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4729发布日期:2023-05-05 12:5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瓦楞纸板,具体为一种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1、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它最少由一层波浪形芯纸夹层及一层纸板构成,它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能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瓦楞纸板通过智能升降电车和承重框架进行运输。

2、现有的承重框架结构部件间配合精度较差,导致框架整体较为松散,在运输瓦楞纸板时,升降电车启动和刹车时会产生强大的惯性力,导致框架整体稳定性较差,故而提出一种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具备稳定和承载能力强等优点,解决了运输瓦楞纸板时,升降电车启动和刹车时会产生强大的惯性力,导致框架整体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包括行走轨道、行走车身和网带输送平台,所述行走车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稳定组件;

3、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横向拉梁,四个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向拉梁,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拉杆,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板,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斜拉索。

4、进一步,所述立柱呈凹字型,所述立柱呈凹字型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升降链条。

5、进一步,四个所述斜拉杆分别与正面两个立柱和背面两个立柱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斜拉杆的一端与行走车身的顶部固定连接。

6、进一步,四个所述加强筋板分别与左侧两个立柱和右侧两个立柱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

7、进一步,四个所述钢丝绳斜拉索分别与左侧两个立柱和右侧两个立柱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

8、进一步,所述强筋板的底部与行走车身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斜拉索的一端与行走车身的顶部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通过设置稳定组件,提高整体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四根立柱与行走车身之间设置的斜拉杆、加强筋板和钢丝绳斜拉索,可以更好的抵抗启动和刹车时的强大的惯性力,使立柱框架更稳定,承载能力更强,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特征:

1.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包括行走轨道(1)、行走车身(2)和网带输送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身(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立柱(3),所述立柱(3)上设置有稳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呈凹字型,所述立柱(3)呈凹字型一侧的内部设置有升降链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斜拉杆(5)分别与正面两个立柱(3)和背面两个立柱(3)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斜拉杆(5)的一端与行走车身(2)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加强筋板(6)分别与左侧两个立柱(3)和右侧两个立柱(3)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钢丝绳斜拉索(7)分别与左侧两个立柱(3)和右侧两个立柱(3)相背的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筋板(6)的底部与行走车身(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斜拉索(7)的一端与行走车身(2)的顶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包括行走轨道、行走车身和网带输送平台,所述行走车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横向拉梁,四个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向拉梁,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拉杆,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板,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斜拉索。该智能升降电车承重框架结构,通过设置稳定组件,提高整体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四根立柱与行走车身之间设置的斜拉杆、加强筋板和钢丝绳斜拉索,可以更好的抵抗启动和刹车时的强大的惯性力,使立柱框架更稳定,承载能力更强,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国,刘朝东,朱国平,顾晓锋,张良,郑华伟,邱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冠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