工作盘之间工位对应,动力联动,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增加第一工作盘的弧形工位密度,使弧形工位间距尽可能小,如此来减小对进电速度的需求,最后再通过差速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工作盘的中心圆比例,增大了相邻工作盘的线速度的差值,但又让线速度的差值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使得电池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工作盘有序进电,防止造成原料损伤、摩擦片的磨损并保证进电的高效匀速,从而提高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进口拨轮以及依次连接的至少三个工作盘,分别为第一工作盘、第二工作盘和第三工作盘,三个工作盘的中心圆依次变大,所述进口拨轮连接第一工作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三个工作盘下方分别对应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工作盘通过同步机构连接一过渡轴,所述过渡轴再通过一对进口斜齿轮连接进口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盘和第三工作盘的工位数比例为4:3,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齿数比例为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张紧同步轮、同步带和同步电机,所述同步带依次连接第一齿轮、张紧同步轮和进口斜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同步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叉板围栏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方的叉板,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叉板的一端设有供工作盘穿过的叉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工位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吸附电池外壳的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工位的内表面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磁体嵌设在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盘均通过固定座固定在底座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输送差速变距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进口拨轮、第一工作盘、第二工作盘和第三工作盘,三个工作盘的中心圆依次变大,所述进口拨轮连接第一工作盘;每个工作盘的外周等距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弧形工位,且每个弧形工位通过削减R角使其呈弯钩状,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盘的工位数和第二工作盘上的一致,所述第三工作盘的工位数小于第二工作盘的工位数,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工作盘的中心圆比例,增大了相邻工作盘的线速度的差值,但又让线速度的差值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使得电池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工作盘有序进电,防止造成原料损伤、摩擦片的磨损并保证进电的高效匀速,从而提高产能。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琦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