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4895发布日期:2023-06-21 15:5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间隙轮和升降杆局部外圆加大组成的消隙缓冲结构,属机电结构。


背景技术:

1、升降装置在滑动的过程中须有一定的间隙,由于导向面较多,内导槽加工困难,装配误差,长度方向的变形等,即使润滑良好,一般也必须保证一定(约1mm)的间隙,才能保证灵活伸缩,阻力最小,节省动力,否则造成动力消耗过大,或卡死。

2、升降装置不工作时,升降杆落入固定圆筒内部,如果两者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将造成升降装置在船或车上产生噪音,这是某些产品工作中不允许的。此外,在水平放置运输过程中,升降杆会出现偏向一侧的现象。

3、为了减小升降装置产生的噪音,现有的解决方式一是减小导槽与导向块运动副间隙,这无疑会增加升降装置加工和安装难度,使得动力功率加大。解决方式二是增加导向长度(同时导致产品高度尺寸增加),但这种方式将不能满足总体对高度空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该结构能够确保升降装置缩回时,升降杆不会因滑动间隙过大发生晃动而产生噪音,升降装置在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缓冲和降速效果,同时保证了维修周期内升降装置的可靠运行。

2、一种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圆筒、升降杆、导向块和间隙轮;

3、所述固定圆筒内沿周向均布槽型导轨,槽型导轨的下部封闭用于下降限位;所述间隙轮活动安装在槽型导轨的上端;

4、所述升降杆由杆体和缓冲环组成,所述缓冲环套装在杆体上端的外圆上使升降杆形成不同直径的两段,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杆体下端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升降杆在缩回固定圆筒前期,升降杆仅通过导向块与固定圆筒内的槽型导轨实现大间隙滑动配合;缩回固定圆筒末期,间隙轮的表面与缓冲环的外圆接触,实现升降杆小间隙降速缩回固定圆筒。

5、进一步地,所述间隙轮通过销轴和卡销安装在槽型导轨上。

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环与杆体之间采用斜面过渡。

7、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环和间隙轮的材料分别选用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

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上端面用螺钉连接搭载物,下端用螺钉连接动力装置。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圆筒内槽型导轨的数量为四个。

10、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槽型导轨上安装间隙轮和将升降杆局部外圆加大的消隙缓冲结构,导向杆在缩回前期,正常间隙运行,槽型导轨与导向块间隙较大,导向杆缩回速度较快,当缩回过程末期,由于间隙轮与升降杆局部加大的外圆接触,导向杆与固定圆筒之间形成小间隙降速滚动进入,使得升降装置在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缓冲和降速效果,直至导向杆到位停止后,由此减小了晃动间隙,使得升降杆不会因滑动间隙过大发生晃动而产生噪音。

12、2、本实用新型的间隙轮通过销轴和卡销安装在槽型导轨上,其安装过程是先放入间隙轮在导槽内,将销轴从固定圆筒外圆上斜孔推入,待销轴法兰内侧与导槽外侧贴合后,放入卡销,并将半片掰弯,防止脱落,使得间隙轮方便拆卸更换,间隙轮同时能起到限位的作用。

13、3、本实用新型的间隙轮便于手工修磨调整或更换,更换成本低,相对于普通调节间隙采用楔形块的复杂调节机构,或燕尾槽调节机构需要细小螺钉调节这一环节,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方式只需进行手工研磨,因此,在水下恶劣环境使用优势更明显,结构可靠且维护简单。

14、4、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环和间隙轮的材料分别选用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两者发生摩擦后间隙轮更容易磨损,因此调整间隙时只需针对间隙轮进行手工修磨调整或更换,维护和更换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圆筒内沿周向均布槽型导轨,槽型导轨的下部封闭用于下降限位;间隙轮活动安装在槽型导轨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轮通过销轴和卡销安装在槽型导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与杆体之间采用斜面过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和间隙轮的材料分别选用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端面用螺钉连接搭载物,下端用螺钉连接动力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或4所述的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筒内槽型导轨的数量为四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装置缩回消隙缓冲结构,属机电结构技术领域。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圆筒、升降杆、导向块和间隙轮;固定圆筒内沿周向均布槽型导轨,槽型导轨的下部封闭;间隙轮活动安装在槽型导轨的上端;升降杆上端的外径大于其余部分,导向块固定在升降杆下端的外圆周面上,升降杆在缩回固定圆筒前期,升降杆仅通过导向块与固定圆筒内的槽型导轨实现大间隙滑动配合;缩回固定圆筒末期,间隙轮的表面与升降杆上端大直径段的外圆接触,实现升降杆小间隙降速缩回固定圆筒。本技术能够确保升降装置缩回后,升降杆不会因滑动间隙过大发生晃动而产生噪音,升降装置在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缓冲和降速效果,同时保证了维修周期内升降装置的可靠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杜开荣,陈杰,彭平,冯志刚,向东,李兵,郑晶,向云桥,杨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