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8763发布日期:2023-05-14 13:3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具有多个滑轮的牵引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1、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即ut)作为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无损检测技术已逐步从无损探伤和无损检测向无损评价过渡。全球超声检测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受工业4.0的渗透和影响,超声检测已逐步向人工智能化发展。如一些专用软件或设备,已逐渐向自动识别缺陷的方向发展,使用自适应专家网络对数据进行分析。

2、超声检测时,需要将超声检测装置固定在探头架上,使探头架带着超声检测装置上下移动,这使得探头架时常处于升降不平稳的状态,降低了超声检测的精度,限制了超声检测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升降平稳、提高超声检测精度的牵引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3、一种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垂直地设于地面,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滑轮、动滑轮、钢丝绳、固定杆和驱动缸,

4、定滑轮通过心轴可转动地设于支架的顶部,动滑轮通过心轴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于支架内定滑轮的下方,固定杆水平地固定在支架内且设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

5、钢丝绳的一端拴系在固定杆上,钢丝绳的另一端先向下盘绕于动滑轮的轮槽内,接着向上盘绕于定滑轮的轮槽内,再引出支架外;

6、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内且设于固定杆的下方,驱动缸活塞杆的移动端向下连接动滑轮。

7、所述的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支架内动滑轮垂直方向行程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动滑轮心轴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嵌设于所述滑槽内。

8、所述的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其特征是:驱动缸选用氮气缸。

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设于超声检测装置的一侧,将从定滑轮引出支架的钢丝绳的一端拴系在超声检测装置的探头架上,驱动缸通过活塞杆对动滑轮施加一个向下的推力,这个推力经钢丝绳和定滑轮转向传递至所述探头架,从而在所述探头架在升降时起到配重的作用。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长度是阻力臂长度两倍的省力费距杠杆,因此一方面通过动滑轮的省力作用提高了驱动缸输出推力的配重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动滑轮的费距作用提升了对所述探头架的调节精度,从而使所述探头架升降平稳,提高了超声检测的精度。

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运行稳定,配重可靠,维护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垂直地设于地面,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滑轮(21)、动滑轮(22)、钢丝绳(23)、固定杆(3)和驱动缸(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支架(1)内动滑轮(22)垂直方向行程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动滑轮(22)心轴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嵌设于所述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其特征是:驱动缸(4)选用氮气缸。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具有多个滑轮的牵引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一种采用滑轮组的配重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滑轮(21)、动滑轮(22)、钢丝绳(23)、固定杆(3)和驱动缸(4),定滑轮(21)可转动地设于支架(1)的顶部,动滑轮(22)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于支架(1)内定滑轮(21)的下方,固定杆(3)水平地固定在支架(1)内;驱动缸(4)的缸体固定在支架(1)内且设于固定杆(3)的下方,驱动缸(4)活塞杆的移动端向下连接动滑轮(22)。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升降平稳。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能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