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盘及组合吸塑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7006发布日期:2023-04-21 11:4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塑盘及组合吸塑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吸塑盘,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塑盘及组合吸塑盘。


背景技术:

1、由于现有吸塑盘在放置产品后进行叠加时,因吸塑盘有斜度,盘与盘之间间隙较大,会出现晃动以致于刮伤产品。

2、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申请号为202220875047.2这件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保护模组的吸塑盘”,通过在吸塑盘本体两端的两侧和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倒扣,让吸塑盘本体在组合之后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使得吸塑盘本体内部的模组不会被吸塑盘本体划伤、破坏,保证了模组的安全性,也增加了吸塑盘本体的稳定性,但其倒扣设置在吸塑盘本体两端的两侧和两侧的中间,由于吸塑盘本体本身是有一定的斜度的,所以此时倒扣配合会使得盘与盘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间隙,进而导致盘与盘之间的咬合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塑盘,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3、一种吸塑盘,包括上表面设有阵列容置槽的吸塑盘本体,且容置槽周围均设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上表面为呈一定斜度的斜面,所述斜面的边缘线整体呈直边设计,所述装配部的侧面均设有若干倒扣,所述倒扣位于直边下端。

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部外侧面均布有若干第一凹槽。

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槽阵列有六个,且容置槽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第五容置槽及第六容置槽。

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五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及第四容置槽和第六容置槽之间开设有缺口。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五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六容置槽分别沿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对称设置的装配部内侧面设有第二凹槽。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槽内侧均布有倒扣。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倒扣呈八字型。

10、一种组合吸塑盘,包括至少两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塑盘,吸塑盘之间可上下交错叠放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2、本申请的吸塑盘,通过在装配部的侧面设置倒扣加强了盘与盘之间的压合,有效保护了吸塑盘内的产品;在装配部的斜面上设置直边,加强了盘与盘之间的咬合度;同时倒扣位于直边下端,使得盘与盘之间采用直边加倒扣整体配合,改善了现有盘与盘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间隙,进而导致盘与盘之间的咬合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吸塑盘,包括上表面设有阵列容置槽的吸塑盘本体,且容置槽周围均设有装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上表面为呈一定斜度的斜面,所述斜面的边缘线整体呈直边设计,所述装配部的侧面均设有若干倒扣,所述倒扣位于直边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外侧面均布有若干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阵列有六个,且容置槽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第五容置槽及第六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第三容置槽和第五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及第四容置槽和第六容置槽之间开设有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五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六容置槽分别沿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对称设置的装配部内侧面设有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侧均布有倒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呈八字型。

8.一种组合吸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塑盘,吸塑盘之间可上下交错叠放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吸塑盘,涉及吸塑盘领域,包括上表面设有阵列容置槽的吸塑盘本体,且容置槽周围均设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上表面为呈一定斜度的斜面,所述斜面的边缘线整体呈直边设计,所述装配部的侧面均设有若干倒扣,所述倒扣位于直边下端,本申请通过设置倒扣加强了盘与盘之间的压合,有效保护了吸塑盘内的产品;在斜面上设置直边,加强了盘与盘之间的咬合度;同时倒扣位于直边下端,使得盘与盘之间采用直边加倒扣整体配合,改善了现有盘与盘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间隙,进而导致盘与盘之间的咬合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文,康杰,刘衍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