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6658发布日期:2023-03-22 07:2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梁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拱桥的拱肋安装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内倾拱桥及外倾拱桥,因为运输的问题,需要对拱肋节段进行翻身。
3.传统的翻身操作需要在运梁车之外架设翻转平台,将其从运梁车上吊装至翻转平台上后,配合四吊点对钢箱拱肋进行翻身操作。但是翻转平台存在搭设时间长、材料使用多的弊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拱肋翻身难题,可直接使用运梁车配合缆索吊进行拱肋翻身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该运梁装置通过在运梁车的载运车架上铰接设置翻转平台,并在翻身时在运梁车外设置一简易的支架平台,以便于在使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时能够直接对运梁车翻转平台上的拱肋进行翻身。
5.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6.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梁装置包括运梁车以及安装于所述运梁车上的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水平铺装于所述运梁车的载运车架上,所述侧板的一侧缘部与所述载运平台之间铰接,所述底板垂直安装于所述侧板的铰接侧。
7.所述侧板与所述载运车架之间的铰接通过转轴实现,沿所述载运车架铰接侧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转轴。
8.所述侧板的非铰接侧底部设置有一组吊耳。
9.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铰接侧焊接固定,所述底板的平面尺寸不小于待翻身拱肋的底面尺寸。
10.所述运梁装置还包括一支架平台,所述支架平台设置于运梁车的外侧,所述车架平台的高度与所述载运平台的高度相同。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需设置位于运梁车之外的翻转平台,节省施工成本;运梁车改造简单,且仍保留运梁功能,不造成机械的浪费;施工方便,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即可完成拱肋翻身。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运梁装置装载拱肋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运梁装置完成对拱肋翻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15.如图1-2,图中各标记分别为:拱肋1、载运车架2、翻转平台3、侧板3a、底板3b、转轴4、垫块5、垫块6、吊耳7、吊耳8、吊耳9、吊绳10、吊绳11、吊绳12、缆索13、缆索14、支架平台15。
16.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该运梁装置主要包括运梁车、翻转平台3以及支架平台15。
17.如图1所示,运梁车的后部为载运车架2,翻转平台3安装于该载运车架2上,翻转平台3由侧板3a和底板3b组成,侧板3a的两侧分别为铰接侧和非铰接侧,底板3b同侧板3a的铰接侧相垂直焊接,形成一体结构;侧板3a的铰接侧经多个转轴4同载运车架2的对应侧缘部相铰接,以使翻转平台3可实现在载运车架2上的90度翻转。此外,在侧板3a的非铰接侧的底面设置有一组吊耳7,该组吊耳7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翻转平台3初始状态下呈侧卧状态,即,侧板3a水平铺设于载运平台2上,而底板3b则呈竖向设置的状态;在选择侧板3a和底板3b的尺寸时,应确保两者的平面尺寸均不小于所要载运的拱肋1对应面的平面尺寸。
18.如图1、2所示,支架平台15设置于载运车架2的一侧且两者相互贴靠,支架平台15的高度与载运车架2的高度保持一致,以使翻转平台3在翻转90度后能够正好支承于支架平台15的顶面。
19.如图1、2所示,利用本实施例中运梁装置对拱肋1进行翻转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翻转平台3呈侧卧状态,即,侧板3a水平铺设于载运平台2上,而底板3b则呈竖向设置的状态;拱肋1也相应的呈侧卧状态架设于翻转平台3的侧板3a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拱肋1的侧面与侧板3a之间设置有垫块5,在拱肋1的底面与底板3b之间设置有垫块6。
21.(2)如图1所示,在拱肋1的顶面上设置两组吊耳,分别为吊耳8和吊耳9;步骤(1)和(2)中所指的拱肋1的底面、顶面以及侧面均是指其处于正常姿态下的名称,而非处于侧卧状态下的。与此同时,安装缆索以及吊绳,具体的,在吊耳8上连接吊绳10,在吊耳9上连接吊绳12,在吊耳7上连接吊绳11,其中吊绳10和吊绳11的上端同缆索13相连接并由其进行控制,吊绳12的上端同缆索14相连接并由其进行控制,在这之中,由缆索13连接控制的吊绳10和吊绳11为主动吊绳可由缆索13中的一根扁担梁进行控制,而由缆索14连接的吊绳12则为被动吊绳,用于协助固定拱肋1,拱肋1的翻转过程中其可为非拉进状态。
22.(3)在载运车架2的铰接侧贴靠设置简易型的支架平台15。
23.(4)通过缆索13控制吊绳10和吊绳11使翻转平台3及其上所装载的拱肋1朝支架平台15的方向缓慢翻转,在吊拉翻转过程中,吊绳10和吊绳1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直至翻转平台3和拱肋1翻转至支架平台15上。
24.(5)完成翻转后,解开吊绳11同吊耳7之间的连接,用吊绳10和吊绳12起吊拱肋,运送到指定位置。
25.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26.(1)和传统的运梁车相比,该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车设备多了翻转平台以及翻转平台转轴,无需再在运梁车之外另行设置翻转平台,节省施工成本;
27.(2)运梁车改造简单,且仍保留运梁功能,不造成机械的浪费;施工方便,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即可完成拱肋翻身。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梁装置包括运梁车以及安装于所述运梁车上的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水平铺装于所述运梁车的载运车架上,所述侧板的一侧缘部与所述载运车架之间铰接,所述底板垂直安装于所述侧板的铰接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载运车架之间的铰接通过转轴实现,沿所述载运车架铰接侧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非铰接侧底部设置有一组吊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铰接侧焊接固定,所述底板的平面尺寸不小于待翻身拱肋的底面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梁装置还包括一支架平台,所述支架平台设置于运梁车的外侧,所述支架平台的高度与所述载运车架的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缆索吊协助拱肋翻身的运梁装置,包括运梁车以及安装于所述运梁车上的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水平铺装于所述运梁车的载运车架上,所述侧板的一侧缘部与所述载运平台之间铰接,所述底板垂直安装于所述侧板的铰接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需设置位于运梁车之外的翻转平台,节省施工成本;运梁车改造简单,且仍保留运梁功能,不造成机械的浪费;施工方便,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即可完成拱肋翻身。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即可完成拱肋翻身。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即可完成拱肋翻身。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东 曹振杰 孙丹丹 张勇恩 银民富 陈秀雯 杨书粉 王佳奇 赵二华 张四明 殷正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3/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